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361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10:12
管套容器(1)包括管套收纳部(11)和第1管柱引导部(12)。在管套收纳部(11)收纳管套。第1管柱引导部(12)引导管柱并使其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内。通过利用第1管柱引导部(12)引导管柱,能够使管柱顺畅且可靠地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内。因而,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收纳管套的管套容器、及使用了该管套容器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
技术介绍
在气相色谱中,将载气与试样一起自试样导入部导入管柱内,在载气穿过管柱内的过程中使各试样成分分离。利用与管柱连接的检测器检测在管柱内分离的各试样成分。管柱与试样导入部、检测器的连接能够借助管柱安装装置来进行。管柱安装装置例如包括管套、管套支承部以及管套推压部。通过以贯穿有管柱的状态进行凿紧,从而将管套安装于管柱。然后,通过将安装于管柱的管套夹入并固定在管套支承部和管套推压部之间,能够将管柱安装于管柱安装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管套为非常小的部件,以收纳在管套容器内的状态输送,并且,根据需要从管套容器中取出使用。图7是表示以往的管套容器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局部地表示图7的管套容器100的C-C剖面的剖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以往的管套容器100具有与药片的容器相类似的形状。即,管套容器100例如由透明的塑料容器构成,收纳管套101的多个管套收纳部102作为凹部而形成。在各管套收纳部102内形成有稍微比管套101大的圆形形状的内部空间103。管套101以不从内部空间103露出地倒伏的状态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02内。在管套容器100上粘贴有一层覆盖膜104,利用该覆盖膜104覆盖各管套收纳部102。在使用管套101时,通过在任一与管套收纳部102相对的部分弄破覆盖膜104,能够开放该管套收纳部102内的内部空间103,并将管套101从该内部空间103取出。然后,作业人员通过进行使管柱贯穿从管套容器100中取出的管套101之后、凿紧该管套101的作业,能够将管套101安装于管柱。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12813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这样的以往的结构中,作业人员将管柱贯穿于从管套容器100中取出的管套101的作业较为繁杂。特别是,由于管套101例如为外径为3mm左右的非常小的部件,因此,存在有使管柱贯穿于管套101内的贯穿孔(例如内径为0.8mm以下)的作业非常困难的问题。另外,由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101一边进行上述这样的使管柱贯穿的作业,因此,异物容易附着在管套101上。因此,存在有由于使用附着有异物的管套101进行分析而容易对分析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的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异物难以附着在管套上的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管套容器为用于收纳管套的管套容器,其包括管套收纳部和第1管柱引导部。在所述管套收纳部收纳管套。所述第1管柱引导部引导管柱并使其贯穿于收纳在所述管套收纳部的管套内。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利用第1管柱引导部引导管柱,能够顺畅且可靠地使管柱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的管套内。因而,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另外,能够以管套收纳在管套收纳部的状态进行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内的作业。即,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的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不需要用手触碰管套,因此,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异物难以附着在管套上。也可以是,在所述管套收纳部以所述管套倾斜的姿势收纳有该管套。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第1管柱引导部具有朝向所述管套收纳部逐渐降低的第1倾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沿着第1倾斜面引导管柱,能够将管柱向斜下方插入于以倾斜的姿势收纳在管套收纳部内的管套。由此,能够容易地使管柱自管套容器的上方贯穿于管套内,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也可以是,所述管套容器还包括第2管柱引导部,该第2管柱引导部引导贯穿于所述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利用第2管柱引导部引导贯穿于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使管柱成为自管套充分突出的状态。因而,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之后,在将管柱与该管套一起从管套容器中取出时,能够防止管柱自管套脱落,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也可以是,所述第2管柱引导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管套收纳部而逐渐升高的第2倾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贯穿于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在沿着第2倾斜面被引导的过程中成为弯曲的状态。然后,若进一步将管柱插入于管套内,则能够在管柱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将管套从管套收纳部内提起。由此,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之后,能够将该管套与管柱一起顺畅地从管套容器中取出,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本专利技术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包括所述管套容器和收纳在所述管套收纳部内的管套。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管套收纳在管套收纳部内的状态下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内。由此,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之前开始,作业人员完全不需要用手触碰管套。因而,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并且,异物更加难以附着在管套上。也可以是,所述管套容器包括多个所述管套收纳部。在该情况下,还可以是,所述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还包括多个覆盖膜,该多个覆盖膜独立覆盖各管套收纳部,并能够自所述管套容器剥离。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选择多个管套收纳部的任一者并在剥离独立覆盖着该管套收纳部的覆盖膜之后,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收纳部内的管套。这样,由于能够仅剥离与所使用的管套相对应的覆盖膜,因此,利用覆盖膜覆盖着其他的管套的状态能够保持到使用时为止,而能够防止异物附着在该管套上。也可以是,在所述管套的靠所述第1管柱引导部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圆锥状的凹部,该凹部扩径为大于所贯穿的管柱的外径。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管柱经由该凹部贯穿于所述管套。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利用第1管柱引导部引导的管柱经由以扩径为大于该管柱的外径的方式形成于管套的圆锥状的凹部顺畅地贯穿于管套内。因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并且异物难以附着在管套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管套容器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管套容器的A-A剖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管套容器内收纳有管套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局部俯视图,表示剥离了覆盖膜的状态。图5是图4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B-B剖视图。图6A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图6B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图6C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图6D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表示以往的管套容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8是局部地表示图7的管套容器的C-C剖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管套容器1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管套容器1的A-A剖视图。该管套容器1为用于收纳管套(未图示)的容器,例如通过一体地形成矩形形状的上表面壁10、和自该上表面壁10的四个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四个侧面壁20而构成。在上表面壁10例如形成有多个管套收纳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套容器,其用于收纳管套,其特征在于,该管套容器包括:管套收纳部,其收纳管套;以及第1管柱引导部,其引导管柱并使其贯穿于收纳在所述管套收纳部的管套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管套容器,其用于收纳管套,其特征在于,该管套容器包括:管套收纳部,其收纳管套;以及第1管柱引导部,其引导管柱并使其贯穿于收纳在所述管套收纳部的管套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套收纳部以所述管套倾斜的姿势收纳有该管套,所述第1管柱引导部具有朝向所述管套收纳部逐渐降低的第1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套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管套容器还包括第2管柱引导部,该第2管柱引导部引导贯穿于所述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套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管柱引导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管套收纳部而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本肇谷内博一出由彦冈田昌之寺井靖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