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驱动装置,具体地,涉及内置于螺线管线圈的摆动直驱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电磁驱动装置机构(例如电磁阀、电磁锁等等),通常结构较为复杂。例如,名称为“一种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的控制电路”的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0710154528.4;公开号CN101399124A),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的操作机构,具体说是一种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的控制电路。包括永磁操作机构和连接在永磁操作机构脉冲线圈上的脉冲信号控制电路,脉冲信号控制电路包括分闸储能电路、合闸储能电路、分闸接触开关、合闸接触开关,通过分闸接触开关和合闸接触开关将永磁操作机构脉冲线圈连接在电路中,使之在合闸时串联使用,分闸时并联使用。这样降低了合闸前期机件偏高的运行速度,有利于降低合闸噪音并延长机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分闸初期的刚分速度,有利于降低分闸电弧的产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磁驱动装置因结构较为复杂而导致较易发生故障,且装配及维修过程涉及零部件较多导致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磁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于螺线管线圈的摆动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线管线圈(1)、磁体(2)、传动组件(3);磁体(2)位于螺线管线圈(1)的内部;磁体(2)连接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由螺线管线圈(1)的内部延伸至螺线管线圈(1)的外部;螺线管线圈(1)对磁体(2)施加磁力后使得磁体(2)发生转动;磁体(2)转动并驱动传动组件(3);磁体(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于螺线管线圈的摆动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线管线圈(1)、磁
体(2)、传动组件(3);
磁体(2)位于螺线管线圈(1)的内部;磁体(2)连接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
由螺线管线圈(1)的内部延伸至螺线管线圈(1)的外部;
螺线管线圈(1)对磁体(2)施加磁力后使得磁体(2)发生转动;
磁体(2)转动并驱动传动组件(3);
磁体(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于螺线管线圈的摆动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
组件(3)包括转动轴(301);
磁体紧固连接于转动轴(301),转动轴(301)的两端分别沿螺线管线圈(1)的径
向伸出至螺线管线圈(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于螺线管线圈的摆动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
组件(3)包括连接杆(302)、连接件(303);
磁体(2)受到螺线管线圈(1)的激励后以偏心或不偏心方式转动;
磁体(2)的一端铰接连接件(303)的一端,连接件(30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杆(302)
的一端,连接杆(302)延伸至螺线管线圈(1)的外部,使得连接杆(302)的另一端
位于螺线管线圈(1)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于螺线管线圈的摆动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
组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