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5919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首先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大跨度硐室,然后在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内层锚杆、锚索支护,同时喷100mm厚内砼层,最后再在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外层锚杆支护,同时再喷100mm厚外砼层,最后完成对硐室的支护施工。采用双层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交叉作业,支护工艺简单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小,单位材料消耗量少,且在服务年限内支护安全可靠。就短期效益看,无论从硐室支护材料消耗量成本,还是施工周期(劳动力成本)均较复合支护方式成本显著下降,而从长远来看,同类型号皮带机头驱动电机硐室的支护成本优势将不可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巷道支护领域,具体是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有些煤矿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等客观条件及机械设备重型化等现实问题,使得皮带机头硐室支护面临着不少问题。分析顶板及围岩和锚杆、锚索等支护材料对大跨度机头硐室的影响十分必,而大跨度硐室的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无工程样例类比,故寻求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的大跨度硐室的支护参数是矿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大跨度硐室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施工,以减少围岩的扰动;2)一次支护:大跨度硐室施工完毕后随即对顶板(拱部)及两帮进行网片铺设、打注内层锚杆及打注锚索,其中,网片规格为3600mm×1000mm,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制成,网孔规格为100mm×100mm;锚杆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杆托盘规格为150mm×150mm×10mm;内层锚杆采用φ22mm×2800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内层锚杆排间距为800mm×800mm;锚索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索托盘规格为300mm×300mm×16mm;锚索规格为φ17.8mm×9300mm,锚索排间距为1600mm×1600mm;网片、内层锚杆、锚索施工完毕后随即采用强度等级C25的砼对顶板及两帮喷厚度为100mm厚的砼层,最后完成一次支护;3)二次支护:待大跨度硐室巷道变形速度稳定后,再对大跨度硐室的顶板(拱部)及两帮进行网片铺设及打注外层锚杆,其中,网片规格为3600mm×1000mm,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制成,网孔规格为100mm×100mm;锚杆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杆托盘规格为150mm×150mm×10mm;外层锚杆采用φ22mm×2200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外层锚杆排间距为800mm×800mm,并且外层锚杆与内层锚杆呈菱形布置(锚杆的菱形布置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并容易实现的);网片、外层锚杆施工完毕后随即采用强度等级C25的砼对顶板及两帮喷厚度为100mm厚的砼层,最后完成二次支护。采用双层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的机理上看,它是在多种支护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固的,同时它能够对各种原因造成破碎及断裂的围岩重新固结,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改良整体支护结构,有效地改善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减少巷道的位移量,保证支护结构的长期整体稳定性,是一种非常好的主动加固支护形式。采用双层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交叉作业,支护工艺简单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小,单位材料消耗量少,且在服务年限内支护安全可靠。就短期效益看,无论从硐室支护材料消耗量成本,还是施工周期(劳动力成本)均较复合支护方式成本显著下降,而从长远来看,同类型号皮带机头驱动电机硐室的支护成本优势将不可估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护方法的示意图。图中:1-网片、2-内层锚杆、3-锚索、4-砼层、5-外层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大跨度硐室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施工,以减少围岩的扰动;2)一次支护:大跨度硐室施工完毕后随即对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1铺设、打注内层锚杆2及打注锚索3,其中,网片1规格为3600mm×1000mm,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制成,网孔规格为100mm×100mm;锚杆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杆托盘规格为150mm×150mm×10mm;内层锚杆2采用φ22mm×2800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内层锚杆2排间距为800mm×800mm;锚索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索托盘规格为300mm×300mm×16mm;锚索3规格为φ17.8mm×9300mm,锚索3排间距为1600mm×1600mm;网片1、内层锚杆2、锚索3施工完毕后随即采用强度等级C25的砼对顶板及两帮喷厚度为100mm厚的砼层4,最后完成一次支护;3)二次支护:待大跨度硐室巷道变形速度稳定后,再对大跨度硐室的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1铺设及打注外层锚杆5,其中,网片1规格为3600mm×1000mm,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制成,网孔规格为100mm×100mm;锚杆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杆托盘规格为150mm×150mm×10mm;外层锚杆5采用φ22mm×2200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外层锚杆5排间距为800mm×800mm,并且外层锚杆5与内层锚杆2呈菱形布置;网片1、外层锚杆5施工完毕后随即采用强度等级C25的砼对顶板及两帮喷厚度为100mm厚的砼层4,最后完成二次支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大跨度硐室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施工,以减少围岩的扰动;2)一次支护:大跨度硐室施工完毕后随即对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1)铺设、打注内层锚杆(2)及打注锚索(3),其中,网片(1)规格为3600 mm×1000mm,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制成,网孔规格为100 mm×100mm;锚杆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杆托盘规格为150 mm×150 mm×10mm;内层锚杆(2)采用φ22mm×2800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内层锚杆(2)排间距为800 mm×800mm;锚索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索托盘规格为300 mm×300 mm×16mm;锚索(3)规格为φ17.8mm×9300mm,锚索(3)排间距为1600 mm×1600mm;网片(1)、内层锚杆(2)、锚索(3)施工完毕后随即采用强度等级C25的砼对顶板及两帮喷厚度为100mm厚的砼层(4),最后完成一次支护;3)二次支护:待大跨度硐室巷道变形速度稳定后,再对大跨度硐室的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1)铺设及打注外层锚杆(5),其中,网片(1)规格为3600 mm×1000mm,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制成,网孔规格为100 mm×100mm;锚杆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杆托盘规格为150 mm×150 mm×10mm;外层锚杆(5)采用φ22mm×2200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外层锚杆(5)排间距为800 mm×800mm,并且外层锚杆(5)与内层锚杆(2)呈菱形布置;网片(1)、外层锚杆(5)施工完毕后随即采用强度等级C25的砼对顶板及两帮喷厚度为100mm厚的砼层(4),最后完成二次支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大跨度硐室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施工,以减少围岩的扰动;2)一次支护:大跨度硐室施工完毕后随即对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1)铺设、打注内层锚杆(2)及打注锚索(3),其中,网片(1)规格为3600mm×1000mm,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制成,网孔规格为100mm×100mm;锚杆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杆托盘规格为150mm×150mm×10mm;内层锚杆(2)采用φ22mm×2800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内层锚杆(2)排间距为800mm×800mm;锚索托盘采用钢板球形垫托盘,锚索托盘规格为300mm×300mm×16mm;锚索(3)规格为φ17.8mm×9300mm,锚索(3)排间距为1600mm×1600mm;网片(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月新周建峰张健张学峰陈德良安志敏高建伟崔巍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