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冲专利>正文

厌氧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3925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水的生物处理,特别是一种厌氧发酵装置,其结构要点为:包括发酵前槽、发酵后槽、进水装置和出水装置,发酵前槽具有前槽进口和前槽出口,前槽进口与进水装置连接,发酵后槽具有复数个串联的槽体,各槽体分别具有后槽进口和后槽出口,各槽体的后槽进口和后槽出口为上下及左右交错的方式分布在槽体侧壁上,且相邻两槽体的后槽出口与后槽进口对应分布并连通,发酵前槽的前槽出口与发酵后槽前端槽体的后槽进口连接,发酵后槽末端槽体的后槽出口与出水装置连接。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效果好,污水滞留期短,发酵池容积小,容积利用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水的生物处理,特别是一种厌氧发 酵装置。
技术介绍
厌氧发酵装置一般是利用厌氧微生物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现有技 术的用于畜禽养殖粪污水处理的厌氧发酵装置主要有厌氧消化池,厌氧消化池 包括池体,池体上方具有池盖,池体上具有污水管,排泥管和沼气收集的出气 管。将污水通过污水管进入池体内,与池体内的厌氧活性污泥产生厌氧微生物 发生反应,从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污水中的沉渣经过沉积后则由排 泥管排出。但是,由于这样的厌氧消化池结构简单,厌氧活性污泥主要集中在 池底,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较难均匀彻底的被降解,因此,污水需要长时间的 滞留发酵才能够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完全的被降解,污水滞留期长,不能 实现完全降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容积利用率高,污水滞留期 短,能够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完全降解的厌氧发酵装置。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厌氧发酵装置,其结构要点为包括发酵前槽、发酵后槽、进水装置和出 水装置,发酵前槽具有前槽进口和前槽出口,前槽进口与进水装置连接,发酵 后槽具有复数个串联的槽体,各槽体分别具有后槽进口和后槽出口,各槽体的 后槽进口和后槽出口为上下及左右交错的方式分布在槽体侧壁上,且相邻两槽体的后槽出口与后槽进口对应分布并连通,发酵前槽的前槽出口与发酵后槽前 端槽体的后槽进口连接,发酵后槽末端槽体的的后槽出口与出水装置连接。这样,在发酵前槽和发酵后槽内培育一定量的厌氧微生物,并在各槽体顶 部覆盖红泥塑料覆皮,使发酵前槽和发酵后槽密封,然后将污水通过进水装置 分流至发酵前槽内,使污水在发酵前槽内进行简易厌氧,污水在发酵前槽简易 厌氧后,由发酵后槽第一个槽体的后槽进口进入发酵后槽的第一个槽体内,然 后经过后槽出口和后槽进口依次经过发酵后槽的各个槽体,从而在发酵后槽内 进一步进行厌氧发酵,由于,发酵后槽的各槽体为串联,且各槽体的后槽进口 和后槽出口为上下及左右交错的方式分布于槽体侧壁上,因此,污水在发酵后 槽内能够以最长路径从一个槽体流入另一个槽体,从而使污水在槽体的有限的 空间内能够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而进行厌氧反应,使有机污染物能够完全被 降解,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效果好,污水滞留期短,发酵池容积小,容积利用 率高的特点。力,使红泥塑料覆皮自动鼓起,从而实现红泥塑料厌氧发酵装置的无骨架设计, 降低成本。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具体为发酵前槽既可以是单个槽体,也可以具有复数个槽体,复数个槽体的连接 方式既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具体为发酵前槽或者包括复数个串联连接的槽体,发酵前槽前端槽体的前槽进口 与进水装置连接,末端槽体的前槽出口与发酵后槽前端槽体的后槽进口连接。发酵前槽或者包括复数个并联连接的槽体,各槽体的前槽进口均与进水装 置连接,各前槽出口均与发酵后槽前端槽体的后槽进口连接。这样,复数个槽体并联连接,从而可以根据污水处理的需要选择发酵前槽 的数量,并且将复数个槽体平行排列,又能够减小占地面积,因此,复数个槽 体以并联的连接方式为最佳。厌氧发酵装置还包括排渣槽,排渣槽具有排渣口,排渣槽位于发酵前槽的前槽出口端,前槽出口均与排渣槽连通,且发酵后槽前端槽体的后槽进口与排 法槽连通。