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790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层气井用的井下杆柱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结构相同,内侧均设有与抽油杆接触的半圆弧面,外侧均设有螺旋状筋条,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的两端设有用于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插接的方式,结合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抽油杆本体上,起到提高扶正器扶正防磨效果,并且减少油管内液体流动阻力,减小抽油机载荷差等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层气井用的井下杆柱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
技术介绍
在排采井的抽油机系统中,井下管杆偏磨类型主要分为机械磨损和腐蚀磨损两种。其中,机械磨损是油管和抽油杆之间偏磨的最主要形式,其主要原因包括井眼轨迹的影响、抽油杆柱底部“失稳”等。目前的普通插接式扶正器有效磨损长度不足。长度不足直接导致扶正器寿命不长,当扶正器力学挠度太大时,扶正器端部载荷、应力极度集中,磨损加剧、扶正器寿命快速缩短。目前的普通插接式扶正器其轴向截面成“十”字形,扶正器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准确加载于“十”的四个端部,无法完全实现其对抽油杆的扶正作用,导致系统运行失稳。目前的普通插接式扶正器由于其结构特点导致液流阻力较大,增加了抽油机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采用这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可以提高扶正防磨效果,并且减小悬点载荷差,提高扶正器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结构相同,内侧均设有与抽油杆接触的半圆弧面,外侧均设有螺旋状筋条,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的两端设有用于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左半部或右半部端部的插接槽和设置于右半部或左半部上与该插接槽配合的插接条。所述左半部的一端设有插接槽,另一端设有插接条,所述右半部的一端设有与左半部一端的插接槽配合的插接条,另一端设有与左半部另一端的插接条配合的插接槽。所述左半部或右半部的端部内侧沿周向设有延伸部,所述插接槽沿轴向设置于该延伸部的内壁上。所述插接槽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延伸部的内壁上。所述插接条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左半部或右半部的端部的外圆周上。所述插接条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左半部或右半部的端部的外圆周上。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所述插接结构连接,并且外侧的螺旋状筋条首尾相连形成双螺旋支撑结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两端的所述插接结构连接、并且内侧的半圆弧面通过粘接剂与抽油杆本体粘接。所述扶正器的长度为200-500mm。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扶正器长度加长。长度为200-500mm,该长度保证了扶正器运行中的应力分散问题,解决了短扶正器运行中的应力集中问题;(2)本技术采用了双螺旋支撑结构。该结构设计扶正器的外侧是螺旋状的筋条,与油管直接接触,弧线形状可以使扶正器与油管的圆弧接触面相对于普通插接式扶正器有所增大。解决了扶正器运行过程中失稳问题,可使扶正器在运行过程中摩擦力稳定,降低了摩擦力变化对系统的负影响,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3)本技术采用了插接结构。该结构稳定可靠、安装方便,实现了简约而且简便;(4)本技术过流面积大于普通插接式扶正器,有利于油管内液体通过,减小摩擦阻力,进而减小抽油机的载荷差,提高系统效率;(5)本技术提供的扶正器与抽油杆结合采用粘接剂粘接。该方法经实验证明粘接牢固、可靠,解决了扶正器与抽油杆运行中的相对静止问题,实现了扶正器与抽油杆不相对滑动、不相对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左半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右视图;图9是图7的D-D剖视图;图10是图7的E-E剖视图;图11是图7的F-F剖视图。图中:1为左半部,2为右半部,3为螺旋状筋条,4为插接槽,5为半圆弧面,6为插接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包括左半部1和右半部2,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结构相同,内侧均设有与抽油杆接触的半圆弧面5,外侧均设有螺旋状筋条3,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的两端设有用于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如图6-9所示,所述插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左半部1或右半部2端部的插接槽4和设置于右半部2或左半部1上与该插接槽4配合的插接条6。