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713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簧,它包括螺旋形的扭簧本体,所述扭簧本体的两个脚部均向外直线延伸而形成呈夹角布置的前直线段部和后直线段部,所述前直线段部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用于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后直线段部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用于连接第二部件的第一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种扭簧结构简单而巧妙,与外接部件的连接可靠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簧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扭簧(即扭转弹簧)一般包括螺旋形的扭簧本体,扭簧本体具有两个外伸的脚部。使用时,将扭簧的两个脚部分别抵靠在对应的两个外接部件上,当所述两个外接部件发生相对位移时,扭簧两个脚部相对运动而使扭簧发生扭转变形,从而对这两个外接部件起弹性限位作用。由于扭簧的两个脚部是抵靠连接在外接部件上,其与外接部件之间为单纯的接触配合而非稳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二者很容易相互脱离,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巧妙、连接可靠的扭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扭簧,它包括螺旋形的扭簧本体,所述扭簧本体的两个脚部均向外直线延伸而形成呈夹角布置的前直线段部和后直线段部,所述前直线段部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用于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后直线段部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用于连接第二部件的第二连接部。本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弯钩形结构,其钩挂连接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螺旋形结构,其穿套连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将普通扭簧的两个脚部分别向外直线延伸较长长度而形成前直线段部和后直线段部,并将前直线段部的的外延端呈钩形弯曲设置而形成弯钩形的第一连接部,将后直线段部的的外延端呈螺旋形弯曲设置而形成螺旋形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钩挂和穿套连接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从而使该扭簧的两个脚部能够与外接部件稳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扭簧脚部与外接部件因连接不稳定而脱开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砂纸夹持结构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砂纸夹持结构中砂纸夹处于第一工位、拉杆处于B工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砂纸夹持结构中砂纸夹处于第一工位、拉杆处于B工位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拉杆由A工位转换成B工位时扳手的转动方向;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砂纸夹持结构中砂纸夹处于第二工位、拉杆处于A工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砂纸夹持结构中砂纸夹处于第二工位、拉杆处于A工位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上部箭头表示拉杆由B工位转换成A工位时扳手的转动方向,图中中部箭头表示拉杆由B工位转换成A工位时扭簧Ⅱ上第一连接部的运动方向,图中下部箭头表示安装砂纸时对砂纸端部的翻折方向;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这种砂纸夹持结构中扭簧Ⅱ在拉杆处于B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这种砂纸夹持结构中扭簧Ⅱ在拉杆处于A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座,2-砂纸夹,201-夹持部,202-驱动部,3-转轴Ⅰ,4-支架,5-扳手,6-拉杆,7-扭簧Ⅰ,8-扭簧Ⅱ,801-扭簧本体,802-前直线段部,803-后直线段部,804-第一连接部,805-第二连接部,9-转轴Ⅱ,10-砂纸。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5示出了本技术这种扭簧(具体为下述的扭簧Ⅱ8)应用在砂光机砂纸夹持结构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砂纸夹持结构相同的是,该砂纸夹持结构也包括基座1和砂纸夹2,其中基座1用于安装砂纸10,砂纸夹2通过转轴Ⅰ3与基座1相连,以用于将所述砂纸10可拆卸地装夹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砂纸夹2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转轴Ⅰ3径向两相对侧的夹持部201和驱动部202,该砂纸夹2借助于所述驱动部202的旋转调节而能够在夹持所述砂纸10的第一工位和松开所述砂纸10的第二工位之间转换。