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宪武专利>正文

液态氯脉动加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79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态氯脉动加氯机,适用于大中型自来水厂的水质净化,包括一加氯机本体,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出水端,两者之间为依次相连的渐缩管、喉管和渐扩管;一液态氯投加口,位于喉管中部下方,投加口与喉管接通处为锥形阀座。锥形阀座的正上方设置有常闭式锥形阀杆,它从加氯机本体顶部的垂直圆孔中插入喉管;常闭式锥形阀杆受一脉动电磁执行机构的控制做上下运动,开启或关闭液态氯投加口。常闭式锥形阀杆开启液态氯投加口时,液态氯可从液态氯投加口进入喉管,使水流变成高浓度氯溶液,然后由渐扩管流出,最终投入清水池的水中,完成投氯工序。脉动电磁控制机构靠通电率自动调节控制器随时变更通电率从而达到及时调节加氯量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城市自来水灭菌消毒剂的投加设备,具体地说,涉 及一种直接投加液态氯的脉动加氯机。
技术介绍
自来水使用氯消毒的方法由于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卓有成效,已经广泛 被人们所接受。凡采用此方法的地方,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降低, 且其运行费用低廉。截止二十一世纪初叶,自来水氯消毒方法一直处于主导 地位。这种消毒剂历史悠久,早在1835年罗布雷 东林逊博士 (Robley Dimglinson)在美国费城发表《人类健康》论文,提出用氯对饮用水进行消 毒处理的建议。1850年约翰 斯诺博士 (John Snow)在英国伦敦爆发霍乱 之后使用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1902年比利时的麦道克水厂(Middlekerke) 建立世界第一座用氯进行消毒的永久性水厂。1912年美国尼加拉大瀑布水厂 用液氯对自来水进行消毒,并采用乔尔格 沃尔斯坦博士 (GeorgOmstdn) 开发的投氯设备,为自来水的近代消毒工艺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水厂使用氯消毒的工艺技术己基本定型,各国技术规范、设计手册 和全部高等学校教材均遵照同一模式进行知识传授,并按这一投氯模式建造 更多的新水厂。目前投氯工艺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外购的液氯钢瓶中的液态氯加以汽 化,再把氯气投入水中。所用的加氯机是节流式的,依靠节流阀的开度变化 调节加氯量,连续投加。这种节流式加氯机不能直接投加液态氯,首要原因在于,节流过程中液 态氯必然有--部分汽化,由于吸热而使另一部分液态氯结冰,堵塞节流阀的 通道。假设增设电热装置解决结冰堵塞问题,还有另外难题——液态氯的比 重远大于氯气的比重,因而若投加液态氯则节流阀的开度将更小,此时,液态氯中的固体颗粒杂质非常容易堵塞节流阀的通道。另外,节流阀的开度过 小将使调节精度大受影响,不利于运行控制。在实际运行中,如果加氯机偶 然进入液氯,将被视为运行事故,需即时检修清理,甚至更换部件。目前的加氯机有手动式(适用于小型水厂)和自动式(适合大、中型水 厂)两种。手动加氯机的缺点是投氯量难于准确掌握,自动加氯机的缺点是 价格高,运行费用大,设备复杂,维护困难,易出障碍。为了推动城市供水行业的技术进步,我们对加氯工艺进行了长时期研究工作,并于2004年申报了中国技术专利《液态氯直接投加工艺系统和装 置》(专利号ZL200410010109X),目前正在进行实质审查。与此同时,还 申报了中国技术专利《液态氯直接投加工艺系统》(专利号 ZL200420010315.6)和《液态氯投加器》(专利号:ZL200420010316.0),这 两项专利申请,己经授予专利证书。此外,2005年3月又申办了美国专利 《Direct Chlorination System and Device of City Water城市用水的直接氯化系 统和装置》(专利受理号US11/070.735),目前正在进行实质审查。以上四 项专利的核心技术是使用化工行业已广泛采用的往复式隔膜计量泵代替了昂 贵的气态氯自动加氯机,同时省掉了昂贵的液氯蒸发器,实现了液态氯的直 接投加,因而大幅降低了投资和运行费用,投氯精度也有提高。它的基本特 点是用间断式的脉动投加方式代替了原来的连续式节流投加。