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强专利>正文

超薄型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36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吸附流程至少是二只以上滤芯组成二级串联式过滤,前级由吸附滤芯组成串联吸附过滤,后级由超滤膜滤芯组成无菌膜过滤。吸附滤芯桶体内纵向设置一隔层,把桶体内腔分隔成上端连通的二个串联过滤腔,过滤腔内下层为高性能吸附材料,上层为高效活性炭。无菌膜滤芯桶体内设置一个超滤膜,超滤膜外腔经过出水开关与前级的吸附滤芯出水口连通,超滤膜内腔与出水口连通。(*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特别是一种超薄型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目前市场上家用净水器产品众多,为了延长净化流程,提高过滤精度,因而净水器的体积设计得较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延长净化流程,又使净水器外型超薄的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型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一个进水开关、一个出水开关、一个观察窗口、一个时间显示窗口。其特征在于吸附流程至少是二只以上滤芯组成二级串联式过滤,前级由吸附滤芯组成串联吸附过滤,后级由超滤膜滤芯组成无菌膜过滤。吸附滤芯桶体内纵向设置一隔层,把桶体内腔分隔成上端连通的二个串联过滤腔,过滤腔内下层为高性能吸附材料,上层为高效活性碳,一个过滤腔下端与进水口连通,一个过滤腔下端与另一个滤芯进水口连通。无菌膜滤芯桶体内设置一个超滤膜,超滤膜外腔经过出水开关与前级的吸附滤芯出水口连通,超滤膜内腔与出水口连通。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多只滤芯串联吸附,既延长了吸附流程,又使外型超薄,其厚度只有60mm左右;更换滤芯一般只换首只,提高滤芯利用率;末位采用无菌膜过滤,使净化水达到无菌。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外壳1上设有一个进水口2开关3,一个出水口4开关5,一个观察窗口6,一个时间显示窗口7,正对时间显示窗口的外壳内壁设置一个电子钟。如图1所示,吸附流程是由五只滤芯组成二级串联式过滤,前级由四只吸附滤芯10、20、30、40组成串联吸附过滤,后级由一只超滤膜滤芯50组成无菌膜过滤。每只吸附滤芯桶体内纵向设置一隔层11,把桶体内腔分隔成上端连通的二个串联过滤腔12、13,过滤腔内下层为高性能吸附材料14,上层为高效活性碳15,一个过滤腔12下端与进水口16连通,一个过滤腔13下端与下一个滤芯20的进水口21连通。无菌膜滤芯50桶体内设置一个超滤膜51,超滤膜外腔52经过出水开关5与前级的吸附滤芯出水口41连通,超滤膜内腔53与出水口54连通。本技术的超滤膜用无纺布组成,桶体用聚丙烯材质制成。吸附滤芯用ABS材质制成。权利要求一种超薄型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一个进水开关、一个出水开关、一个观察窗口、一个时间显示窗口,其特征在于吸附流程至少是二只以上滤芯组成二级串联式过滤,前级由吸附滤芯(10)组成串联吸附过滤,后级由超滤膜滤芯(50)组成无菌膜过滤,吸附滤芯(10)桶体内纵向设置一隔层(11),把桶体内腔分隔成上端连通的二个串联过滤腔(12、13),过滤腔内下层为高性能吸附材料(14),上层为高效活性碳(15),一个过滤腔(12)下端与进水口(16)连通,一个过滤腔(13)下端与另一个滤芯进水口(21)连通,无菌膜滤芯(50)桶体内设置一个超滤膜(51),超滤膜外腔(52)经过出水开关与前级的吸附滤芯出水口(41)连通,超滤膜内腔(53)与出水口(54)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吸附流程至少是二只以上滤芯组成二级串联式过滤,前级由吸附滤芯组成串联吸附过滤,后级由超滤膜滤芯组成无菌膜过滤。吸附滤芯桶体内纵向设置一隔层,把桶体内腔分隔成上端连通的二个串联过滤腔,过滤腔内下层为高性能吸附材料,上层为高效活性炭。无菌膜滤芯桶体内设置一个超滤膜,超滤膜外腔经过出水开关与前级的吸附滤芯出水口连通,超滤膜内腔与出水口连通。文档编号C02F9/00GK2227124SQ9524354公开日1996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7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7日专利技术者刘强 申请人:刘强, 姜杰, 杨正平, 陆一萍, 周伟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挂壁式家用生饮净水器,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一个进水开关、一个出水开关、一个观察窗口、一个时间显示窗口,其特征在于:吸附流程至少是二只以上滤芯组成二级串联式过滤,前级由吸附滤芯(10)组成串联吸附过滤,后级由超滤膜滤芯(50)组成无菌膜过滤,吸附滤芯(10)桶体内纵向设置一隔层(11),把桶体内腔分隔成上端连通的二个串联过滤腔(12、13),过滤腔内下层为高性能吸附材料(14),上层为高效活性碳(15),一个过滤腔(12)下端与进水口(16)连通,一个过滤腔(13)下端与另一个滤芯进水口(21)连通,无菌膜滤芯(50)桶体内设置一个超滤膜(51),超滤膜外腔(52)经过出水开关与前级的吸附滤芯出水口(41)连通,超滤膜内腔(53)与出水口(5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刘强姜杰杨正平陆一萍周伟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