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振辉专利>正文

流体磁化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679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体磁化器装置,有磁性体(31),其特征是,所述磁性体(31)置于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之壳体(30)的内腔(300)中,该壳体(30)的侧壁(302)为上厚下薄之契形结构,壳体(30)有底板(301),壳体(30)上部对应两侧各有带突缘(303),所述突缘(303)上有用以用紧固件同铰链(35)一侧相连接的连接孔(304),磁性体(31)和壳体(30)顶端有由铁材或钢材制成并经防锈处理的导磁板(32),将导磁板(32)和突缘(303)包覆其中的上盖(33)封盖在导磁板(32)上,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上盖(33)和导磁板(32)均有同连接孔(304)对应的连接孔,铰链(35)两侧经穿过上盖(33)和导磁板(32)以及突缘(303)之连接孔的紧固件将相邻两流体磁化器(3)连接而组成流体磁化器串,该串的首尾两端各接有连接板(51),扎系带(52)穿过连接板(51)的小孔将所述首尾两端连接而组成流体磁化器装置。(*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附着于输送流体的管道之上的磁化装置。由于流体磁化后可使表面张力降低,溶解度增加等,即使其相关性质更佳,流体磁化装置在市面流行已有多年。磁化可有效防止水垢与腐蚀的产生,可强化燃油或瓦斯的燃烧效率,而磁化处理不会产生污染,无公害发生,有利于环境保护,值得大力推广。现有技术的一种磁化装置如图1所示,它将磁性单元(11)直接设置在管道(10)内壁上,流体与磁性单元(11)直接接触而实现磁化。其缺陷有A、不易大量生产,价格昂贵;因为磁性单元(11)必须结合在管道(10)内壁上,制造时必须对各种不同管径之管道(10)分别设计适当的磁性单元(11),再进行组装,以致规格多而繁;B、保养困难;由于磁性单元(11)与流体直接接触,必须对其进行经常保养与清洁,才能保证它的可用性,而实施保养心须先拆卸管道(10),如此非但不方便,还会降低使用者保养意愿,使保养工作难以确保完成;C、因磁性元件(11)直接与流体接触,易腐蚀损坏;有人针对上述结构的不足做出了改进,其装置如图2所示。该磁化装置(2)将各磁性单元(21)分别以外壳(22)包装,并由外壳(22)内部伸出导磁铁板(23),使用时依管道(20)的直径大小,先取适量磁性单元(21),然后以一不锈钢带(24)捆扎而成。其缺陷有A、安装费时;磁性单元(21)之间的距离不定,安装时要花较多时间调校才能保证间距均匀,且要用不锈钢带(24)捆扎;管道(20)直径较大时,所费人力更多;B、易腐蚀损坏;因导磁铁板(23)完全裸露,日晒雨淋必然造成腐蚀。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流体磁化器装置,采用规格化标准部件而适于大批量生产,安装简单、快速而不需调校,装置连接可靠,无须维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流体磁化器有磁性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磁性体置于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之壳体的内腔中,该壳体的侧壁为上厚下薄之契形结构,并有壳体底板,壳体上部对应两侧各有突缘,所述突缘上有用以用紧固件同铰链一侧相连接的连接孔,磁性体及壳体顶端有由铁材或钢材制成并经防锈处理的导磁板,将导磁板和外壳之突缘包覆其中的上盖封盖在导磁板上,且上盖和导磁板上均有同突缘的连接孔相对应的连接孔,铰链两侧经穿过上盖和导磁板以及突缘之连接孔的紧固件将相邻两流体磁化器连接起来成为流体磁化器串,该串的首尾两端各接有连接板,扎系带穿过所述连接板上的小孔将所述串的首尾两端相接而组成流体磁化器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是两种下同已知磁化器之结构图3是本技术流体磁化器分离元件的纵向剖视结构;图4是本流体磁化器主要构件的纵向剖视(装配)图;图5是本装置安装在管道上的截面结构。图6是连接相邻两个流体磁化器所采用的一种已知拉钉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在附图中10、20-管道 2-磁化装置 11、21-磁性单元22-外壳23-导磁板 24-不锈钢带3-流体磁化器 30-壳体300-内腔301-底板 302-侧壁 303-突缘304-连接孔 31-磁性体 32-导磁板 33-上盖34-拉钉 340-杆体 341-钉体 342-头部35-铰链 40-管道51-连接板 52-扎系带由附图3至5可知。