这样,经发酵前槽简易厌氧后的污水经过排渣槽的处理,使污水中的浮渣 和沉渣通过排渣槽清理,而且,当发酵前槽内的厌氧微生物数量不足时,还可 以将排渣槽内排出的浮沉渣再进入发酵前槽内作为发酵前槽的厌氧微生物,使 浮沉渣能够循环利用。同时,排渣槽还能够作为发槽前槽污水流向发槽后槽的 过渡槽,从而使得发酵前槽和发酵后槽的各槽体既能够平行的排列,减少占地 面积,又能够避免发酵前槽与发酵后槽通过管道连接,造成管道的堵塞。排渣槽的排渣口具有浮渣出口和沉渣出口 ,浮渣出口位于排渣槽侧壁上并 靠近上方,沉渣出口则靠近槽底。排渣槽的排渣口既可以是在排渣侧壁上,也可以直接使污泥泵将排渣槽底 部的沉渣清除,将浮渣打捞清除。发酵前槽各槽体的底部为倾斜底,其位于前槽进口的 一端高于前槽出口的一端。这样,发酵前槽槽体底部倾斜,从而便于发酵前槽沉积的污泥的排出。 进水装置或者包括污水管,污水管与发酵前槽的前槽进口连接。 进水装置或者包括污水管、进水槽、挡水板和进水管,污水管与进水槽连通,进水槽位于发酵前槽槽体的前端的上方,进水管为具有三折的弯折管,且其进口和出口为沿竖直方向,进水管的进口位于进水#^底部,进水管的出口连接于发酵前槽的前槽进口,挡水板位于进水槽内,并位于污水管的出水口与进水槽底部的进水管进口之间。这样,在进水槽内设置挡水板,从而使污水能够平緩的进入发酵前槽内,而且,当发酵前槽为由复数个并联连接的槽体构成时,进水槽又能够使污水能够平緩而均匀的流入发酵前槽的各槽体内。出水装置或者包括出水管,出水管与发酵后槽末端槽体的后槽出口连接。 出水装置或者包括出水管和出水槽,出水管位于发酵后槽末端槽体的后槽出口,出水管为具有三折的弯折管,且其进口和出口为沿竖直方向,其朝下的一端为进口,位于发酵后槽末端槽体内,朝上一端为出口,位于出水槽内,出 水槽的底部具有出水口。这样,由于污水在发酵后槽内污水的上层具有浮渣层,因此,出水管的进 口位于污水中部的清液层,从而能够将中部的清液排出,而出水管的出口高于 进口,就使得发酵后槽内的污水必须高于出水管的出口时,清液才能流出。本技术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厌氧发酵装置还包括恒压装置,发酵后槽的各槽体均安装有恒压装置。 这样,通过恒压装置来保持发酵装置内的压力恒定,既有利于将红泥塑料 覆皮撑起,又能够保证发酵装置的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恒压装置可以具体 是水封恒压装置,将发酵后槽通过管路与恒压装置连接,使发酵后槽内的压力 保持为恒压装置的水的压力,当发酵后槽内的压力大于恒压装置的水压时,又 通过管路将发酵后槽内的压力释放。厌氧发酵装置还包括厌氧过滤器,厌氧过滤器悬挂分布于发酵后槽的各槽 体内。厌氧过滤器为 一种利用软性填料制成的放射性球体或者柱体,利用该厌氧 过滤器吸附污水中的杂质。综上所述,本技术较之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污水在发酵前槽进行 发酵后,再在发酵后槽内以最长路径从一个槽体流入另一个槽体进行发酵,从 而污水在槽体的有限的空间内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而进行厌氧反应,使有机 污染物能够完全被降解,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效果好,污水滞留期短,发酵池 容积小,容积利用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4是图1的E-E剖视图。其中,1发酵前槽 11前槽进口 12前槽出口 2发酵后槽21后槽进口 22后槽出口 3进水装置 31污水管 32进水槽 33挡水板34 进水管 4出水装置41出水管 42出水槽5排渣槽 51浮渣出口 52 沉渣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最佳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厌氧发酵装置,包括发酵前槽1、发酵后槽 2、进水装置3和出水装置4,发酵前槽l具有前槽进口 ll和前槽出口 12,前 槽进口 11与进水装置3连接,发酵后槽2具有五个串联的平行排列槽体,各槽 体分别具有后槽进口 21和后槽出口 22,各槽体的后槽进口 21和后槽出口 22 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前槽(1),发酵后槽(2),进水装置(3)和出水装置(4),发酵前槽(1)具有前槽进口(11)和前槽出口(12),前槽进口(11)与进水装置(3)连接,发酵后槽(2)具有复数个串联的槽体,各槽体分别具有后槽进口(21)和后槽出口(22),各槽体的后槽进口(21)和后槽出口(22)为上下及左右交错的方式分布在槽体侧壁上,且相邻两槽体的后槽出口(22)与后槽进口(21)对应分布并连通,发酵前槽的前槽出口(12)与发酵后槽(2)前端槽体的后槽进口(21)连接,发酵后槽(2)末端槽体的的后槽出口(22)与出水装置(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冲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