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带的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085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至少一个安排在玻璃带下侧区内的辊支承玻璃带的装置。为了使玻璃带在生产过程期间尽可能没有机械损伤,按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为辊配设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借助调整装置可按选择使辊或使支承装置与玻璃带下侧接触,其中支承装置至少部分通过一气垫与玻璃带下侧接触。这些辊在生产开始时或在玻璃带断裂后使用,以便能在玻璃带上传递一送进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upporting device for glass ban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supporting a glass band by means of at least one roller arranged in the lower area of the glass belt. In order to make the glass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out mechanical dama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vention, and is equipped with at least one support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selection of the roller or the support device and the underside of the ribbon of glass contact with the adjusting device, wherein the support device is at least in part by an air cushion and the underside of the ribbon of glass contact. These rolls are us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duction or after the rupture of the glass band so that a feeding force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the glass belt. \ue5c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借助至少一个安排在玻璃带下侧区内的辊支承玻璃带的装置。
技术介绍
制造平板玻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浮法。其中熔化的玻璃浇注在液态锡构成的熔槽上,在此熔槽上扩展,以及它在锡槽上被拉到具有较低温度的区域内时凝固。在此过程中在上侧和下侧形成火力抛光的表面,它们不再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加工。在锡槽的冷端,玻璃带从槽表面抬起,并通过一排辊输入缓冷炉内,在炉中玻璃被有控制地冷却到室温并与此同时松弛。玻璃带从锡槽上抬起按常用的方式同样通过辊实现。在连续运行状态,这些辊的任务是将玻璃带柔和地从锡槽上抬起,带的送进力则通过缓冷炉的辊施加。但在生产的一开始或在导致玻璃带断裂的故障时,在此浮槽后的第一个辊必须施加此送进力。尤其在锡槽后的第一个辊处于较高的温度之下,此外从锡槽中挟带出的颗粒在此辊上造成的污染最严重。由于高的温度,这些污垢部分粘附在辊的表面,由此导致新成形的玻璃带下侧的损伤。例如在US 3615315和US 4081260中介绍了通过气垫台取代成形后的第一个辊。由此可以避免损伤表面,因为玻璃带无接触地在表面上方移走。这种方法的一个严重缺点显然是,通过气垫台不再能施加拉力。只要存在完好的玻璃带,所缺少的辊的拉力便可以通过连接的缓冷炉的拉拔作用代替。在生产的开始或在玻璃带断裂的情况下,此过程只能在付出极大努力的情况下起动,因为新的玻璃带的始端必须人工长距离传送到缓冷炉内,直至能重新产生拉拔作用。玻璃带断裂虽然是不希望的,但却是常常会出现的状况,这种情况必须在工艺技术方面加以克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一种前言所述类型的装置,借助它玻璃带可在其下侧无损伤地得以传输,以及尤其在生产开始或玻璃带断裂后,此装置可在玻璃带上传递一送进力。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来解决的,即,为辊配设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借助一个调整装置可有选择性地使辊或使支承装置与玻璃带下侧接触,其中,支承装置至少部分通过一个气垫与玻璃带下侧接触。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始终可以应用于在工艺过程中必须传输玻璃带的情况下,例如在轧制平板玻璃或在浮法中所需要的那样。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玻璃带可不接触或基本上不接触地借助支承装置导引。在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玻璃带下侧受到损伤。为了在移动产品或在生产开始时能在玻璃带上传递一送进力,辊可借助调整装置与玻璃带下侧接触。然后借助辊来传输玻璃带。尤其在浮法中,当玻璃带断裂时玻璃带可通过辊的作用输送,直至足够远地导入缓冷炉内。然后,缓冷炉可重新承担牵引功能。这种位于前面的输送最终可移交给支承装置。业已证明比较有利的是,这些辊可设计得比迄今更经济,因为它们只在生产开始和玻璃带断裂时需要,并且在此时不影响产品质量。