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635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具有内壳、USB接触头和USB端子,内壳包括内壳本体、插脚以及相对设置的焊脚,USB端子与USB接触头配合连接,USB接触头限位于内壳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匹配内壳的保护壳,保护壳紧固在内壳的外侧,内壳本体与插脚相完全连接,保护壳至少具有两个供紧固部件进入的通孔,各通孔分别对应的位于内壳的两侧。通过增设保护壳以及在插脚与内壳本体间采用完全连接的改进结构,达到了保证USB连接器在移动终端中的固定效果,避免了频繁插拔USB数据线对USB连接器固定效果的不利影响,从而也保证了频繁通过USB数据线对移动终端的充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
技术介绍
当前,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部分移动终端都具有带有USB数据口的USB连接器,随着移动终端中各项功能的频繁使用,移动终端的功耗持续增加,这也导致移动终端几乎每天都必须使用USB数据线来完成充电。在充电时,需要利用连接外部电源的USB数据线插入到移动终端的USB数据口处,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充电。然而,参见图1中所示,移动终端中的传统USB连接器结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传统USB连接器结构虽然具有内壳本体10、插脚11、焊脚12和USB端子3,但是内壳本体10和插脚11之间却是进行不完全连接,一旦用力过度或者频繁插拔USB数据线,极容易导致插脚10与内壳本体10两者断裂,引起USB连接器晃动,影响了USB数据线与USB端子3间的接触,致使移动终端的充电受到恶劣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该USB连接器能够保证其在移动终端中的固定效果,避免USB数据线频繁插拔充电对USB端子和USB数据线的连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保证通过USB数据线对移动终端的充电效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具有内壳、USB接触头和USB端子,内壳包括内壳本体、插脚以及相对设置的焊脚,USB端子与USB接触头配合连接,USB接触头限位于内壳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匹配内壳的保护壳,保护壳紧固在内壳的外侧,内壳本体与插脚完全连接,保护壳至少具有两个供紧固部件进入的通孔,各通孔分别对应的位于内壳的两侧。在将该USB连接器固定在移动终端时,由于内壳与保护壳之间已经固定在一起,则利用紧固部件穿过通孔后,将紧固部件的一端固定到移动终端上,便可以将USB连接器牢固地固定在移动终端上。此时即便利用USB数据线在该USB连接器中频繁插拔,USB连接器也不会产生晃动,从而保证了USB数据线与USB端子之间的连接接触效果,也进而确保了频繁通过USB数据线对移动终端的充电效果。为了简化生产工艺,并保证内壳本体与插脚的牢固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内壳本体与插脚为一体式连接结构。为了适应匹配适应内壳的结构,实现保护壳对内壳的固定,作为改进,所述保护壳呈型,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保护壳本体的第一弯折臂和第二弯折臂,内壳本体位于第一弯折臂和第二弯折臂所限定的空间内,各通孔分别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弯折臂和第二弯折臂上。为了使得焊脚容易爬锡,以增强焊脚与内壳本体之间焊接时的可靠性,作为改进,所述焊脚与内壳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渗锡孔。在UBS连接器中,为了加强USB数据线的USB插头与USB端子的连接接触效果,以使得两者配合的更紧密、接触更可靠,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以紧密配合USB插头的扣合部。例如,在USB数据线的USB插头进入到USB连接器且USB插头接触到USB端子后,此处的扣合部便可以进一步顶触USB插头,从而确保了USB插头和USB端子的接触效果。为了保证扣合部对USB插头、USB端子顶触时的平稳效果,作为改进,所述内壳本体的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扣合部。其中,此处的扣合部结构可以选择使用球体状,利用球体表面平滑的特点,既可以保证扣合部对USB插头和USB端子的顶触效果,又可以避免扣合部对USB插头的不利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增设保护壳,以将保护壳紧固在USB连接器的内壳外侧,在紧固部件穿过保护壳上的通孔后,将该紧固部件也固定在移动终端上,从而达到了将该USB连接器牢固地固定在移动终端上的效果;由于插脚和内壳本体之间进行完全连接,这样可以避免USB数据线在USB端子处频繁插拔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了发生插脚和内壳本体断裂的情况;由此通过增设保护壳以及在插脚与内壳本体间采用完全连接的改进结构,达到了保证USB连接器在移动终端中的固定效果,从而保证了频繁通过USB数据线对移动终端的充电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USB连接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USB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a)为图2所示USB连接器去掉保护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所示结构的背面示意图;图7为图6(b)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USB连接器中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用于固定在移动终端中。