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竟翔专利>正文

污水脱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63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罐顶中央装设可转动的中心竖轴及安装在其下端的桨杆、桨叶。罐顶设有加热装置、控温装置及集油器。进水管进水方向与中心竖轴转动方向一致。罐壁内上部装有导流环板,罐底部装有包括对接空心圆锥体在内的出水装置。该机构脱油效率高达80%以上,不产生油泥、油渣,无二次污染,工艺成本低,封闭运行,生产安全,结构简单,体积小,占地少,用人少易管理,适用于炼油厂污水脱油除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的装置。炼油厂污水处理目前仍普遍采用隔油、浮选、生化,俗称“老三套”式工艺过程,其中前两步的隔油和浮选都是为其后的生化工艺作予处理脱油而采取的,不同的是按照分工,隔油工艺脱除的大部分是水中可浮升的油颗粒聚结物,约占水中总油量的60%,浮选工艺脱除的大部应该是被水乳化过的油分,约占水中总油量的25%,这两步工艺往往要占去全套污水处理工艺管理的60%,工程面积的50%,特别是浮选,工艺中还必须施加气浮气体,添加破乳药剂,造成工艺繁杂,成本提高。虽如此,这两步工艺的脱油率也大都达不到上述数值,迭加起来一般只有50%左右,所以这两步工艺的每一步都不能按照预定的分工完成任务,导致后继工艺处理的难度加大,水处理质量降低,同时隔油工艺排出的大量油泥和浮选工艺排出的更大量的含药油渣,构成了老三套工艺主要的二次污染源。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效率高,成本低的污水脱油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脱油机,其主体是一具水罐,上部接有进水管,下部与出水装置相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1)进水管从罐上部水平插入,方向与罐壁相切;(2)内罐顶和外罐顶构成复合罐顶,其内部上有蒸汽加热盘管,下有蒸汽导流钢筋,由复合罐顶和集油器上的接触温度计一起构成控温装置;(3)竖轴垂直安装在罐顶中央,其上端通过变速装置与电动机相连接,下端安装有浆杆和浆叶;(4)罐顶集油器由外套筒、内套筒和排油管构成;(5)罐壁内上部具有导流环板,每层导流环板在与罐壁连接处开有1—2处漏水洞;(6)由罐内下部对接圆锥体和连接在罐底的出水管,以及与出水管依次相连接的出水口、排水池、排水管、出水管最低处的放空阀,构成低排高出的出水装置。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出水管上端出水口的高度与集油器外套筒上端的高度一致,出水管管径是进水管管径的2—3倍。本技术的优点是1.动态脱油,脱油效率可达80%以上,因此可使炼油污水处理质量稳上一个新台阶。2.使污水中油品回收率与污水同步脱油率达到基本一致的高度。3.不用使用添加剂,工艺成本低。4.由于水的惯力十分强大,当浆叶推动整罐水体进入速度状态以后,动力消耗是微小的,所以运行成本是很低的。5.出水势能高,便于落入其它各级生化工艺池中,有助于实现污水工艺一步提升、逐级落用的节能型处理法。6.适用范围广,适用于任何含油、含轻质有机液体的破乳、分离或单一的浮油分离。7.不产生油泥、油渣,无二次污染。8.封闭运行,无空气污染,生产安全。9.结构简单,体积小,占地少,工作状态易于管理,易于控制。本技术在不使用机械动力,仅依靠进水泵力冲转时,脱水效率可达40—60%,已大大超过静置状态下,30个小时隔油工艺20—40%的效果。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技术的主体是一具锥顶锥底的水罐11,水罐11的容积等于水泵连续进水30分钟的水量,进水管10沿罐壁切线方向从罐壁上部约1/6处水平插入罐内,罐内进水管10的外端点与罐壁切点重合。竖轴23依靠轴承筒27、轴承25、26、28固定在复合罐顶中央。轴承筒27凭借支架22和平台21的几何支撑得以稳固。平台21可以安放电机、变速箱,以带动轮盘24转动。竖轴23的下端装有浆杆29,浆杆29的外端装有浆叶12,以推动罐内水体的环流运动,使水速达到80—120米/分钟。竖轴23所载浆杆29、浆叶12位于罐壁上部约1/5处。