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惯性测量系统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小型惯性测量单元的内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惯性测量单元(IMU:InertialMeasurementUnit)一般由三轴陀螺、三轴加速度计等惯性元件组成,通常安装于运动载体上构成捷联系统,用来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运动载体的姿态。近年来随着MEMS惯性器件的不断成熟,基于MEMS陀螺和加速度计的小型惯性测量单元在航空、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车辆控制、玩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实际工况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振动,因此必须对IMU进行减振设计,以减小外部振动对系统量测造成的不利影响。小型惯性测量单元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往往采用基于质量块的内减振结构设计,主要原理是将三轴陀螺、三轴加速度计及相应电路板固定安装于六面体形状的质量块上,然后针对该质量块进行减振设计,目前存在两种主流方案。一种是将常用的外减振方案小型化,即基于传统外减振方案,设计更小的减振器和减振结构,然后将惯性测量单元和减振结构安装固定于外部壳体之内实现内减振。另一种主要采用基于特定弹性材料的减振垫和各种复杂的限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惯性测量单元的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质量块和减振器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质量块和减振器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组件(1)中包括三轴陀螺和三轴加速度计,该电路板组件为单独的一块电路板,或为多块电路板并多块电路板之间通过柔性薄膜电缆互相连接;质量块(2)作为电路板组件的固定台架;所述电路板组件(1)固定于所述质量块(2)上,固定方式为螺丝或粘接;所述减振器组件包括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均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用于夹持所述的待减振对象(3),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惯性测量单元的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质量块和减振器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质量块和减振器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组件(1)中包括三轴陀螺和三轴加速度计,该电路板组件为单独的一块电路板,或为多块电路板并多块电路板之间通过柔性薄膜电缆互相连接;质量块(2)作为电路板组件的固定台架;所述电路板组件(1)固定于所述质量块(2)上,固定方式为螺丝或粘接;所述减振器组件包括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均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用于夹持所述的待减振对象(3),所述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具有与所述的待减振对象(3)相适配的凹槽状环形结构,通过所述凹槽状环形结构能够将待减振对象(3)嵌入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之间,实现对待减振对象(3)的夹持和包裹;所述壳体内部有与第一减振器(4)和第二减振器(5)相配合的定位槽,将所述待减振对象和减振器组件通过定位槽直接固定于壳体内,从而实现小型惯性测量单元的内减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惯性测量单元的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质量块(2)上开有与电路板组件尺寸相配合的安装槽,电路板组件(1)固定于安装槽内,二者共同构成平齐表面的待减振对象(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强,曹化瑞,史龙,雷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