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半部1的一端设有插接槽4,另一端设有插接条6,所述右半部2的一端设有与左半部1一端的插接槽4配合的插接条6,另一端设有与左半部1另一端的插接条6配合的插接槽4。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扣合、并且通过左半部1一端的插接槽4与右半部2一端的插接条6插接,左半部1另一端的插接条6与右半部2另一端的插接槽4插接。所述插接结构稳定可靠、安装方便,实现了结构简约而且安装简便。如图8、图10所示,所述左半部1或右半部2的端部内侧沿周向设有延伸部,所述插接槽4沿轴向设置于该延伸部的内壁上。如图11所示,所述插接条6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左半部1或右半部2的端部外圆周上,设有插接条6的端部直径小于左半部1和右半部2的直径,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的直径相同。优选地,所述左半部1一端的插接槽4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于该端部设有的延伸部内壁上,另一端的插接条6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于该端外圆周上。相对应的,所述右半部2的一端的外圆周上对称设有两个插接条6,另一端的延伸部内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插接槽4。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扣合,在所述扶正器的一端,所述左半部1的两个插接槽4和右半部2两个插接条6插接;在所述扶正器的另一端,所述左半部1上的两个插接条6与右半部2上的两个插接槽4插接。所述扶正器两端的插接结构插接方便,安全可靠。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通过两端的所述插接结构连接,并且左半部1和右半部2外侧的螺旋状筋条3首尾相连形成双螺旋支撑结构。该双螺旋支撑结构与油管直接接触,弧线形状可以使扶正器与油管的圆弧接触面相对于普通插接式扶正器有所增大。解决了扶正器运行过程中失稳问题,可使扶正器在运行过程中摩擦力稳定,降低了摩擦力变化对系统的负影响,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所述双螺旋支撑结构,过流面积大于普通插接式扶正器,有利于油管内液体通过,减小摩擦阻力,进而减小抽油机的载荷差,提高系统效率。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通过两端的所述插接结构连接、并且内侧的半圆弧面5通过粘接剂与抽油杆本体粘接。本技术提供的扶正器与抽油杆结合采用粘接剂粘接,该方法经实验证明粘接牢固、可靠,解决了扶正器与抽油杆运行中的相对静止问题,实现了扶正器与抽油杆不相对滑动、不相对转动。本技术扶正器长度加长,所述扶正器的长度为200-500mm,该长度保证了扶正器运行中的应力分散问题,解决了短扶正器运行中的应力集中问题。本技术的安装过程是:先在两个部分(即左半部1和右半部2)的半圆弧面5上涂抹专用的粘接剂,如MZ-161型高效通用双管快速胶粘剂,左半部1和右半部2扣合于抽油杆本体上,再通过两端部的插接结构插接固定,即通过端部的插接槽4和插接条6用插接的方式固定在抽油杆本体上,等待粘接剂凝固后即可下井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用插接的方式,结合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抽油杆本体上,起到提高扶正器扶正防磨效果,并且采用双螺旋支撑结构减少油管内液体流动阻力,减小抽油机载荷差等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部(1)和右半部(2),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结构相同,内侧均设有与抽油杆接触的半圆弧面(5),外侧均设有螺旋状筋条(3),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的两端设有用于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部(1)和右半部(2),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结构相同,内侧均设有与抽油杆接触的半圆弧面(5),外侧均设有螺旋状筋条(3),所述左半部(1)和右半部(2)的两端设有用于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左半部(1)或右半部(2)端部的插接槽(4)和设置于右半部(2)或左半部(1)上与该插接槽(4)配合的插接条(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部(1)的一端设有插接槽(4),另一端设有插接条(6),所述右半部(2)的一端设有与左半部(1)一端的插接槽(4)配合的插接条(6),另一端设有与左半部(1)另一端的插接条(6)配合的插接槽(4)。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煤层气井螺旋式插接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部(1)或右半部(2)的端部内侧沿周向设有延伸部,所述插接槽(4)沿轴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军申芳樊洪波刘其虎孙世轩张文唐志昊彭宏钊李宇新陈松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忻州分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