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质甫专利>正文

联合收割机双层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3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双层切割装置。包括割台传动轮、连杆、含上割刀组的割台,与上割刀组连接的上摆臂,其特征是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轴瓦3上,轴瓦3内装有柔性球头4,柔性球头4固定连接有摆臂中轴,摆臂中轴的上部伸入上摆臂中与上摆臂固定连接,摆臂中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摆臂,球头连杆13一端连接在下摆臂上而另一端上的轴瓦14中装有柔性球头15,柔性球头15连接有下割刀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联合收割机双层切割装置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切割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改进的联合收割机双层切割装置。人们习惯用拖拉机作联合收割机的主机。如采用川丰-15型小四轮拖拉机作联合收割机主机,最大缺点是主机动力小,约11.03KW。其它机型如180型、泰山-30型,神牛-25型等的主机都在20~40KW左右。联合收割机上只设置了一台切割台,在收割过程中,作业条件比较恶劣,拖拉机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工作条件恶化而引起发动机水箱里的水沸腾,故小四轮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时易出现堵塞和水箱水沸腾的现象。鉴于以上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联合收割机上的在收割过程中能轻松自如地进行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双层切割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切割装置中有割台传动轮(1)、一端装于割台传动轮上的连杆(2),含上割刀组(12)的割台(6),一端与割台连接且通过球头连杆(9)、轴瓦(10)和柔性球头(11)与上割刀组(12)连接的上摆臂(7),其特征是连杆(2)的另一端连接在轴瓦(3)上,轴瓦(3)内装有柔性球头(4),柔性球头(4)固定连接有摆臂中轴(5),摆臂中轴的上部伸入上摆臂中与上摆臂固定连接,摆臂中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装于割台上的下摆臂(8),球头连杆(13)一端连接在下摆臂上而另一端上的轴瓦(14)中装有柔性球头(15),柔性球头(15)连接有装于割台上的下割刀组(16)(参见图1~图5)。上述的割台上有含调节槽的固定块(18),联接件穿过后支承杆(20)一端上的调节孔和固定块上的调节槽使后支承杆沿调节槽滑动并固定在固定块上,后支承杆的前部连接在割台下部的下割刀组上,含数个升降孔的升降板(22)的一端连接在后支承杆的前部,联接件穿过后支承杆的升降孔将升降板连接在割台上(参见图4)。本技术工作时,割台传动轮将动力传递与连杆,连杆的往复伸缩运动使-->与之连接的轴瓦和柔性球头可在上下左右方向摆动,从而使摆臂中轴带动上下摆臂在直线上左右运动,使连接其上的上、下割刀组同时进行有规律的左右运动。由于上、下摆臂连接于上、下割刀组两处都采用轴瓦和柔性球头连接,使之在切割中的左右运动可作柔性摆动。在工作过程中,拨禾轮首先将上排割刀需要切割的稻麦穗及杆拨至上割刀组进行切割,切割后的稻麦穗经搅龙的螺旋转送至输送槽进行其它系统工作。上割刀组在切割时,由于拨禾轮的作用使上、下割刀的前后切割距离相差150~200mm,上割刀先切割后,稻麦杆便留给下割刀来完成。下割刀切割后的稻麦杆便留在田间,完成了双层割台的整个操作过程。本技术可将稻麦穗的300mm长度用拨禾轮拨至切割器切割后送至下工序。稻麦总长高度约700~800mm,切割了300mm后剩余的高度约400~500mm左右用下部的切割刀来完成,将多余的不必进入的稻麦杆切割断后留在田间。采用此装置,可将最低高度保证在90mm左右。这样的工作条件完全能克服小型拖拉机的动力不足。和已有的单层切割台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只增加一个切割台,便可使进入主机的整个联合收割机系统的输送量明显减少(可达2/3),给整机的运转输送脱粒、风送等提供了优越条件,便整机在收割过程中能轻松自如地进行作业,避免了堵塞和水箱沸腾现象的发生;不但能在小麦收割季节发挥其联合收割机作用,而且能在稻谷收获季节充分发挥其它机器不能完成的作用优势;2,可一次性完成麦(稻)穗和麦(稻)杆的切割工作;3,可将杂草切断留于田间,而不必再用其它除草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缩小图。图3为图1的左视放大图。图4为固定块、升降板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联合收割机上的位置图。参见图1~图4,割台传动轮1为原收割机上的带偏心的皮带轮。连杆2一-->端连接在割台传动轮上而另一端上有轴瓦3,柔性球头4装于轴瓦3中且与摆臂中轴5固定连接。摆臂中轴5上、下端分别穿在装在割台6上、下部的上摆臂7和下摆臂8上并用螺母将上、下摆臂固定在摆臂中轴上。上摆臂7上有与之连接的球头连杆9、球头连杆9上有轴瓦10、装于轴瓦10中的柔性球头11与割台上的上割刀组12连接。下摆臂9上有与之连接的球头连杆13,球头连杆15的另一端上有轴瓦14,位于轴瓦14中的柔性球头15另一端连接在割台中的下割刀组16上。含调节槽17的固定块18装在割台上。联接件--螺栓19穿过后支承杆20后端上的调节孔和固定块上的调节槽使后支承杆沿调节槽滑动并固定在固定块上。后支承杆的前部连接在割台下部的下割台组16上。含数个升降孔21的升降板22的一端焊接在后支承杆的前部,联接件--螺栓23穿过后支承杆上的升降孔将升降板连接在割台上。图5为本技术双层切割装置24在联合收割机上的位置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联合收割机双层切割装置,包括割台传动轮(1)、一端装于割台传动轮上的连杆(2),含上割刀组(12)的割台(6),一端与割台连接且通过球头连杆(9)、轴瓦(10)和柔性球头(11)与上割刀组(12)连接的上摆臂(7),其特征在于连杆(2)的另一端连接在轴瓦(3)上,轴瓦(3)内装有柔性球头(4),柔性球头(4)固定连接有摆臂中轴(5),摆臂中轴的上部伸入上摆臂中与上摆臂固定连接,摆臂中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装于割台上的下摆臂(8),球头连杆(13)一端连接在下摆臂上而另一端上的轴瓦(14)中装有柔性球头(15),柔性球头(15)连接有装于割台上的下割刀组(1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联合收割机双层切割装置,包括割台传动轮(1)、一端装于割台传动轮上的连杆(2),含上割刀组(12)的割台(6),一端与割台连接且通过球头连杆(9)、轴瓦(10)和柔性球头(11)与上割刀组(12)连接的上摆臂(7),其特征在于连杆(2)的另一端连接在轴瓦(3)上,轴瓦(3)内装有柔性球头( 4),柔性球头(4)固定连接有摆臂中轴(5),摆臂中轴的上部伸入上摆臂中与上摆臂固定连接,摆臂中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装于割台上的下摆臂(8),球头连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质甫冯世樟
申请(专利权)人:李质甫冯世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