本技术的流体磁化器(3)有磁性体(31),其设计特点是,所述磁性体(31)置于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之壳体(30)的内腔(300)中,该壳体(30)的侧壁(302)为上厚下薄之契形结构,壳体(30)有底板(301),壳体(30)上部对应两侧各有突缘(303),所述突缘(303)上有用以用紧固件同铰链(35)一侧相连接的连接孔(304),磁性体(31)和壳体(30)顶端有由铁材或钢材制成并经防锈处理的导磁板(32),将导磁板(32)和突缘(303)包履其中的上盖(33)封盖在导磁板(32)上,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上盖(33)和导磁板(32)均有同突缘(303)之连接孔(304)对应的连接孔,铰链(35)两侧经穿过上盖(33)和导磁板(32)以及突缘(303)之连接孔的紧固件将相邻两流体磁化器(3)连接而组成图5所示的流体磁化器串,该串的首尾两端各接有连接板(51),扎系带(52)穿过连接板(51)的小孔将所述首尾两端相连接而组成流体磁化器装置。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是,磁性体(31)可采用强钕铁硼所制成的永磁体,底板(301)最好为薄板结构,使磁性体(31)的磁力能集中作用于底板(301)方向,导磁板(32)用来固定和强化磁性体(31)之功能,上盖(33)用非导磁材料制成,以保护磁性体(31)和导磁板(32)不受腐蚀。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图5所示之管道(40)直径的大小,选取适当数量的流体磁化器(3)串连而成,所述连接铰链(35)与流体磁化器(3)的紧固件可采用图6所示的已有技术中常用的拉钉(34),也可以使用已知的铆钉、螺栓、销钉等其它紧固件。由以上可知,本技术为一种流体磁化器装置,采用规格一致的流体磁化器(3),并用铰链(35)连接,所组成的磁化装置磁力分市均匀,构件适于大批量生产,安装简单,快捷而不要调校。连接可靠,可防止腐蚀损害,无需维护。实施例按照附图3至6所示的本技术结构,图5系为一种实际尺寸的图示,采用八只流体磁化器(3),并使用图6所示的钢质拉钉(34)做紧固件,磁性体(31)为强钕铁硼材料制成,上盖(33)和壳体(30)可采用优质ABS工程塑料制作。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磁化器装置,有磁性体(31),其特征是,所述磁性体(31)置于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之壳体(30)的内腔(300)中,该壳体(30)的侧壁(302)为上厚下薄之契形结构,壳体(30)有底板(301),壳体(30)上部对应两侧各有带突缘(303),所述突缘(303)上有用以用紧固件同铰链(35)一侧相连接的连接孔(304),磁性体(31)和壳体(30)顶端有由铁材或钢材制成并经防锈处理的导磁板(32),将导磁板(32)和突缘(303)包覆其中的上盖(33)封盖在导磁板(32)上,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上盖(33)和导磁板(32)均有同连接孔(304)对应的连接孔,铰链(35)两侧经穿过上盖(33)和导磁板(32)以及突缘(303)之连接孔的紧固件将相邻两流体磁化器(3)连接而组成流体磁化器串,该串的首尾两端各接有连接板(51),扎系带(52)穿过连接板(51)的小孔将所述首尾两端连接而组成流体磁化器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磁化器装置,它的主要结构是,磁性体(31)置于不导磁的壳体(30)的内腔(300)中,有底板(301)的壳体(30)的侧壁(302)为上厚下薄的楔形结构,壳体(30)上部两侧各有带连接孔(304)的突缘(303),壳体(30)顶端有经防锈处理的导磁板(32),包覆了导磁板(32)和突缘(303)的上盖(33)封盖在导磁板(32)上,铰链(35)两侧经穿过连接孔(304)的紧固件将相邻两流体磁化器(3)连接而组成磁化器串,该串首尾两端连有连接板(51),扎系带(52)连接两连接板(51)。文档编号C02F1/48GK2325378SQ9725137公开日1999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高振辉, 林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辉林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高振辉林俊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