而且所述转轴Ⅰ3上套有其两个脚部分别抵靠连接在所述基座1和砂纸夹2上的扭簧Ⅰ7,该扭簧Ⅰ7具有使得所述砂纸夹2稳定在所述第一工位的复位弹力。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基座1上还安装有使砂纸夹2稳定在所述第二工位的开夹稳定机构。所述开夹稳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图5所示,它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的支架4,通过转轴Ⅱ9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4上的扳手5,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Ⅱ9上、另一端与所述砂纸夹2的驱动部202相配合的拉杆6,以及连接在所述拉杆6和所述扳手5之间的扭簧Ⅱ8。所述拉杆6借助于所述扳手5的旋转调节而能够在A工位和B工位之间转换。当拉杆6处于所述A工位时,拉杆6拉紧所述砂纸夹2的驱动部202从而使所述砂纸夹2处于所述第二工位,如图2。当拉杆6处于所述B工位时,拉杆6松开所述砂纸夹2的驱动部202而使得驱动部202脱离拉杆6的限位,从而使所述砂纸夹2在所述扭簧Ⅰ7的复位弹力作用下而处于所述第一工位,如图3。并且无论所述拉杆6处于所述A工位还是处于所述B工位时,所述扭簧Ⅱ8均处于被锁紧状态。所谓“被锁紧状态”,是指:无论拉杆6处于A工位还是B工位状态下,所述扭簧Ⅱ8均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弹力而使拉杆6或扳手5运动。显然该“被锁紧状态”也包括自然不受力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扭簧Ⅱ8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它包括螺旋形的扭簧本体801,该扭簧本体801具有两个脚部,而且这两个脚部均向外直线延伸而形成呈夹角布置的前直线段部802和后直线段部803。所述前直线段部802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连接在所述拉杆6上的第一连接部804,该第一连接部804具体为弯钩形结构(即后直线段部803的外延端呈钩形弯曲设置),其钩挂连接在所述拉杆6上。所述后直线段部803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连接在所述转轴Ⅱ9上第二连接部805,该第二连接部805具体为螺旋形结构(即后直线段部803的外延端呈螺旋形弯曲设置),其穿套连接在所述转轴Ⅱ9上。本实施例将扭簧Ⅱ8的两个脚部分别向外直线延伸较长长度而形成前直线段部和后直线段部,并将前直线段部的的外延端呈钩形弯曲设置而形成弯钩形的第一连接部,将后直线段部的的外延端呈螺旋形弯曲设置而形成螺旋形的第二连接部,从而使该扭簧Ⅱ8的两个脚部能够与外接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拉杆6和转轴Ⅱ9)稳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扭簧与拉杆6或转轴Ⅱ9因连接不稳定而脱开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6为U字型结构,显然该U字型结构的拉杆6具有位于对立侧的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其开口端铰接在所述扳手5上,其封闭端套在所述砂纸夹2的驱动部202外。再结合图1~图7所示,现将本实施例这种砂纸夹持结构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首先,使用者可双手或单手扳动扳手5而使其处于图4和图5所示的位置,此时拉杆6在图5中向右拉紧砂纸夹2的驱动部202,从而使砂纸夹2的夹持部201离开基座1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砂纸夹持间隙,砂纸夹2处于所述第二工位。而且此时扭簧Ⅱ处于被锁紧状态(实际上此时该扭簧Ⅱ处于自然不受力的特殊的“被锁紧状态”)而不会带动扳手5运动,即砂纸夹夹持部和基座之间形成的砂纸夹持间隙不会因扭簧Ⅱ的弹力作用而自行消失,故使用者的手部无需始终压住扳手5,而可以完全脱离扳手5,从而解放使用者的双手。然后,使用者可用解放出来的双手将砂纸9铺放在基座1的砂纸安装面上,并沿着图5中下部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向上折弯砂纸9的一端,使该折弯端伸入所述砂纸夹夹持部201和基座1之间的夹持间隙内。相比于传统结构中只能单手铺设安装砂纸9的方式,本实施例采用双手铺设安装砂纸9的方式更加方便快速。之后,使用者扳动扳手5使其以转轴Ⅱ为中心在图5中作逆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螺旋形的扭簧本体(801),所述扭簧本体(801)的两个脚部均向外直线延伸而形成呈夹角布置的前直线段部(802)和后直线段部(803),所述前直线段部(802)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用于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一连接部(804),所述后直线段部(803)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用于连接第二部件的第二连接部(8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螺旋形的扭簧本体(801),所述扭簧本体(801)的两个脚部均向外直线延伸而形成呈夹角布置的前直线段部(802)和后直线段部(803),所述前直线段部(802)的外延端弯曲设置而形成用于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一连接部(804),所述后直线段部(8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厅洪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锐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