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5766 阅读:4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其曝气池(2)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其底部排泥口(5)的上方有曝气头(4),曝气池(2)与缓冲槽(1)通过连通口(10)相连通,与沉降池(3)由前、后导流板(7、9)和隔板(6)隔开,隔板(6)的上下部分别有溢流口(8)和回流口(14),沉降池(3)上部与溢水口(11)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适合于小规模、单点(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污水的集中处理。(*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ouble sided diversion type biological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sided diversion type biological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aeration tank (2) is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wer column body is funnel-shaped, the bottom mud discharge port (5) above the aeration head (4), aeration tank (2) and the buffer tank (1)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port (10)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tank (3) before and after the diversion in (7, 9) and a separator (6) separated from the diaphragm (6)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overflow port respectively (8) and (14), the return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3)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overflow port (11)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is suitable for centralized treatment of small scale, single point (domestic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 water)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面导流工艺生物法污水技术的污水处理器。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历史的经验告戒人们,必须切实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也专利技术和创造了一些优秀的治污技术和方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二级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它利用各种微生物絮凝成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絮状体一活性污泥,在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可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传统的处理流程是将污水首先导入第一沉降池预沉降处理,而后进入曝气池进行生化处理,然后进入第二沉降池进行沉降,达到清浊分流,下沉的一部分活性污泥通过回流管道泵回到曝气池,第二沉降池的上层清水经集水槽而排出。这种技术一般多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工程,它的特点是处理水量大,出水质量好,负荷力高。但是其建设投资大,处理设施的容积大,占地面积大,耗能高,操作复杂,运行管理费用高。由于其活性污泥的回流需要通过回流泵来完成,破坏了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从而降低了处理效率,延长了污水处理周期,增大了设备投资。因此使得该技术很难在小规模、单点(如宾馆、饭店、生活小区及厂区工业废水等)污水的处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本设计人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双面导流工艺实现的活性生物法污水处理器,经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治污净水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结构及处理工艺简单,处理周期短,污水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缓冲槽、曝气池和沉降池等部分组成。曝气池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漏斗的底部有排泥口,排泥口的上方有曝气头,曝气池之柱形体的下部与缓冲槽的下部通过连通口相连通,曝气池与沉降池之间由前、后导流板隔开,两导流板之间有一隔板,其下端与曝气池的下部底边间有回流口,上端与曝气池的上沿之间设有溢流口;沉降池的上沿通过溢水口与集水槽连通。本技术采用导流板结构实现了自动夹缝回流和自重平衡回流,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水的净化率。紧凑型结构设计,使处理器的占地面积大为减少,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投资,实现了技术工艺设备的小型化。为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全方位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与设备的保证。本技术特别适合于小规模、单点(如宾馆、饭店以及生活小区等)污水的集中处理,以达到污水排放的环保要求。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不仅限于附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污水处理器之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之俯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由缓冲槽1、曝气池2和沉降池3等部分组成。