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套覆玻璃流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147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形成套覆玻璃的装置(10)包括至少一对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源(12和40)相接的共轴心的管口(22和28),玻璃靠重力通过共轴管口从料源流出形成套覆玻璃流。管口装在框架(46)上的管口外套(44)上,可以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的管口外套固定啮合。将有与冷却液源如空气,相连的入口的液体管(50)装在管口外套上。为了冷却固定部位,减少外套与玻璃输送机构之间的玻璃泄漏,管道上的多个出口(58)对着管口环外套和芯玻璃与外壳玻璃输送机构之间固定啮合部位。由于冷却空气管装在管口外套上,当管口外套与玻璃输送机构固定在一起时,管道出口自动对着固定部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ating glass stream of conveying sleeve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e coated glass (10) comprises at least one of the core and casing glass source (12 and 40)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axis of the nozzle (22 and 28), the glass by gravity through the coaxial nozzle flow from the source material to form a cased glass stream. The pipe mouth is mounted on a pipe (44) on the frame (46) and can be fixed and engaged with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opening of the core glass and the shell glass conveying mechanism. A liquid pipe (50) that is connected to the inlet of the coolant source such as air is mounted on the pipe coa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oling fixed posi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and the glass delivery mechanisms of glass leakage, a plurality of outlet pipe on the front (58) between the orifice ring housing and the core and casing glass conveying mechanism of fixed gear parts. Since the cooling air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pipe mouth, when the pipe mouth outer sleeve is fixed with the glass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pipe outlet faces the fixed part automatic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制造玻璃器皿的玻璃料或玻璃粘块的玻璃流的输送,特别是在内层或芯层玻璃外裹有外壳玻璃层的所谓套覆玻璃流的输送。专利技术背景及概述以前有一种用来制造有分层壁的玻璃器皿的套覆玻璃流。欧洲专利申请EPO 722907 A2和EPO 722908 A2中公开了输送这种套覆玻璃流的技术,根据上述技术,从第一管口输送来自第一料源的芯层玻璃。位于第一管口下面并与之垂直的第二管口外面有一个通过两口之间的缝隙与该口相通的小室。两口之间留有一定间隔。一个加热的管子将外壳玻璃从第二个玻璃源输送到第二管口外围的小室。玻璃靠重力通过第一和第二管口从第一个和第二个料源流出,从第二管口出现的是套覆玻璃流。可以用传统的技术分开这种套覆玻璃流,形成送到各个传统玻璃器皿成型机的套覆玻璃粘块。欧洲专利申请EPO 816925中公开了一种经过改进的装置及方法,根据该专利技术,为了将管口环外套放入顶着芯部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的支座啮合装置,将管口置于一个带框的管口环外套里。框架装在弹簧上,压缩弹簧使管口环外套顶着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框架还带有千斤顶螺丝,将框架和管口环外套牢固地固定在玻璃输送装置上。尽管在已知的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技术提出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很难将管口环外套入口开口对准芯部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装置,使啮合面完全合紧,防止玻璃泄露。有人建议在管口环外套与玻璃输送机构啮合之前在管口环外套密封面上涂上软耐火泥和泥浆的混合物。然而,在安装前预热管口环外套的高温会使泥浆混合物过早固化。还有人建议用管口环外套和玻璃输送装置之间的固定啮合机构区或接合点周围的直接冷却空气冷却这一区域,使从固定接合点泄漏的玻璃脱玻并固化,从而减少或排除进一步的玻璃泄漏。用手工给这些空气管定位,当置换管口环外套时必须取下并更换这些空气管。冷却空气管很容易发生偏差,需要每天监视,组装起来很昂贵,定位和调整很费时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总的目的是在上述以冷却管口环外套和玻璃输送机构之间接合点外部为特征的套覆玻璃输送系统里提供一种减少或防止管口环外套和玻璃输入机构之间泄漏的方法及装置,该冷却装置生产和定位都很经济,不需要彻底监视和调整,置换管口环外套时可自动定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制成的制造套覆玻璃流的装置包括至少一对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源相连的同轴管口,当玻璃靠重力经过同轴管口从玻璃源流出形成套覆玻璃流。将固定在框上的管口外套上的管口放入顶着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的管口外套支座啮合装置。