罐内壁上部1/3或1/4部分装有导流环板13,环板宽约5—10厘米,水平固定安装在罐壁上,其间距等于进水管径。每层导流环板在与罐壁连接处开有1—2处漏水洞34。复合罐顶由内罐顶9和外罐顶7构成,其间上部设有蒸汽加热盘管8,下部改设蒸汽导流钢筋36,蒸汽终端连接疏水器35。集油器由外套筒6、内套筒3、排油管4构成,外套筒6固定安装在罐顶中心附近,内套筒3和排油管4相连接,内、外套筒装在一起的长度约为30—60厘米,用以调整合适的排油高度,防止将水带入油中。内、外套筒之间遇有缝隙较大时,可用软布或细绳塞封。内套筒3的上部设有通大气的气孔2,顶部盖有防止集油随气上喷的盖子1,盖子1上插有测控集油器内液体温度的长尾接触温度计37,测控温度为60±5℃,用以调控从集油器周围伴热管线5进入复合罐顶之中的蒸汽量。罐内下部装有对接空心圆锥体30,靠垂直于地面的支柱31固定在锥形罐底15上,并使对接圆锥体30的对接焊缝32与罐体11和锥形罐底15的对接焊缝33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上。锥形罐底端连接出水管17,出水管的上端设出水口19,并和排水池20连接,由排水池20接出排水管18,出水口19的高度与集油器外套筒6上端一样高,出水管17的最低处装有放空阀16。因机内环流水速较高,机身静电接地线14不应少于三处。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脱油机,其主体是一具水罐(11)构成,上部接有进水管(10)下部与出水装置相连接,其特征是①进水管(10)从罐上部水平插入,方向与罐壁相切;②内罐顶(9)和外罐顶层(7)构成复合罐顶,其内部上有蒸汽加热盘管(8),下有蒸汽导流钢筋(36),由复合罐顶和集油器上的接触温度计(37)一起构成控温装置;③竖轴(23)垂直安装在罐顶中央,其上端通过变速装置与电动机相连接,下端安装有浆杆(29)和浆叶(12);④罐顶集油器由外套筒(6)、内套筒(3)和排油管(4)构成;⑤罐壁内上部具有导流环板(13),每层导流环板在与罐壁连接处开有1—2处漏水洞(34);⑥由罐内下部对接圆锥体(30)和连接在罐底的出水管,以及与出水管依次相连接的出水口(19)、排水池(20)、排水管(18)、出水管(17)最低处的放空阀(16),构成低排高出的出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油机,其特征是,出水管(17)上端出水口(19)的高度与集油器外套筒(6)上端的高度一致,出水管管径是进水管管径的2—3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罐顶中央装设可转动的中心竖轴及安装在其下端的桨杆、桨叶。罐顶设有加热装置、控温装置及集油器。进水管进水方向与中心竖轴转动方向一致。罐壁内上部装有导流环板,罐底部装有包括对接空心圆锥体在内的出水装置。该机构脱油效率高达80%以上,不产生油泥、油渣,无二次污染,工艺成本低,封闭运行,生产安全,结构简单,体积小,占地少,用人少易管理,适用于炼油厂污水脱油除油。文档编号C02F1/40GK2464715SQ01201428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4日专利技术者卢竟翔 申请人:卢竟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脱油机,其主体是一具水罐(11)构成,上部接有进水管(10),下部与出水装置相连接,其特征是:① 进水管(10)从罐上部水平插入,方向与罐壁相切;② 内罐顶(9)和外罐顶层(7)构成复合罐顶,其内部上有蒸汽加热盘管(8),下 有蒸汽导流钢筋(36),由复合罐顶和集油器上的接触温度计(37)一起构成控温装置;③ 竖轴(23)垂直安装在罐顶中央,其上端通过变速装置与电动机相连接,下端安装有浆杆(29)和浆叶(12);④ 罐顶集油器由外套筒(6)、内套筒(3) 和排油管(4)构成;⑤ 罐壁内上部具有导流环板(13),每层导流环板在与罐壁连接处开有1-2处漏水洞(34);⑥ 由罐内下部对接圆锥体(30)和连接在罐底的出水管,以及与出水管依次相连接的出水口(19)、排水池(20)、排水管(18 )、出水管(17)最低处的放空阀(16),构成低排高出的出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竟翔
申请(专利权)人:卢竟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