曝气池2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漏斗的底部有排泥口5,排泥口的上方有曝气头4,曝气池2之柱形体的下部与缓冲槽1的下部通过连通口10相连通,曝气池2与沉降池3之间由前、后导流板7、9隔开,两导流板7、9之间有一隔板6,其下端与曝气池2的下部漏斗形底边间有回流口14,上端与曝气池2的上沿之间留有溢流口8;沉降池3上部通过溢水口11与集水槽12连通,集水槽12的一侧装有出水口13。本技术之前导流板7装于隔板6之前曝气池2一侧与池的上沿平齐,后导流板9装于沉降池3一侧与池的上沿平齐,隔板6位于两导流板7、9之间,前导流板7的下沿一般位于隔板6上部1/10~1/2处,其具体位置一般根据溢流口8的大小来确定,溢流口8通常为10~500mm;后导流板9的下沿低于前导流板7,但一般位于隔板6下部1/2~1处。前后导流板7、9与隔板6之间的距离为10~500mm,最好为15~400mm,一般不宜小于10mm。通常根据曝气池的截面宽度来确定,一般在1/20~1/5之间取值。导流板7、9可以前后倾斜一定的角度,一般小于15°,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回流口14的大小一般为20~500mm,通常为水深的1/20~1/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过程将待处理的污水引入缓冲槽,经其下部的连通口10进入曝气池,曝气池中存在有活性污泥,在曝气头4喷出的空气的推动下活性污泥与水充分混合,在池的中部形成上升水流,同时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量,上升水流到达表面后向四周分散,并沿池壁向下流动。由于池下部漏斗状收缩及污泥的自重作用,使得高浓度的污泥向漏斗底部汇集,在此过程中又被上升的水流上冲形成回流。这种循环作用实现了三个目的,其一使搅拌均匀,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充分;其二充氧曝气,使水的溶解氧增加;其三不留污泥、污水的滞留死角,最大限度地利用容器空间。污水在曝气池中停留的时间一般为2.5~3小时,由进水量控制。经曝气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隔板6和下部的回流口14渗入沉降池3中。曝气池上面的污泥在前导流板7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因此不会由溢流口进入沉降池3。由于沉降池3的容积一般为曝气池的1/4以上,沉降池3中水流上升比较缓慢,低于污泥的沉降速度。由回流口14进入沉降池的污泥一方面在自重的作用下沿漏斗的斜壁自动平衡回流,大部分沿隔板6与后导流板9形成的夹缝向上流动,越过溢流口8沿前导流板7与隔板6之间的夹缝向下流回曝气池。这一流动过程是由于曝气池中沿前导流板7向下流动的水流对回流夹缝形成的负压作用的结果。处理后形成的清水经由沉降池3上方的溢水口11进入集水槽12,并通过出水口13排出。下面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它充分说明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设备采用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曝气池容积为26升,沉降池的容积为8升,溢流口下沿低于溢水口下沿(控制水面位置)10mm,宽300mm;回流口高25mm,宽300mm;前后导流板与隔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5mm。工艺条件污泥浓度20%(按1000ml处理水沉降30分钟污泥体积计),进水量10L/h,污水在处理器中的停留时间为3小时,溶解氧为6mg/L。试验用污水取自昆明南亚风情园生活污水,处理前后的水样由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技术的污水处理器净水效率高,出水质量好。污水处理前后水质分析结果对比表< 本技术的特点1、采用了自动夹缝回流和自重平衡回流取代传统工艺中的回流泵回流,不破坏活性污泥的絮状体结构和生物活性,而且活性污泥连续不断,即时回流,从而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水的净化效果。2、克服了传统技术用回流泵回流污泥量难以控制,运行管理复杂的弊端。本技术的处理器容积及其导流板可根据处理水量、COD负荷等不同条件进行设置,以达到设备高效运行的目的。3、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运行、管理费用低。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导流板结构实现了活性污泥的自动夹缝回流和自重平衡回流,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净化率。紧凑型结构设计,使处理器的占地面积大为减少,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投资,实现了技术工艺设备的小型化。为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全方位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与设备的保证。本技术特别适合于小规模、单点(如宾馆、饭店、生活小区以及厂区工业废水等)污水的集中处理,以达到污水排放或循环利用的环保要求,推广使用本技术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主要由缓冲槽(1)、曝气池(2)和沉降池(3)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曝气池(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主要由缓冲槽(1)、曝气池(2)和沉降池(3)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曝气池(2)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漏斗的底部有排泥口(5),排泥口的上方有曝气头(4),曝气池(2)之柱形体的下部与缓冲槽(1)的下部通过连通口(10)相连通,曝气池(2)与沉降池(3)之间由前、后导流板(7、9)隔开,两导流板(7、9)之间有一隔板(6),其下端与曝气池(2)的底边间设有回流口(14),上端与曝气池(2)的上沿之间设有溢流口(8),沉降池(3)的上部与溢水口(11)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灼周小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金京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