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以及共模扼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5492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0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因在线圈导体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被抵消而引发的电感值的降低的电子部件以及共模扼流圈。电子部件(1)具备由绝缘体构成的主体(4)、线圈导体(L1~L4)、设置于主体(4)的表面的外部电极(11~14)以及外部片(21~24)。线圈导体(L1~L4)由螺旋状的线圈部(51~54)以及与该线圈部连接且直线延伸的引出部(61~64)构成。外部片(21~24)对引出部(61~64)与外部电极(11~14)进行连接。在线圈部(51~54)与引出部(61~64)连接的接点(J1~J4)处,该线圈部与该引出部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It is an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o provide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 common mode choke coil capable of suppress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inductance value caused by a portion of the magnetic flux generated by the coil conductor.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 (1) has a main body (4), a coil conductor (L1 to L4), an external electrode (11 to 14)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in body (4), and an outer sheet (a part of an outer sheet) of the main body (21). The coil conductor (L1 ~ L4) is composed of a spiral coil part (51 ~ 54) and a leading part (61 ~ 64)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il part and extends in a straight line. The outer sheet (21 ~ 24)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part (11 ~ 14) of the leading part (from 61 to). The coil portion (51 ~ 54) and the outlet (61 ~ 64)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J1 ~ J4), the coil part and the lead portion of the angle is an obtuse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部件以及共模扼流圈,尤其涉及内置线圈导体的电子部件以及共模扼流圈。
技术介绍
作为内置线圈导体的电子部件,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共模扼流圈。下面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共模扼流圈进行说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共模扼流圈具有:包括两个螺旋状的线圈、且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成的层叠体;和与该两个线圈连接的多个端子电极。此外,在线圈的内侧填充有磁性材料。如图10所示,上述两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亦即线圈513包括线圈导体片513c1、以及将该线圈导体片513c1与上述端子电极连接起来的引出部513a。线圈导体片513c1一边从其中心向外逆时针旋转地描绘螺旋一边卷绕,之后折回而与引出部513a连接。这里,线圈导体片513c1折回而与引出部513a连接,因此沿线圈导体片513c1行进的电流I501在折回部分R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行进。如此,在线圈导体片513c1中,由比上述折回部分R靠前的部分产生的磁通与由比该折回部分R靠后的部分产生的磁通朝向相反方向。由此,在线圈导体片513c1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被抵消。其结果,在线圈导体片513c1中难以得到所希望的电感值。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05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因在线圈导体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被抵消而引发的电感值的降低的电子部件以及共模扼流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其由绝缘体构成;设置于上述主体的多个线圈导体,其由螺旋状的线圈部以及与该线圈部连接且直线延伸的引出部构成;多个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主体的表面;以及多个外部片,其对上述引出部与上述外部电极进行连接,在上述线圈部与上述引出部连接的接点处,该线圈部与该引出部所成的角的角度为钝角。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扼流圈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其由绝缘体构成;设置于上述主体的多个线圈导体,其由螺旋状的线圈部以及与该线圈部连接且直线延伸的引出部构成;多个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主体的表面;以及多个外部片,其对上述引出部与上述外部电极进行连接,在上述线圈部与上述引出部连接的接点处,该线圈部与该引出部所成的角度为钝角。在上述电子部件以及上述共模扼流圈中,在上述线圈部与上述引出部连接的接点处,该线圈部与该引出部所成的角度为钝角。由此,沿上述线圈部行进的电流因上述引出部而不会向与该线圈部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因此,由上述线圈部产生的磁通与由上述引出部产生的磁通不会朝向相反方向,故而由该线圈部产生的磁通与由该引出部产生的磁通不会相互抵消彼此的磁通。作为结果,在上述电子部件以及上述共模扼流圈中,能够抑制线圈导体的电感值的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因在线圈导体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被抵消而引发的电感值的降低进行抑制。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层叠方向俯视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中的线圈导体的图。图4是从层叠方向俯视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中的线圈导体的图。图5是从层叠方向俯视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中的线圈导体的图。图6是从层叠方向俯视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中的线圈导体的图。图7是从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图8是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层叠方向俯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共模扼流圈的线圈导体片以及引出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电子部件的简要结构,参照图1及图2)下面,参照附图对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进行说明。下面,将电子部件1的层叠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从z轴方向俯视时沿电子部件1的各边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此外,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如图1所示,电子部件1呈长方体状。另外,如图2所示,电子部件1具备主体4、线圈导体L1~L4、外部电极11~14、外部片21~24以及通孔导体V1、V2。(主体的结构,参照图2)主体4呈长方体状,如图2所示,通过依次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层叠磁性体基板30、绝缘体层31~34、有机系的粘合层36以及磁性体基板38而构成。另外,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磁性体基板30、38、绝缘体层31~34以及粘合层36分别呈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磁性体基板30、38是切削烧结完毕的铁氧体陶瓷而制成的长方体状的基板。此外,磁性体基板30、38也可以通过在氧化铝等陶瓷基板上涂覆由铁氧体煅烧粉末以及粘结剂构成的糊剂而制成,也可以层叠并烧制铁氧体材料的坯片而制成。绝缘体层31~34由聚酰亚胺制成。此外,绝缘体层31~34也可以由苯并环丁烯等绝缘性树脂制成,也可以由玻璃陶瓷等绝缘性无机材料制成。下面,将绝缘体层31~34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称为上表面。(外部电极的结构,参照图1)外部电极11~14由Au、Ag、Cu、Pd、Ni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作为电子部件1的输入电极或者输出电极发挥功能。如图1所示,外部电极11在主体4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表面S1以及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表面S2上,以对该表面S1、S2彼此所成的角C1以及其附近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外部电极11也设置于主体4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表面S3中的角C1的附近。并且,外部电极11被用作输入电极。外部电极12在表面S1以及主体4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表面S4上,以对该表面S1、S4彼此所成的角C2以及其附近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外部电极12也设置于表面S3中的角C2的附近。并且,外部电极12被用作输入电极。外部电极13在表面S2以及主体4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表面S5上,以对该表面S2、S5彼此所成的角C3以及其附近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外部电极13也设置于表面S3中的角C3的附近。并且,外部电极13被用作输出电极。外部电极14在表面S4、S5上以对该表面S4、S5彼此所成的角C4以及其附近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外部电极14也设置于表面S3中的角C4的附近。并且,外部电极14被用作输出电极。(外部片的结构,参照图2)外部片21~24由Au、Ag、Cu、Pd、Ni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发挥将设置于主体4的表面的外部电极11~14与设置于主体4的内部的线圈导体L1~L4连接起来的作用。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部件以及共模扼流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其由绝缘体构成;设置于上述主体的多个线圈导体,其由螺旋状的线圈部以及与该线圈部连接且直线延伸的引出部构成;多个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主体的表面;以及多个外部片,其对上述引出部与上述外部电极进行连接,在上述线圈部与上述引出部连接的接点处,该线圈部与该引出部所成的角的角度为钝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02 JP 2013-181013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其由绝缘体构成;
设置于上述主体的多个线圈导体,其由螺旋状的线圈部以及与该线
圈部连接且直线延伸的引出部构成;
多个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主体的表面;以及
多个外部片,其对上述引出部与上述外部电极进行连接,
在上述线圈部与上述引出部连接的接点处,该线圈部与该引出部所
成的角的角度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部与上述引出部在上述接点处不折弯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层叠有多个绝缘体层,并且具有沿着层叠方向且相互对置
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
上述多个外部电极所含有的多个输入电极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侧
面,
上述多个外部电极所含有的多个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康介关口纱弥佳北岛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