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波长转换原理的新型光源装置,可用于液晶背光源或者投影光源。
技术介绍
激光光源目前在投影、平板显示领域开始广泛应用。由于三基色激光技术并不成熟,通常采用1个单色激光+其它光源(LED光源或者荧光粉受激发光装置)。例如最早三菱公布的激光背光方案,采用的是红光激光+蓝、绿光LED的形式。由于采用红光激光作为光源使用,红光激光部分可能对人眼及人体健康有较大伤害,同时带来显示画面上的散斑噪声。而单色激光+荧光粉受激发光的混合光源,通常采用蓝光激光(通常在440nm—470nm)作为激发源,红、绿两种荧光粉作为受激发光源,最终实现的是蓝色激光+红色受激光源+绿色受激光源的混合光源。混合光源中的蓝光是单一波长的激光,同时为了激发效率考虑,蓝光的波长一般较短。因此混合光源中的蓝光成分对人眼及人体健康有较大伤害,同时也存在画面散斑噪声问题。目前光峰科技已经考虑到上述问题,开始开发相关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其典型的专利为“基于波长转换的光源及其二次激发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531498.6):第一峰值波长的激发光(UV光)的激发光源,利用第一光波长转换材料,用来吸收激发光并激发具有第二峰值波长的光(蓝光);同时包括第二光波长转换材料,用来吸收该具有第二峰值波长的光并激发具有第三峰值波长(红光、绿光)的受激发光。此种做法可有效避免原始光源直接出射的问题。但是由于采用了二次激发的方式,效率必然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蓝光既是出射光,又同时是第三峰值波长的激发源,为了保证效率,蓝光的波长通常较短,直接出射会对人眼产生较大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波长转换原理的新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激发光源、波长转换层和滤光层,该激发光源采用UV激光或短波长蓝光激光;该波长转换层用于将UV光或短波长蓝光转换为红、绿、蓝三色光出射,转换出射的蓝光波长为460—480nm,绿光波长为530—570nm,红光波长为620—640nm;该滤光层用于反射UV或短波长蓝光波段的光,同时透射可见光波段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波长转换原理的新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激发光源、波长转换层和滤光层,该激发光源采用UV激光或短波长蓝光激光;该波长转换层用于将UV光或短波长蓝光转换为红、绿、蓝三色光出射,转换出射的蓝光波长为460—480nm,绿光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西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蓝之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