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3195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3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包括位于暗挖隧道的隧道底部的第一导台、位于接收井内侧底部的第二导台、对暗挖隧道进行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位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侧的隧道二次衬砌,暗挖隧道位于接收井与盾构隧道之间;第二导台位于第一导台前侧,第一导台位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侧,第二导台位于接收井的井内底板上方;第一导台和第二导台均为混凝土台,第一导台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其圆心角为60°,第二导台分为中部台体和两个侧部平台,中部台体位于第一导台的正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矿山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指的是用开挖地下坑道的作业方式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矿山法是一种暗挖法,是指主要用钻眼爆破方法开挖断面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实际进行隧道施工时,盾构拼装管片通过矿山法开挖成型的隧道段是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在靠近接收井一侧的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如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工期调整等原因,靠近接收井一侧的隧道节段采用矿山法开挖并采用盾构法进行衬砌拼装施工,这样盾构机在接收时要通过矿山法施工成型的隧道段,然后从接收井内吊出。上述采用矿山法开挖成型的隧道段采用复合衬砌,初期衬砌采用喷混凝土、钢筋网等组成的初期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因而,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的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能简便、快速完成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br>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暗挖隧道的隧道底部的第一导台、位于接收井内侧底部的第二导台、对暗挖隧道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位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侧的隧道二次衬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由多个管片环从后向前拼接而成,每个所述管片环均由多个沿圆周方向布设的盾构管片拼成;所述暗挖隧道为位于盾构隧道前侧且已开挖成型的隧道洞,所述盾构隧道为采用盾构机开挖成型的隧道洞且内部所装管片环的结构和尺寸均与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接收井位于暗挖隧道前侧,所述暗挖隧道位于所述接收井与所述盾构隧道之间,且所述盾构隧道通过暗挖隧道与所述接收井连通;所述第二导台位于第一导台前侧且二者均沿暗挖隧道的纵向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第一导台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其位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侧,所述第二导台位于所述接收井的井内底板上方;所述第一导台和第二导台均为混凝土台;所述第一导台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其圆心角为55°~65°;所述第二导台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二导台分为中部台体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中部台体左右两侧的侧部平台,所述中部台体位于第一导台的正前方且其上表面为弧形面,所述中部台体的上表面宽度与第一导台的上表面宽度相同且其上表面的圆心角为55°~65°;所述第二导台分为后侧导台和位于所述后侧导台正前侧的前侧导台,所述前侧导台后端与所述后侧导台前端之间的间距为0.8m~1.2m,所述后侧导台与第一导台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导台位于隧道二次衬砌外侧,所述第一导台和第二导台组成将盾构机经暗挖隧道向前推至所述接收井内并对盾构机进行导向的导向平台。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台后端的上表面为由后向前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为网喷支护结构,所述第一导台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台的上表面与隧道二次衬砌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100mm~200mm。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管片环的左右两侧上方均开有注浆孔,两个所述注浆孔呈对称布设。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部台体上部预埋有三道长条形钢板,三道所述长条形钢板均沿所述中部台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三道所述长条形钢板分别为布设在所述中部台体中部的中部钢板和左右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中部台体左右两侧的侧部钢板。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三道所述长条形钢板的长度均与所述中部台体的长度相同且其宽度均为120mm~180mm。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两个所述侧部台体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面且二者上部均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多个所述预埋钢板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沿所述侧部台体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上述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预埋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为长方形钢板;两个所述侧部台体的宽度均为800mm~1200mm,所述预埋钢板的长度为350mm~450mm且其宽度为180mm~22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2、所采用的导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后期无需拆除,与暗挖隧道的支护结构连接为一体,能进一步加固暗挖隧道。