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937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包括本体、搅拌器、微孔曝气器;本体为一个腔体结构,并由隔墙分隔成至少三个相互连通单元池;第一、三单元池内还设有中间隔墙,分别将第一、三单元池内再分隔形成2子单元池;微孔曝气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二、三单元池中;搅拌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边池即第一、三单元池具有双重功能,既作反应池(可创造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也作沉淀池,采用固定堰出水装置或单边移动堰出水装置,中池即第二单元池始终作曝气池使用,通过底部微孔曝气器进行鼓风充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a)通过隔墙及搅拌器,使混合液形成交互循环推流,强化生物除磷;b)形成串连反应池,提高了反应速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领域,是一种具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高效集约式一体化生物反应池。
技术介绍
传统一体化反应池参见图1,其外形是一矩形体,里面被分割成三个相等的矩形单元池10,相邻的单元池之间以底部开孔的公共墙或过流隔墙相隔,以使单元池之间彼此水利贯通,如图1所示。在3个单元池内全部配有曝气扩散装置。其中外侧的两座单元池具有双重功能,既作曝气池,也作沉淀池,两池上还设有固定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口,用作出水和剩余污泥的排放。中间池始终作曝气池使用。进入系统的污水,通过进水闸控制可分时序分别进入三只矩形池中任意一池。但是,上述结构的一体化反应池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传统一体化反应池是一种延时曝气工艺,要实现好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需要在反应池空间和时间上都要创造更好的厌氧和缺氧条件,在池型组成和运行周期上有很多需改进的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传统一体化反应池运行中发现问题,设计一种在反应池组成及池形布置、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改进,具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高效集约式一体化生物反应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包括,本体,其为一个腔体结构,并由隔墙分隔成至少三个相互连通单元池,依次为第一、二、三单元池;其中,第一、三单元池内还设有中间隔墙,分别将第一、三单元池内再分隔形成2子单元池;微孔曝气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二、三单元池中;搅拌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边池即第一、三单元池具有双重功能,既作反应池(可创造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也作沉淀池,出水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采用固定堰出水装置或单边移动堰出水装置,中池即第二单元池始终作曝气池使用,通过底部微孔曝气器进行鼓风充氧。进一步,相邻的单元池之间以单元池间隔墙底部开孔或池中央底部过流箱涵彼此贯通。本技术曝气采用鼓风曝气方式,选用微孔曝气器,采用橡胶膜式曝气器,其用机械或激光在橡胶膜片上打出密集的微孔,当曝气器内压力大于外压力时,微孔张开释放出2mm的微气泡;当鼓风机停止工作时,曝气器内压力小于外压力时,曝气器上的微孔立即关闭,防止污水倒流入曝气管道系统,其由盘式、管式和板式三种,本技术优选采用橡胶膜盘式曝气器,以及橡胶膜采用三元异丙胺橡胶膜。本技术的优点在于,a)强化生物除磷单元池沿长度方向设隔墙,为边池厌氧/缺氧创造条件。反应池内设搅拌器,搅拌器的推进流量是进水流量的几倍,不断的来回往返循环使得池中混合液在隔墙两侧交互循环推流。池中的污泥在之前的沉淀排水过程中,已经与来自与中池的曝气后出水发生了部分的内源反硝化过程,池内积累了大量的再生污泥,在新鲜的污水引入下,在池一侧的进水点借助低速水下搅拌器的作用,与池内污泥局部快速混合,在进水点附近区域内,污泥在较高的进水浓度梯度和污泥负荷下容易造成厌氧放磷状态,厌氧发生后,借助整个池内的水流推力推流到中隔墙的另一侧进行快速混合缺氧,进行缺氧去除硝碳氮的污泥混合液又回流到进水点,无硝态氮的污泥与进水局部快速混合发生厌氧,如此周而复返,促进生物厌氧放磷。b)提高反应速率边池(第一、三单元池)设置中间隔墙,将传统交替式反应池的完全混合边池一分为二成为串连反应池,就边池而言,变完全混合流为局部混合流、整体推流,使边池既有完全混合反应池的进水快速稀释混合特点,又有推流式反应池污泥浓度梯度形成的降解反应速率高的特点,这样利于在边池形成进水浓度梯度促进反应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一体化反应池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技术的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采用矩形结构,包括本体1、微孔曝气器2、搅拌器3、出水装置6、6’;其中,本体1为一腔体结构,并由隔墙4、4’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二、三单元池101、102、103;其中,其中,第一、三单元池101、103为边池,边池具有双重功能,既作反应池(可创造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也作沉淀池;第二单元池102单元池-中池始终作曝气池使用,通过底部微孔曝气器2进行鼓风充氧,中池的体积不小于边池体积;相邻的单元池之间以单元池间隔墙4、4’底部开孔401、401’或池中央底部过流箱涵(图中未示)彼此贯通;第一、三单元池101、103内还设有中间隔墙5、5’,分别将第一、三单元池101、103内再分隔形成2子单元池101a、101b、103a、103b;微孔曝气器2分别设置于第一、二、三单元池101、102、103中;搅拌器3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101、103中;第二、三单元池102、103间的隔墙4’开有数个通孔401’;出水装置6、6’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101、103中,其为固定堰出水装置或单边移动堰出水装置。进入系统的污水,通过进水闸控制可分时序分别进入三只矩形单元池中任意一池。污水首先进入设有中间隔墙5的第一单元池101的子单元池101a---厌氧格,在搅拌器3作用下,在进水点处,循环混合液与流入的进水可形成局部的污泥负荷较高的区域,造成厌氧生物放磷状态,厌氧格停留后的混合液循环带到隔墙的另一侧子单元池101b---缺氧格进行缺氧反硝化,使得循环混合液回到厌氧格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利于聚磷菌在优势条件下吸收快速降解BOD并释放磷酸盐;然后,污水仍进入第一单元池101的同一进水点,仍进行浓缩污泥回流,以在中间隔墙5两侧形成有利于A/O(厌氧/好氧)工作的模式,对生物除磷补充。在进水阶段,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对传统一体化反应池组成及池形布置、运行周期分配、搅拌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既能在时间上、也能在空间上创造厌氧/缺氧条件,具有良好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高效一体化活性污泥法池型。权利要求1.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是,包括,本体,其为一个腔体结构,并由隔墙分隔成至少三个相互连通单元池,依次为第一、二、三单元池;其中,第一、三单元池内还设有中间隔墙,分别将第一、三单元池内再分隔形成2个子单元池;微孔曝气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二、三单元池中;搅拌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出水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是,相邻的单元池之间以单元池间隔墙底部开孔或池中央底部过流箱涵彼此贯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水装置为固定堰出水装置或单边移动堰出水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器在第一、三单元池内的子单元池中呈对角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为矩形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内循环反应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孔曝气器优选采用橡胶膜盘式曝气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式内循环反应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橡胶膜盘式曝气器的橡胶膜采用三元异丙胺橡胶膜。专利摘要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包括本体、搅拌器、微孔曝气器;本体为一个腔体结构,并由隔墙分隔成至少三个相互连通单元池;第一、三单元池内还设有中间隔墙,分别将第一、三单元池内再分隔形成2子单元池;微孔曝气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二、三单元池中;搅拌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边池即第一、三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是,包括,    本体,其为一个腔体结构,并由隔墙分隔成至少三个相互连通单元池,依次为第一、二、三单元池;其中,第一、三单元池内还设有中间隔墙,分别将第一、三单元池内再分隔形成2个子单元池;    微孔曝气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二、三单元池中;    搅拌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    出水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尧孙勇张辰徐建初黄雪球何绍明倪士群黄晨钟爱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