在管口外套上装有一个液体管,其入口与冷却液源,(如空气)相接。为了冷却支座区从而减少外壳和玻璃输送机构之间的玻璃泄露,管道出口对着管口环外套和玻璃输送机构之间的玻璃泄漏,管道出口对着管口环外套和芯玻璃与外壳玻璃输送机构之间的固定啮合装置,最好有多个出口。因为冷却空气管装在管口外壳上,当管口外壳落在玻璃输送机构上时,管道出口自动对准支座区,无需单独更换或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制成的管口环外套组件包括中间留有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管口环,共一条轴心的第一和第二管口用来接受芯玻璃流,第二管口周围的小室用来接收外壳玻璃流。管口环外套组件包括一个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啮合的对接固定区,便芯玻璃依次输送到管口,外壳玻璃被输送到第二管口周围的小室。管口环外套组件上装有一个冷却液管。冷却空气管有一用来接收冷却空气的入口,当外壳组件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对接时,其出口自动对准管口环外套组件和芯玻璃与外壳玻璃输送机构之间的固定啮合装置。为了均匀地冷却管口环外套组件和芯玻璃与外壳玻璃输送机构之间的固定接合点外部,管道冷却空气出口最好最在固定啮合装置区成环形陈列的多个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个方面所制成的冷却管口环外套和芯玻璃与外壳玻璃输送机构之间固定啮合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一个带有接收冷却液的入口和输送冷却液的出口的液体管,把管子装在管口环形外套上,以便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固定啮合使液体出口对准外套部位。然后将管口环外套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机构对接固定啮合,使冷却液管出口自动对着固定啮合部位。将冷却液,最好是空气,送到管道入口,管道出口对准固定接合点,从而冷却接合点外部,减少玻璃通过对接点时的泄漏。最好在管道上整个管口环外套和芯玻璃与外壳玻璃输送机构之间的固定啮合装置部位设多个出口。附图简述除其他目的外,通过以下说明书、权力要求书和附图可以最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其他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专利技术实施例制成的玻璃输送系统局部立面简图;图2是图1中玻璃输送系统局部放大立面图;图3实际上是沿图2中3-3线的剖面图和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成的带整个冷却空气管的管口环外套平面图;图4是带整个冷却空气管的管口环外套侧视图。实施例详述图1为套覆玻璃流输送系统10。第一前炉12将芯玻璃输送到至少在其下端有一个开口16的喷口14。喷口14外有一个最好用非磁性金属,如不锈钢,制成的保护罩18。管子20控制芯玻璃的输送,使之穿过开口16从喷口14被输送到并穿过位于喷口14下面的上管口环24上的第一管口22。下管口环26至少有一个位于管口22下面,并与之同轴心的第二管口28。管口28周围有一个在管口环22和26之间形成的环形室30。该环形室30通过管口24和28之间的横向空间或缝隙与管口28相通。该环形室30还通过一个输送管32与位于外壳玻璃喷口36下端的开口34相连。带有输送控制管38的喷口36与外壳玻璃前炉40相接。耐热的输送管32通过控制电子仪表42使外壳玻璃流入环形室30。至此,图1中系统10与上述欧洲专利申请EPO 722907 A2和EPO722908 A2基本相同。参见图2,管口环24和26装在一个管口环外套44里,因此两个管口环可以作为一个物件放入、取出芯玻璃源和外壳玻璃源的啮合装置。为了使管口环外套44与芯玻璃和玻璃输送管对接固定啮合,将管口环外套44装在一个长方形的框架46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呈组件形式的管口环外套44包括管口环24和26(见图1),一个外罩48,和一个装在外罩48上的冷却空气管50。分成隔段的管50有一对带固定在外套44上的悬挂腿的孤形管51,和将管51端对端连接形成C形管段的入口连接件53。用第二入口连接件56将一第直管54和一节L形管55连接形成第二个C形管段。附在外套44上的固定托架57(见图4)悬在管55上。管段51、54和55各有一个或多个出口喷嘴58,这些喷嘴58可以在整个管子50周围成环状陈列,可径向向内,轴向向上延伸。特别是为了分别与芯玻璃输送管16和外壳玻璃输送管32对接固定啮合,喷嘴58可以对着带外套44的组件,朝管口环外套44的59和60部位。即,将管子50装在管口环外套44上,使喷嘴58对着管口环外套的固定部位59和60。这样,当通过操作框架46,使管口环外套44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管16和32对接固定啮合时,喷嘴58自动对准固定连接点。因而,靠与(可分别控制的)压缩空气流连接的入口连接件53和56,冷却空气可自动对准固定连接点边缘周围,以便冷却连接点,帮助减少或消除玻璃流经对接固定连接点时的泄漏。由于冷却空气管作为管口环外套组件的一部分,当管口环外套组件与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输送管固定对接时,它会自动就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裹有外壳玻璃的内芯玻璃的套覆玻璃流的装置(10)包括将芯玻璃通过第一管口(22)输送来自第一料源(12)的装置(14-20);形成位于上述第一管口下面并与之对齐的第二管口(28)的装置,两个管口之间垂直方向有一定间隔,第二管口周围有一通过两个管口之间的缝隙与第二管口相的小室(30);和将外壳玻璃从第二料源(40)输送到上述小室的装置(32-38),玻璃靠重力通过上述管口从上述第一和第二料源流出形成上述套覆玻璃流。上述第一和第二管口被装在管口外套组件(44),该组件带有使组件与上述输送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装置固定啮合的装置(46)。上述管口外套组件(44)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装在上述外套组件上的一个液体管(50),该管有用来与冷却液相通的入口装置(53和56)和对着上述组件与上述输送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装置之间 的固定啮合部位的出口装置(58),以便冷却该部位从而减少上述外套组件与上述输送芯玻璃和外壳玻璃装置之间的玻璃泄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L斯科特
申请(专利权)人:欧文斯布洛克威玻璃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