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6559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污水、雨水的净化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和农业的有机废水和雨水处理领域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包括具有上开口的净化池,净化池内自上而下横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净化池自上而下分隔成生态滤池、物理滤池和雨水收集池,第一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生态滤池和物理滤池的第一水孔,第二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物理滤池和雨水收集池的第二水孔;生态滤池内填置有壤土层和第一滤水层,第一滤水层位于壤土层和第一隔板之间,壤土层内设有若干条蚯蚓;物理滤池内设置有物理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污水、雨水的净化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和农业的有机废水和雨水处理领域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地表降雨径流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质排入集雨水系统,由于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具有非连续性和爆发性,其污染负荷在短期内会成倍升高,会对城市汇纳水体造成冲击性影响。天然降雨水质一般较好,其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固体悬浮物(SS),一般通过物理的方法(沉淀、过滤)基本可以净化,但是当雨水与城市下垫面(雨水落下并接触的表面,如屋顶、人行道、车行道等)接触时,会被下垫面上的污染物污染,致使水质变差;其次,由于雨水中BOD与COD含量比例较低,可生化性较差,采用一般的生化池技术不适合;再者,对于车行道、室外停车场等场合,雨水中的油污和重金属含量较高,污染物去除困难,处理的成本较高,限制了雨水的回用。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多采用初期弃流的技术手段,即初期弃流装置将初期降雨的2-5mm雨水通过低位敞口的排水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开口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自上而下横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且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将净化池自上而下分隔成生态滤池(1)、物理滤池(2)和雨水收集池(3),所述第一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生态滤池(1)和物理滤池(2)的第一水孔(41),所述第二隔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物理滤池(2)和雨水收集池(3)的第二水孔(51);所述生态滤池(1)内填置有壤土层(12)和第一滤水层(13),所述第一滤水层(13)位于壤土层(12)和第一隔板(4)之间,所述壤土层(12)内设有若干条蚯蚓;所述物理滤池(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开
口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自上而下横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
且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将净化池自上而下分隔成生态滤池(1)、
物理滤池(2)和雨水收集池(3),所述第一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
述生态滤池(1)和物理滤池(2)的第一水孔(41),所述第二隔板(5)上开
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物理滤池(2)和雨水收集池(3)的第二水孔(51);所
述生态滤池(1)内填置有壤土层(12)和第一滤水层(13),所述第一滤水层
(13)位于壤土层(12)和第一隔板(4)之间,所述壤土层(12)内设有若干
条蚯蚓;所述物理滤池(2)内设置有物理过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滤水层(13)是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包括若干砾石且所
述砾石的粒径大于第一水孔(4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生态滤池(1)内填置有木屑层(11),所述木屑层(11)位于所述壤
土层(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木屑层(11)的厚度为8-10cm,所述壤土层(12)的厚度为20-30cm,
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厚度为10-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波郑鹏徐志佟镇高声远李远帆梁玉婷潘玲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