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压输液装置与液冷系统。加压输液装置包括一储液桶以及一泵。储液桶具有一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第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结构,第二端具有一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同。泵与储液桶的第一端连接,泵具有一第三连接结构、一第一连接口、一第二连接口、一第三连接口及一第四连接口,第三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对应,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经由泵内部形成一汲水流道,且第三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经由泵内部形成一旁通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压输液装置与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因运作速度较慢,以散热鳍片加上风扇所构成的气冷式散热装置来作为散热的设备已足够将CPU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但是近年来,由于CPU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气冷式散热系统受限于机壳的空间限制,已越来越难以跟随CPU运作速度的提升,无法解决散热的问题。另外,高转速的风扇所产生的噪音,也是人们所难以忍受。因此,具有高散热效能及低噪音的液冷式散热系统已成为解决散热问题的另一种选择。一般来说,液冷式散热系统会有一个储水桶(ReservoirTank)来储存散热用的流体,并利用泵抽取流体来冷却电脑主机容易发热的元件(例如CPU或显示卡)。在一些电脑玩家之中,有些人会购买液冷式散热系统的组件自行在电脑主机上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加压输液装置与液冷系统。本技术的加压输液装置与液冷系统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安装,并具有安装容易与排气简便的优点。本技术提出一种加压输液装置,包括一储液桶以及一泵。储液桶具有一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第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结构,第二端具有一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同。泵与储液桶的第一端连接,泵具有一第三连接结构、一第一连接口、一第二连接口、一第三连接口及一第四连接口,第三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对应,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经由泵内部形成一汲水流道,且第三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经由泵内部形成一旁通流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三连接结构是利用锁合、扣合、粘合或嵌合等方式相互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加压输液装置更包括一第一端盖,第一端盖盖合于储液桶的第二端,并具有一第一贯通孔及至少一第二贯通孔。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口通过一输液管经由泵的外部与第一贯通孔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加压输液装置,更包括一管路,其设置于储液桶内,该管路连接于第一端盖的第一贯通孔。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位于泵的同一侧,且第三连接口与第一连接口不直接连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口通过一输液管经由泵的外部与第三连接口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加压输液装置更包括一管路,其设置于储液桶内,并连接于泵的第二连接口或第四连接口。在一实施例中,管路连接于泵的第二连接口,并由第二连接口延伸到接近储液桶的第二端。在一实施例中,加压输液装置更包括一第二端盖,其盖合于储液桶的第一端,并具有一第三贯通孔,泵的第二连接口通过一输液管经该泵的外部与第三贯通孔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端盖更具有一第四贯通孔,泵的第一连接口通过另一输液管经由泵的外部与第四贯通孔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加压输液装置,更包括一管路,其设置于储液桶内,并连接于第二端盖的第四贯通孔。在一实施例中,泵的第一连接口通过另一输液管经由泵的外部与第一端盖的第一贯通孔连接。另外,本技术更提出一种液冷系统,与一电子元件配合应用,液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加压输液装置、一液冷头、一冷却模块以及复数输液管。液冷头与电子元件连结,且加压输液装置、液冷头与冷却模块凭借该些输液管彼此连通。承上所述,于本技术的加压输液装置与具有该加压输液装置的液冷系统中,当使用者将加压输液装置与液冷系统的组件依据其需求安装后,除了组合简单而具有安装容易的特点之外,更可很容易地将管路与组件内部的空气排出,使得本技术更具有排气简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至图5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加压输液装置的不同态样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冷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a~1d-加压输液装置;10-流体;11-储液桶;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泵;121-第一连接口;122-第二连接口;123-第三连接口;124-第四连接口;13-第一端盖;131-第一贯通孔;132-第二贯通孔;14、17、23-输液管;15-管路;16-第二端盖;161-第三贯通孔;162-第四贯通孔;2-液冷系统;21-液冷头;22-冷却模块;3-电子元件;C1-第一连接结构;C2-第二连接结构;C3-第三连接结构;F1-汲水流道;F2-旁通流道;T-管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加压输液装置及应用该加压输液装置的液冷系统,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加压输液装置1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加压输液装置1可应用于一液冷系统(或称为液冷式散热系统),以通过一流体(例如是水)降低一热源(例如中央处理器或显示卡)的温度。