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至少两个辊沿玻璃带的输送方向布置在玻璃生产或玻璃加工部件的后面;以及,沿输送方向在第一个辊前和在辊之间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支承装置。这第一个沿输送方向直接布置在玻璃加工部件后的支承装置将玻璃带抬起。例如,玻璃加工部件可以是一个浮池。通过不接触地进行从浮池中抬起的过程,使玻璃带在此敏感阶段不受机械影响。这种结构的优点还在于,可对支承装置的尺寸进行设计,以便必要时能部分改装现有的设备。在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行的变型方案中,支承装置在其面朝玻璃带下侧的区域内具有一透气层;并且该透气层连接在一个压缩机上。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以规定,透气层上具有供气体通过的孔和/或缝,或者透气层由多孔的烧结金属、多孔陶瓷或石墨制成。在透气层上必要时可镀上贵金属的透气层,同样可镀其他防粘附的或有类似功能的表面保护层。按本专利技术还可规定,为了造成气垫,将湿空气、惰性气体、还原气体或气体混合物或含SO2的气体供入透气层。尤其在使用于浮法中时,在直接在浮池后连接支承装置的情况下可比较有利地使用惰性气体或还原气体,以避免处于浮池中的锡氧化。在支承装置上侧沿输送方向延伸的被气体流过的支承宽度优选超过20mm,因为当宽度过小时需要比较大的气体流量。按照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为支承装置配设一热交换器,或者说该支承装置具有一个热交换器。由此可以防止支承装置过热,并且同样可调节供入气流的温度。在本专利技术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中,调整装置使辊相对于支承装置移动或相对于辊调节移动支承装置,其中,所述调整方向提供逆重力方向的偏移。若辊只在生产开始时或在故障状况下才需要,则也可以规定,辊至少局部具有粗糙的表面。由此保证在辊运行时能更好地将力传递给玻璃带。为了使辊的表面有一定粗糙度也可以在辊的表面上制出一种纹理结构。为了在气体流量较低时就能获得悬浮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将支承装置的其上有气膜形成的上表面设计为平坦表面或优选地相应于放在上面的玻璃带略有弯曲。支承装置可相宜地具有三角形或楔形截面,以便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在辊之间可供使用的空间,并且在辊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的情况下沿牵引方向使支承面获得尽可能大的宽度。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支承玻璃带的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装置处于一个改变后的运行状况。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平板玻璃生产设备的玻璃加工单元的一部件,亦即浮池(Floatwanne)。浮池10容纳一锡槽11。在浮池10的纵侧端部区内设一出口边缘12。为了生产浮法玻璃,将液态玻璃装载在锡槽11上。液态玻璃被输送到出口边缘12的区域并在此过程中连续冷却,从而形成一凝固的玻璃带13。该玻璃带13必须从浮池10中抬起超过出口边缘12。为此,在先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辊30,辊30也称抬出辊(Lift-Out-Roll)。玻璃带13在防止玻璃带下侧与出口边缘接触的情况下爬上这些辊30。如图2所示,玻璃带13通过辊30送走,并输送到一个连接在后的图中未表示的缓冷炉的区域内。按照本专利技术,现在除了辊30外还采用支承装置20。第一个支承装置20设置为与出口边缘12紧邻。另外在每个相邻的辊30之间也设置支承装置20。如图所示支承装置设计为三角形或楔形。这种几何造型使支承装置20可节省空间地布设并使辊30互相紧密地排列。支承装置20在其面朝玻璃带下侧的区域内具有一透气层21。它构成入流侧和面朝玻璃带13的增压侧。增压侧可设计为平坦表面或相应于玻璃带的弯度略有弯曲。增压侧安排在支承装置20内部,并通过一个分配室与压缩机连接。通过压缩机可将一种气体输送到增压侧的区域内。气体因而在透气层与玻璃带13的下侧之间形成气垫。由图1可以看出,气垫支承着玻璃带13。图1和图2表示两种不同的运行状态。图1表示装置处于正常的生产状态。图2则相反,表示开始生产或玻璃带断裂后发生的状态。在这两种运行状态之间可借助一个调整装置进行切换。该调整装置可使辊30与支承装置2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由此可选择让支承装置20(图1)或辊30(图2)与玻璃带下侧接触。权利要求1.一种通过至少一个安排在玻璃带下侧区内的辊支承玻璃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辊(30)配设至少一个支承装置(20);借助一个调整装置可选择使辊(30)或使支承装置(20)与玻璃带下侧接触,其中,所述支承装置(20)至少部分通过一气垫与玻璃带下侧接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辊(30)沿玻璃带(13)的输送方向设置在玻璃生产或玻璃加工部件的后面;以及,沿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至少一个安排在玻璃带下侧区内的辊支承玻璃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辊(30)配设至少一个支承装置(20);借助一个调整装置可选择使辊(30)或使支承装置(20)与玻璃带下侧接触,其中,所述支承装置(20)至少部分通过一气垫与玻璃带下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哈德劳滕施拉格克里斯琴库纳特安德烈亚斯莫斯坦
申请(专利权)人:肖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