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凌专利>正文

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059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胶机通讯接口电路、两个电位器接口电路、滚轮电磁铁控制接口电路、步进电机驱动器接口电路、滚轮触发按键电路、滚轮压合触发按键电路、电源指示灯接口电路、脚踏板接口电路、错误清除按键接口电路、错误指示灯接口电路、蜂鸣器电路、下载接口电路和复位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电路能够和机械结构配合,将现有的人工包胶、手动牵引工艺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包胶效率,提高了包胶质量。两个电位器接口电路分别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和包扎设备的旋转速度,从而实现包胶过程的水平速度和旋转速度的可控性,进而控制包胶的质量,实现不同的包胶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仪器领域,涉及到针对线束包胶的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具体涉及到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全国各类汽车总量已达8000万台以上。汽车线束有汽车神经之称谓,是对汽车进行信号控制的载体。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汽车线束要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环境和行驶条件下都具备可靠性与安全性。随着汽车电子层次的提高,还有混合动力车的增加,汽车线束市场规模稳步增加,预计在2012年会达到320亿美元的规模。因此,汽车线束的技术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满足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线束产业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很高。因此,向中国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劳动力成本与线束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线束生产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需要大量劳动力去进行线束的捆绑与包扎。目前,仍采用手工生产方式,效率低下、质量差、成本不易控制。为此,我们在此推出一种牵引式自动包扎设备设备控制电路,该电路的推出能够在牵引式自动包扎设备的基础上将包胶过程更加简化,彻底的解放了人类双手,提高了包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胶机通讯接口电路、两个电位器接口电路、滚轮电磁铁控制接口电路、步进电机驱动器接口电路、滚轮触发按键电路、滚轮压合触发按键电路、电源指示灯接口电路、脚踏板接口电路、错误清除按键接口电路、错误指示灯接口电路、蜂鸣器电路、下载接口电路和复位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化芯片U2、第一二脚接插件P11、防反接二极管D5、TVS管D7、铝电解电容C5和C7、电容C6和电容C8~C11、蓄流二极管D6、电感L1、保险丝F1;其中,第一二脚接插件P11的接地管脚接地;第一二脚接插件P11的电源管脚接防反接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24V外部电源;防反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TVS管D7的一端、铝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压转化芯片U2的输入管脚(1脚)相连接;TVS管D7的另一端、铝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片选管脚(5脚)和接地管脚(3脚)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反馈管脚(4脚)与保险丝F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铝电解电容C7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相连接;保险丝F1的另一端接5V外部电源;铝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输出管脚(2脚)与电感L1的另一端、蓄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蓄流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所述的电压转化芯片U2的型号为LM2596。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和电容C1;控制芯片U1的复位管脚(1脚)与复位电路中的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下载接口电路中第一四脚接插件P10的复位管脚(1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接地管脚(4、10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内核稳压管脚(5脚)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6、7、9脚)接5V外部电源。包胶机通讯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五脚接插件P9、电阻R15、电阻R16;第一五脚接插件P9外接包胶机通讯端;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片选管脚(1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9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通讯管脚(2脚)与电阻R15的一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信号收发管脚(30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通讯管脚(3)脚与电阻R16的一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信号收发管脚(31脚)相连接;电阻R15、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接地管脚(4脚)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电源管脚(5脚)接5V外部电源。两个电位器接口电路、脚踏板接口电路以及错误清除按键接口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结构均相同,其中一个电位器接口电路包括:滑动变阻器R1、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滑动变阻器R1的一端接5V外部电源;电容C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模拟输入/输出管脚(15脚)、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触头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并接地。另一个电位器接口电路包括滑动变阻器R2、电容C3、稳压二极管D2;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接5V外部电源;电容C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模拟输入/输出管脚(16脚)、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并接地。滚轮电磁铁控制接口电路包括:第二二脚接插件P8、蓄流二极管D4、MOS管Q4、电阻R13、电阻R14;第二二脚接插件P8的电源管脚(2脚)、接地管脚(1脚)分别外接电磁铁的正负极;第二二脚接插件P8的电源管脚(2脚)与蓄流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并接24V外部电源相连接;第二二脚接插件P8的接地管脚与蓄流二极管D4的正极、MOS管Q4的漏极互相连接;MOS管Q4的栅极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互相连接,MOS管Q4的源极与电阻R14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8脚)相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接口电路包括:第一六脚接插件P4;第一六脚接插件P4外接步进电机的控制器,其电源管脚(6、4、2脚)接5V外部电源,第一六脚接插件P4的脉冲管脚(5脚)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8脚)相连接;第一六脚接插件P4的方向选择管脚(3脚)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3脚)相连接;第一六脚接插件P4的使能管脚(1脚)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脚)相连接。滚轮触发按键电路和滚轮压合触发按键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结构相同,其中滚轮触发按键电路包括:第三二脚接插件P6和电阻R10;第三二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2脚)、接地管脚(1脚)分别外接拨码开关的正负极;第三二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并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9脚)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5V外部电源;第三二脚接插件P6的接地管脚接地。滚轮压合触发按键电路包括:第四二脚接插件P7和电阻R12;第四二脚接插件P7的电源管脚(2脚)、接地管脚(1脚)分别外接按键开关的正负极;第四二脚接插件P7的电源管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并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0脚)相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接5V外部电源;第四二脚接插件P7的接地管脚接地。