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53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所述底壳(1)内的风机(2),其中,所述风机(2)包括设有出风口(21)和进风口(22)的壳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4)内的扇叶(23),所述壳体(24)的出风口(21)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25),且所述加强件(2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机,增强了壳体出风口处的强度,防止了壳体出风口处发生变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风机壳体易变形导致出风效果受影响以及扇叶卡死而无法运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其中,电磁炉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常用的散热方式为风冷散热,具体就是在电磁炉内设置风机进行散热,通过风机的扇叶旋转产生气流以对电磁炉内部的发热元器件散热。目前,专利(CN203655710U)公开一种风机和具有该风机的电磁炉,具体公开(如图1-3所示)电磁炉1包括:风机10、底座20、上盖30和线圈盘50,上盖30设在底座20上,上盖30与底座20之间限定出空腔,线圈盘50和风机10均设在空腔内,其中,风机10包括外壳100和扇叶200,外壳100可以包括下壳130和设在下壳130上的上壳120,下壳130与上壳120之间可以限定出容纳腔110,容纳腔110具有出风口111,上壳120上设置上进风口113,下壳130上设置下进风口112,扇叶200与上进风口113和下进风口112中的每一个均相对。其中,风机10在空腔内设置时具体通过螺钉或卡扣方式固定在空腔内。然而,由于现在电磁炉超薄化,内部元件扁平化布局,为了电磁炉内的元件进行散热,风机的出风口111的开口往往较大,这样当风机通过螺钉或卡扣方式在空腔内固定时,壳体的出风口处很容易发生变形,这样使得出风效果受到影响,而且易造成扇叶卡死造成风机无法运行从而对电磁炉内的元件无法进行散热,极大地影响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中风机的出风口处易发生变形导致出风效果受影响以及扇叶卡死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机壳体不易发生变形的电磁炉。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风机,其中,所述风机包括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扇叶,其中,所述壳体的出风口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且所述加强件(2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通过在壳体的出风口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且加强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出风口处壳体的强度,这样将壳体在电磁炉内固定时,出风口处的上下壳体不易发生变形,确保了出风口处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同时避免了扇叶由于壳体变形而出现卡死的问题,实现了风机对电磁炉内发热元件良好的散热目的,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炉,防止了风机壳体出风口处发生变形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风机壳体易变形导致出风效果受影响以及扇叶卡死而无法运行的技术问题。可选的,所述中空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椭圆形。通过将加强件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椭圆形,一方面可以减轻加强件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加强件的承压能力。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的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出风口的另一端上。通过在壳体的出风口处设置支撑柱,使得支撑柱对壳体的出风口处进行支撑作用,从而防止了壳体出风口处易发生变形的问题,同时,通过支撑柱支撑在壳体的出风口处,起到了对出风口处吹出的风进行分流的作用。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连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加强件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外边缘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柱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可选的,所述加强件为内部设有所述中空结构的凸台。可选的,所述加强件为内部设有所述中空结构的加强筋。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圆柱。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电磁炉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电磁炉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磁炉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风机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磁炉中风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风机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电磁炉中风机的再一拆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壳-1;风机-2;壳体-24;上壳体-241;下壳体-242;扇叶-23;出风口-21;进风口-22;加强件-25;第一加强件-251;第二加强件-252;支撑柱-2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4是本技术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磁炉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风机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4-6所示,电磁炉包括底壳1,底壳1内设置的风机2,具体的,风机2通过螺钉或卡扣方式固定在底壳1中,其中风机2包括:壳体24以及设置在壳体24内的扇叶23,其中,壳体24上开设有进风口22和出风口21,通过进风口22使得外界空气进入壳体24中,且进入壳体24中的空气在扇叶23的旋转驱动下风压和流速不断增大,最终从壳体24的出风口21吹出,其中,风机2的出风口21朝向底壳1内设置的线圈盘和控制板,风机2用于对线圈盘和控制板进行散热。其中,由于风机2用于对设备中的发热元件(如电磁炉内的线圈盘和控制板等)进行散热,散热时,需要将风机2固定在发热元件的周围,而目前常用的固定方式为螺钉或卡扣方式进行固定,然而在固定过程中,风机2的壳体24易发生变形,尤其在壳体24的出风口21处更容易发生变形,为了避免风机固定时壳体24的出风口21处发生变形而对出风效果及扇叶23的旋转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在壳体24的出风口21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25,具体的,加强件25沿着出风口21的外边缘设置在壳体24外表面上,通过加强件25可以增强出风口21处上下两端的壳体24强度,这样当通过螺钉或卡扣对壳体24进行固定时,由于加强件25对壳体24强度的增强作用,可以防止出风口21处上下两端的壳体24发生变形,从而避免了由于出风口21处的壳体24发生变形而导致扇叶23卡死以及出风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2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即加强件25内部为空心的,通过将加强件25内部设置中空结构,可以大大增强加强件25的承压能力,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强了出风口21处壳体24的强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风机2壳体24的出风口21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25,且加强件2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极大增加了出风口21处的壳体24的强度,从而防止了出风口21处的壳体24发生变形,这样风机出风口21具有较好的出风效果,同时扇叶23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从而确保了风机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对电磁炉的散热作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壳体24的出风口21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25外,为了防止壳体24其他位置发生形变,还可以在壳体24的其他外表面上也设置加强件25。其中,本实施例中,加强件25内的中空结构的截面形状具体可以为半圆形,也可以为椭圆形,通过将中空结构的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或椭圆形,一方面可以减轻加强件25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加进一步的增强加强件25的承压能力。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中空结构的截面具体指平行于加强件25两端端面的平面。图7是本技术电磁炉中风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风机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壳体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所述底壳(1)内的风机(2),其中,所述风机(2)包括设有出风口(21)和进风口(22)的壳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4)内的扇叶(2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4)的出风口(21)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25),且所述加强件(2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所述底壳(1)内的风机(2),其中,所述风机(2)包括设有出风口(21)和进风口(22)的壳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4)内的扇叶(2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4)的出风口(21)的外边缘上设置加强件(25),且所述加强件(2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4)的出风口(21)处设置支撑柱(26),所述支撑柱(26)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21)的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柱(26)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出风口(21)的另一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4)包括:上壳体(241)和下壳体(242),所述上壳体(24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义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