其中,加压输液装置1可安装于液冷系统的管路上,提供流体储存及流动的动力,使流体可于液冷系统中循环流动,如此将电脑主机所产生的热量带走。加压输液装置1包括一储液桶11以及一泵12。另外,加压输液装置1更包括一第一端盖13。储液桶11具有一第一端111及与第一端111相对的一第二端112,其中第一端111具有一第一连接结构C1,第二端112具有一第二连接结构C2,且第一连接结构C1与第二连接结构C2相同。储液桶11较佳者为透光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为压克力或玻璃,让使用者可观察内部流体10的液位状况。本实施例的储液桶11也可称为储液管或储液杯。泵12与储液桶11的第一端111连接。其中,泵12具有一第三连接结构C3、一第一连接口121及一第二连接口122。第一连接口121与第二连接口122经由泵12内部连通而形成一汲水流道F1。于此,第一连接口121与第二连接口122是在泵12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不通过其他的管路连通,使得流体10可于第一连接口121、泵12内部与第二连接口122之间流动。其中,通过设置于泵12内部的马达带动叶轮片(未显示)可提供流体流动的动力,使流体可于第一连接口121、泵12内部与第二连接口122之间形成的汲水流道F1中流动。泵12的第三连接结构C3与储液桶11的第一连接结构C1对应。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结构C1与第三连接结构C3是相互配合的螺牙、螺纹,因此,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C1锁合于第三连接结构C3,使得泵12与储液桶11的第一端111直接连接;或者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C2锁合于第三连接结构C3,使得泵12与储液桶11的第二端112直接连接。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泵12是直接在本体上制作螺纹或螺牙(第三连接结构C3),且储液桶11是直接在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上制作与第三连接结构C3相互配合的另一螺牙或螺纹(第一连接结构C1、第二连接结构C2),使储液桶11的第一端111与泵12可凭借旋转锁合而相互连结。不过,由于储液桶11的第一端111的第一连接结构C1与第二端112的第二连接结构C2相同,因此,泵12也可旋转锁合于储液桶11的第二端112。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泵12与储液桶11也可例如以扣合、粘合或嵌合等方式相互连接,或者通过其他的元件相互连接,本技术并不限制。本实施例的泵12更具有一第三连接口123与一第四连接口124,其中,第二连接口122与第四连接口124位于泵12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由于储液桶11与泵12连接,故第二连接口122与第四连接口124是位于储液桶11内部。另外,泵12的第三连接口123与第四连接口124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压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液桶,具有一第一端及与该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结构,该第二端具有一第二连接结构,且该第一连接结构与该第二连接结构相同;以及一泵,与该储液桶的该第一端连接,该泵具有一第三连接结构、一第一连接口、一第二连接口、一第三连接口及一第四连接口,该第三连接结构与该第一连接结构对应,该第一连接口与该第二连接口经由该泵内部形成一汲水流道,且该第三连接口与该第四连接口经由该泵内部形成一旁通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6 TW 1052085091.一种加压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液桶,具有一第一端及与该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结构,该第二端具有一第二连接结构,且该第一连接结构与该第二连接结构相同;以及一泵,与该储液桶的该第一端连接,该泵具有一第三连接结构、一第一连接口、一第二连接口、一第三连接口及一第四连接口,该第三连接结构与该第一连接结构对应,该第一连接口与该第二连接口经由该泵内部形成一汲水流道,且该第三连接口与该第四连接口经由该泵内部形成一旁通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结构与该第三连接结构是利用锁合、扣合、粘合或嵌合的方式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端盖,盖合于该储液桶的该第二端,并具有一第一贯通孔及至少一第二贯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口通过一输液管经由该泵的外部与该第一贯通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管路,设置于该储液桶内,该管路连接于该第一端盖的该第一贯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口与该第四连接口位于该泵的同一侧,且该第三连接口与该第一连接口不直接连通。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祐得,
申请(专利权)人:酷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