该USB连接器不仅具有内壳1、USB接触头2和USB端子3,内壳1包括内壳本体10、插脚11以及相对设置的焊脚12,USB端子3与USB接触头2配合连接,USB接触头2限位于内壳1中,而且,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该USB连接器还包括匹配内壳1的保护壳4,保护壳4紧固在内壳1的外侧,内壳本体10与插脚11进行完全连接,保护壳4至少具有两个供紧固部件进入的通孔40,各通孔40分别对应的位于内壳1的两侧。在将该USB连接器固定在移动终端时,由于内壳1与保护壳4之间已经固定在一起,则利用紧固部件穿过通孔40后,将紧固部件的一端固定到移动终端上,便可以将USB连接器牢固地固定在移动终端上。此时即便利用USB数据线在该USB连接器中频繁插拔,USB连接器也不会产生晃动,从而保证了USB数据线与USB端子3之间的连接接触效果,也进而确保了通过USB数据线对移动终端的充电效果。为了简化生产工艺,并保证内壳本体10与插脚11的牢固连接,作为改进,内壳本体10与插脚11为一体式连接结构。为了适应匹配适应内壳1的结构,实现保护壳4对内壳1的固定,再改进,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壳4呈型,保护壳4包括保护壳本体41以及分别连接保护壳本体41的第一弯折臂42和第二弯折臂43,内壳本体10位于第一弯折臂42和第二弯折臂43所限定的空间内,各通孔40分别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弯折臂42和第二弯折臂43上。为了使得焊脚12容易爬锡,以增强焊脚12与内壳本体10间焊接时的可靠性,作为改进,在焊脚12与内壳本体10的连接处设置有渗锡孔13。在对焊脚12与内壳本体10进行焊接时,在两者的连接处,部分多余的熔融态的焊锡通过渗锡孔13再次流到焊脚12上,从而不仅节约了焊锡,而且也增强了焊脚12与内壳本体10的焊接可靠效果。在UBS连接器中,为了加强USB数据线的USB插头与USB端子3的连接接触效果,使得两者配合的更紧密、接触更可靠,作为优化结构,本实施例中的USB连接器还可以在内壳本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以紧密配合USB插头的扣合部100。例如,在USB数据线的USB插头进入到USB连接器且USB插头接触到USB端子3后,此处的扣合部100便可以进一步顶触USB插头,从而确保了USB插头和USB端子3的接触效果。其中,为了保证扣合部100对USB插头、USB端子顶触时的平稳效果,作为改进,在内壳本体10的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扣合部100。其中,此处的扣合部100结构可以选择使用球体状,利用球体表面平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具有内壳(1)、USB接触头(2)和USB端子(3),内壳(1)包括内壳本体(10)、插脚(11)以及相对设置的焊脚(12),USB端子(3)与USB接触头(2)配合连接,USB接触头(2)限位于内壳(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匹配内壳(1)的保护壳(4),保护壳(4)紧固在内壳(1)的外侧,内壳本体(10)与插脚(11)完全连接,保护壳(4)至少具有两个供紧固部件进入的通孔(40),各通孔(40)分别对应的位于内壳(1)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USB连接器,具有内壳(1)、USB接触头(2)和USB端子(3),内壳(1)包括内壳本体(10)、插脚(11)以及相对设置的焊脚(12),USB端子(3)与USB接触头(2)配合连接,USB接触头(2)限位于内壳(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匹配内壳(1)的保护壳(4),保护壳(4)紧固在内壳(1)的外侧,内壳本体(10)与插脚(11)完全连接,保护壳(4)至少具有两个供紧固部件进入的通孔(40),各通孔(40)分别对应的位于内壳(1)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本体(10)与插脚(11)为一体式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4)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向外凸起的凸型结构,凸型结构的下方具有一缺口,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金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奉化波导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