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19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所述底壳(1)内的风机(2),所述底壳(1)内设有筋(3),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21)朝向所述筋(3),且所述筋(3)的顶端(31)端面为朝向所述电磁炉内发热元件倾斜的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炉解决了现有的电磁炉中风机不易定位且易将水吹向发热元件造成发热元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其中,电磁炉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常用的散热方式为风冷散热,具体就是在电磁炉内设置风机进行散热,通过风机的扇叶旋转产生气流以对电磁炉内部的发热元器件(如线圈盘和主控板等)散热。目前,电磁炉内设置的风机一般由上下壳体和扇叶组成,扇叶设置在上下壳体围成的空腔内,且上下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同时上下壳体相连限定出出风口,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上下壳体围成的空腔中,在扇叶的旋转作用下爱,空腔内的空气的压力和流速不断增大,最终形成的气流通过出风口吹向电磁炉内的发热元件,从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其中,风机在电磁炉内设置时,具体通过螺钉把风机固定在电磁炉的底壳上。然而,通过螺钉将风机固定在电磁炉的底壳上时,固定过程中风机位置易发生偏移,而且,风机在高速运转下,容易将水吸入空腔内,并将水吹到发热元件中,造成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中风机不易定位且易将水吹向发热元件造成发热元件损坏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机易定位且发热元件不易被水损坏的电磁炉。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风机,其中,所述底壳内设有筋,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筋,且所述筋的顶端端面为朝向所述电磁炉内发热元件倾斜的斜面。通过在底壳内设置筋,筋起到了对风机定位的作用,使得风机在底壳内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同时,由于风机出风口朝向筋,这样出风口吹出的风在筋的阻挡作用下进行分流及导风,使得筋在出风口处起到分流及导风作用,而且筋顶端端面设为斜面,使得出风口吹出的风呈一定斜度向上吹出,从而更好地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而且筋顶端的端面设为斜面时有效防止了风机壳体内的水进入电磁炉内对发热元件进行损害的问题。可选的,所述筋的顶端高于所述出风口的底端。通过将筋的顶端设置的高于出风口的底端,这样筋对出风口吹出的部分风能更好地起到分流和导风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地确保了出风口底端吹出的风始终呈一定斜度向上吹出。可选的,所述筋的顶端高出所述出风口的底端1mm。可选的,还包括:分流筋,所述分流筋设置在所述筋上。通过设置分流筋,可以将出风口吹出的风分成两股以上的风流,从而对电磁炉内的不同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处理。可选的,所述分流筋的顶端高于所述出风口的顶端。可选的,所述分流筋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分流筋间隔设置在所述筋上。可选的,所述风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扇叶,所述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连形成所述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下壳体卡合在所述筋上。可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连围成可容纳所述扇叶的空腔,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可选的,所述扇叶的圆心与所述进风口的圆心相互错开。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磁炉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磁炉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磁炉中底壳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磁炉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壳-1;风机-2;筋-3;筋的顶端-31;分流筋-4;壳体-24;上壳体-241;下壳体-242;扇叶-23;出风口-21;出风口的底端-212;出风口的顶端-211;进风口-2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磁炉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磁炉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4所示,电磁炉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底壳1内的风机2,风机2用于对底壳1内设置的发热元件(如线圈盘和控制板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其中,本实施例中,风机2具体通过螺钉或卡扣方式固定在底壳1内,其中为了便于固定,本实施例中,在底壳1内设置筋3,筋3用于对风机2进行定位,通过筋3的定位作用使得风机2在固定之前提前定位在底壳1内,这样风机2在底壳1内固定时由于筋3的定位作用使得风机2不易在固定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确保了风机2对底壳1内发热元件的及时散热。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机2出风口21吹出的风用于对底壳1内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以,筋3对风机2进行定位时,具体将风机2的出风口21朝向筋3,筋3位于风机2的出风口21和发热元件之间,且筋3的顶端31端面为朝向电磁炉内发热元件倾斜的斜面,这样出风口21吹出的部分风在筋3的斜面作用下成一定斜度向上吹出,从而对发热元件更好地进行是散热,而且由于吹出的风成一定斜度向上吹出时,当壳体24内有水时,水随着风在出风口21吹出并作用于斜面时,风在斜面处改变方向向上呈一定斜度吹出,而水由于重力作用以及斜面的阻挡作用在斜面处下落或者部分水与风一起呈一定斜度吹出,但是水以一定斜度吹出时由于重力作用也会大量下落,这样有效地减少了风中的水量,从而降低了水对发热元件的损害程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筋3起到了对风机2定位的作用,使得风机2在底壳1内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同时,由于筋3位于风机2出风口21和发热元件之间,出风口21吹出的风在筋3的阻挡作用下进行分流及导风,即筋3在出风口21处起到分流及导风作用,而且筋3的顶端31端面设为斜面,使得出风口21吹出的风呈一定斜度向上吹出,从而更好地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而且筋3的顶端31端面设为斜面时有效防止了风机2壳体内的水进入电磁炉内对发热元件进行损害的问题。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筋3在底壳1内设置时,为了对风机2起到更好的定位作用,筋3在底壳1内竖直设置,而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吹出的风呈一定斜度向上,往往将筋3倾斜设置,但是当筋3倾斜设置时由于筋3与风机2的接触面减少使得筋3无法对风机2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筋3竖直设置,而筋3的顶端31端面设置为斜面,这样就能起到对风机2较好的定位作用同时使得风呈一定斜度向上吹出,有效减少了进入电磁炉内的水量,从而降低了水对电磁炉内元件的损害程度。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筋3的顶端31高于出风口21的底端212,即筋3的顶端超出出风口21的底端212,筋3对出风口21底端212吹出的风起到阻挡作用,使得筋3起到了更好的分流和导风的作用,而且筋3的顶端高于出风口21的底端212,这样出风口21底端212吹出的风在筋3的斜面作用下始终呈一定斜度向上吹出,从而对发热元件更好地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具体的,筋33的顶端31高出出风口21的底端212的距离为1mm,即筋3的顶端31与出风口21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其中,当筋3的顶端31高出出风口21的距离较多时,会极大地影响出风口21的出风口量,而出风量较小时对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极为不利,筋3的顶端31高出出风口21的距离较少时,吹出的风不易形成倾斜向上的风,因此,本实施例中,筋3的顶端31高出出风口21的底端212的距离为1mm,这样既能保证出风口21的出风量不受影响,同时使得出风口21吹出的风呈一定斜度向上吹出。图5是本技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所述底壳(1)内的风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设有筋(3),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21)朝向所述筋(3),且所述筋(3)的顶端(31)端面为朝向所述电磁炉内发热元件倾斜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所述底壳(1)内的风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设有筋(3),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21)朝向所述筋(3),且所述筋(3)的顶端(31)端面为朝向所述电磁炉内发热元件倾斜的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筋(3)的顶端(31)高于所述出风口(21)的底端(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筋(3)的顶端高出所述出风口(21)的底端(212)1m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筋(4),所述分流筋(4)设置在所述筋(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4)的顶端高于所述出风口(21)的顶端(21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分流筋(4)间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义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