电源指示灯接口电路包括:第五二脚接插件P5、MOS管Q2、电阻R8、电阻R9;第五二脚接插件P5的电源管脚(2脚)、接地管脚(1脚)分别外接指示LED灯的正负极;第五二脚接插件P5的电源管脚接24V外部电源;第五二脚接插件P5的接地管脚与MOS管Q2的漏极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胶机通讯接口电路、两个电位器接口电路、滚轮电磁铁控制接口电路、步进电机驱动器接口电路、滚轮触发按键电路、滚轮压合触发按键电路、电源指示灯接口电路、脚踏板接口电路、错误清除按键接口电路、错误指示灯接口电路、蜂鸣器电路、下载接口电路和复位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化芯片U2、第一二脚接插件P11、防反接二极管D5、TVS管D7、铝电解电容C5和C7、电容C6和电容C8~C11、蓄流二极管D6、电感L1、保险丝F1;其中,第一二脚接插件P11的接地管脚接地;第一二脚接插件P11的电源管脚接防反接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24V外部电源;防反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TVS管D7的一端、铝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压转化芯片U2的输入管脚(1脚)相连接;TVS管D7的另一端、铝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片选管脚(5脚)和接地管脚(3脚)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反馈管脚(4脚)与保险丝F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铝电解电容C7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相连接;保险丝F1的另一端接5V外部电源;铝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输出管脚(2脚)与电感L1的另一端、蓄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蓄流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和电容C1;控制芯片U1的复位管脚(1脚)与复位电路中的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下载接口电路中第一四脚接插件P10的复位管脚(1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接地管脚(4、10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内核稳压管脚(5脚)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6、7、9脚)接5V外部电源;包胶机通讯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五脚接插件P9、电阻R15、电阻R16;第一五脚接插件P9外接包胶机通讯端;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片选管脚(1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9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通讯管脚(2脚)与电阻R15的一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信号收发管脚(30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通讯管脚(3)脚与电阻R16的一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信号收发管脚(31脚)相连接;电阻R15、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接地管脚(4脚)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电源管脚(5脚)接5V外部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胶机通讯接口电路、两个电位器接口电路、滚轮电磁铁控制接口电路、步进电机驱动器接口电路、滚轮触发按键电路、滚轮压合触发按键电路、电源指示灯接口电路、脚踏板接口电路、错误清除按键接口电路、错误指示灯接口电路、蜂鸣器电路、下载接口电路和复位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化芯片U2、第一二脚接插件P11、防反接二极管D5、TVS管D7、铝电解电容C5和C7、电容C6和电容C8~C11、蓄流二极管D6、电感L1、保险丝F1;其中,第一二脚接插件P11的接地管脚接地;第一二脚接插件P11的电源管脚接防反接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24V外部电源;防反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TVS管D7的一端、铝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压转化芯片U2的输入管脚(1脚)相连接;TVS管D7的另一端、铝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片选管脚(5脚)和接地管脚(3脚)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反馈管脚(4脚)与保险丝F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铝电解电容C7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相连接;保险丝F1的另一端接5V外部电源;铝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电压转化芯片U2的输出管脚(2脚)与电感L1的另一端、蓄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蓄流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和电容C1;控制芯片U1的复位管脚(1脚)与复位电路中的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下载接口电路中第一四脚接插件P10的复位管脚(1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接地管脚(4、10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内核稳压管脚(5脚)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6、7、9脚)接5V外部电源;包胶机通讯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五脚接插件P9、电阻R15、电阻R16;第一五脚接插件P9外接包胶机通讯端;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片选管脚(1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9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通讯管脚(2脚)与电阻R15的一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信号收发管脚(30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通讯管脚(3)脚与电阻R16的一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信号收发管脚(31脚)相连接;电阻R15、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接地管脚(4脚)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9的电源管脚(5脚)接5V外部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电位器接口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结构均相同,其中一个电位器接口电路包括:滑动变阻器R1、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滑动变阻器R1的一端接5V外部电源;电容C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模拟输入/输出管脚(15脚)、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触头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并接地;另一个电位器接口电路包括滑动变阻器R2、电容C3、稳压二极管D2;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接5V外部电源;电容C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1的模拟输入/输出管脚(16脚)、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并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式自动包胶设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滚轮电磁铁控制接口电路、电源指示灯接口电路和错误指示灯接口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结构均相同,其中滚轮电磁铁控制接口电路包括:第二二脚接插件P8、蓄流二极管D4、MOS管Q4、电阻R13、电阻R14;第二二脚接插件P8的电源管脚(2脚)、接地管脚(1脚)分别外接电磁铁的正负极;第二二脚接插件P8的电源管脚(2脚)与蓄流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并接24V外部电源相连接;第二二脚接插件P8的接地管脚与蓄流二极管D4的正极、MOS管Q4的漏极互相连接;MOS管Q4的栅极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互相连接,MOS管Q4的源极与电阻R14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8脚)相连接;电源指示灯接口电路包括:第五二脚接插件P5、MOS管Q2、电阻R8、电阻R9;第五二脚接插件P5的电源管脚(2脚)、接地管脚(1脚)分别外接指示LED灯的正负极;第五二脚接插件P5的电源管脚接24V外部电源;第五二脚接插件P5的接地管脚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MOS管Q2的栅极与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凌刘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朱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