在申报了有关专利之后,我们继续进行试验研究,发现投氯工艺系统和 设备还可继续简化,达到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态氯脉动加氯机,可以直接 投加液态氯,且结构简单、安全性和工作稳定性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态氯脉动加氯机,包括一加氯机本体,本体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 出水端,两者之间为依次相连的渐縮管、喉管和渐扩管; 一液态氯投加口, 位于喉管中部下方,投加口与喉管接通处为锥形阀座,它是液态氯投入喉管 的最后闸口。锥形阀座的正上方设置有常闭式锥形阀杆,它从加氯机本体顶 部的垂直圆孔中插入喉管;常闭式锥形阀杆受一脉动电磁执行机构的控制做上下运动,开启或关闭液态氯投加口。脉动电磁执行机构靠通电率自动调节 控制器随时变更通电率从而达到及时调节加氯量的目的。采用上述结构的液态氯脉动加氯机,自来水厂的自用压力水首先进入渐 縮管,再进入喉管,在这里水速大幅度提高,形成微真空状态。常闭式锥形 阀杆开启液态氯投加口时,液态氯可从液态氯投加口进入喉管,使水流变成 高浓度氯溶液,然后由渐扩管流出,最终投入清水池的水中,完成投氯工 序,从而可以直接投加液态氯,且结构简单、安全性和工作稳定性高常闭式锥形阀杆仅停留在一个上限位置或一个下限位置上,不在中间位 置停留。脉动电磁执行机构通电时,常闭式阀杆的锥形端部位于上限位置以开启液态氯投加口;脉动电磁执行机构断电时,常闭式阀杆的锥形端部位于 下限位置以关闭液态氯投加口。液态氯投加口与喉管连通处的锥形阀座,其形状与常闭式锥形阀杆的锥 形端部相匹配。当常闭式锥形阀杆的锥形端部处于下限位置时,常闭式锥形阀杆的两侧 形成两个弓形过水截面,这样,当常闭式锥形阀杆处于下限位置时,并不会 全部堵住喉管的过水截面。由于液态氯的运动状态系不稳定流(脉动流),有可能产生水锤(压力 急剧升高或降低)。为此,可在脉动电磁执行机构中设置阻尼装置,以降低常 闭式锥形阀杆的运动速度,消除这一隐患。液态氯投加口连有一加氯机进口液态氯管道,该管道上设有止回阀,以 防止喉管中的水倒流回液氯钢瓶中。所述通道内、常闭式锥形阀杆四周设有密封填料圈,防止喉管内的液体 外泄或者外部空气进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液态氯脉动加氯机的主视图,其中的常闭式锥形阀 杆位于可能的最高上限位置;图2是图1中常闭式锥形阀杆位于下限位置时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投氣工艺总体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至图3,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如图1所示,加氯机本体4两端设有进水管螺纹1和出口管螺纹5,进 水管螺纹1与厂内压力水管相联接。压力水首先进入渐縮管2,然后进入喉 管3,在这里大幅度提高水速,降低水压,形成微真空状态,即略低于大气 压力的状态。在喉管3中部下方可投入液态氯,使水流变成高浓度氯溶液, 最后经渐扩管6流出。本体4中部下方有一液态氯投加口 16,其与喉管3接通处是一锥形阓座 17,它是液态氯投入喉管3的最后闸口。其上方设有常闭式锥形阀杆7,它 从加氯机本体4顶部的垂直圆孔中插入喉管3。常闭式锥形阀杆7受脉动电 磁执行机构13的控制,可在垂直方向作上下运动,它仅在上、下极限位置停 留,中间不停止。当常闭式锥形阀杆7处于如图l所示的上限位置时,具有 压力的液态氯可从锥形阀座17进入喉管3;当常闭式锥形阀杆7处于如图2 所示的下限位置时,常闭式锥形阀杆7的锥形端部压紧锥形阀座17,使具有 压力的液态氯停止进入喉管3。液态氯投加口 16是一个圆孔。液态氯投加管螺纹15,与液态氯管道联 接。密封填料圈8设在常闭式锥形阀杆7的四周,其作用是隔绝喉管3内的 液体与加氯机外部的空气。压盖9的作用是压紧密封填料圈8。支撑垫块10 的作用是支撑脉动电磁执行机构13。底座11与脉动电磁执行机构13是一个 整体。双头螺栓连帽12把底座11、支撑垫块10与加氯机本体4联接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态氯脉动加氯机,包括一加氯机本体(4),本体(4)两端分别为进水端(1)和出水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1)和出水端(5)之间依次为相连的渐缩管(2)、喉管(3)和渐扩管(6);一液态氯投加口(16),位于喉管(3)中部下方,液态氯投加口(16)与喉管(3)接通处为锥形阀座(17),锥形阀座(17)的正上方设置有常闭式锥形阀杆(7),该常闭式锥形阀杆(7)从加氯机本体(4)顶部的垂直圆孔中插入喉管(3),受一脉动电磁执行机构(13)的控制做上下运动,开启或关闭液态氯投加口(16),脉动电磁执行机构(13)连有一通电率自动调节控制器(61),受通电率自动调节控制器(61)控制来变更通电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湛军施东文张可欣赵春英宋向阳黄德刚张建煜吴文红林瑛张伟孙俊峰王永红汪红杰王君亚闫建华董翔毛文杰申岭申峰刘宪武
申请(专利权)人:刘宪武张建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