3、所采用的导台使用效果好,不仅能作为盾构机向前推进的平台,对盾构机进行支撑,并且推进过程中能对盾构机进行导向,推进过程中同步完成暗挖隧道内的盾构管片拼接衬砌施工过程。同时,第二导台作为盾构机的拆除平台,能简便、快速完成盾构机的拆除过程。4、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能大幅减小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过程。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暗挖隧道内第一导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导台与第二导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导台后部与盾构隧道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导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导台的侧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导台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暗挖隧道;2—第一导台;3—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第二导台;5—隧道二次衬砌;6—长条形钢板;7—盾构机;8—预埋钢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位于暗挖隧道1的隧道底部的第一导台2、位于接收井内侧底部的第二导台4、对暗挖隧道1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暗挖隧道(1)的隧道底部的第一导台(2)、位于接收井内侧底部的第二导台(4)、对暗挖隧道(1)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和位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内侧的隧道二次衬砌(5),所述隧道二次衬砌(5)由多个管片环从后向前拼接而成,每个所述管片环均由多个沿圆周方向布设的盾构管片拼成;所述暗挖隧道(1)为位于盾构隧道前侧且已开挖成型的隧道洞,所述盾构隧道为采用盾构机(7)开挖成型的隧道洞且内部所装管片环的结构和尺寸均与隧道二次衬砌(5)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接收井位于暗挖隧道(1)前侧,所述暗挖隧道(1)位于所述接收井与所述盾构隧道之间,且所述盾构隧道通过暗挖隧道(1)与所述接收井连通;所述第二导台(4)位于第一导台(2)前侧且二者均沿暗挖隧道(1)的纵向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第一导台(2)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其位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内侧,所述第二导台(4)位于所述接收井的井内底板上方;所述第一导台(2)和第二导台(4)均为混凝土台;所述第一导台(2)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其圆心角为55°~65°;所述第二导台(4)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二导台(4)分为中部台体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中部台体左右两侧的侧部平台,所述中部台体位于第一导台(2)的正前方且其上表面为弧形面,所述中部台体的上表面宽度与第一导台(2)的上表面宽度相同且其上表面的圆心角为55°~65°;所述第二导台(4)分为后侧导台和位于所述后侧导台正前侧的前侧导台,所述前侧导台后端与所述后侧导台前端之间的间距为0.8m~1.2m,所述后侧导台与第一导台(2)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导台(2)位于隧道二次衬砌(5)外侧,所述第一导台(2)和第二导台(4)组成将盾构机(7)经暗挖隧道(1)向前推至所述接收井内并对盾构机(7)进行导向的导向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暗
挖隧道(1)的隧道底部的第一导台(2)、位于接收井内侧底部的第二导
台(4)、对暗挖隧道(1)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和位
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内侧的隧道二次衬砌(5),所述隧道二次衬砌
(5)由多个管片环从后向前拼接而成,每个所述管片环均由多个沿圆周
方向布设的盾构管片拼成;所述暗挖隧道(1)为位于盾构隧道前侧且已
开挖成型的隧道洞,所述盾构隧道为采用盾构机(7)开挖成型的隧道洞
且内部所装管片环的结构和尺寸均与隧道二次衬砌(5)的结构和尺寸相
同,所述接收井位于暗挖隧道(1)前侧,所述暗挖隧道(1)位于所述接
收井与所述盾构隧道之间,且所述盾构隧道通过暗挖隧道(1)与所述接
收井连通;所述第二导台(4)位于第一导台(2)前侧且二者均沿暗挖隧
道(1)的纵向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第一导台(2)与隧道初期支护结
构(3)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其位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内侧,所述第二
导台(4)位于所述接收井的井内底板上方;所述第一导台(2)和第二导
台(4)均为混凝土台;所述第一导台(2)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其圆心角为
55°~65°;所述第二导台(4)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二导台(4)分
为中部台体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中部台体左右两侧的侧部平台,所述中
部台体位于第一导台(2)的正前方且其上表面为弧形面,所述中部台体
的上表面宽度与第一导台(2)的上表面宽度相同且其上表面的圆心角为
55°~65°;所述第二导台(4)分为后侧导台和位于所述后侧导台正前
侧的前侧导台,所述前侧导台后端与所述后侧导台前端之间的间距为
0.8m~1.2m,所述后侧导台与第一导台(2)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导台
(2)位于隧道二次衬砌(5)外侧,所述第一导台(2)和第二导台(4)
组成将盾构机(7)经暗挖隧道(1)向前推至所述接收井内并对盾构机(7)
进行导向的导向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飞刘晓勇张涛涛常晓亮师永张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