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凤毅专利>正文

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631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一种可广泛用于工业有机废水或生活污水的净化的厌氧处理装置。它含有壳体,壳体上带有污泥出入管、沼气出口管、污水进口管、净水出口管,壳体内除主反应器外,还含有一组以隔板分隔成的且顶部空间连通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每一副反应器内带有一个能将其空间分隔成向上流室和向下流室的折流板,并且折流板的顶端高于隔板的顶端而其底端与反应器的底内壁之间留有污水折流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每一副反应器的底内壁沿污水流动方向作向上倾斜,并且在向上流室的顶部装有填料层。从而解决了现有废水、污水厌氧处理装置中的污水流动有死角、厌氧颗粒污泥不易形成且损耗多、净化效果差且效率低等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废水、污水的厌氧处理装置。它可广泛用于工业有机废水或生活污水的净化,并获得沼气。本技术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含有壳体,壳体上带有引进接种污泥或抽出老化污泥的污泥出入管、沼气出口管、污水进口管、净水出口管,壳体内除主反应器外,还含有一组以隔板分隔成的且顶部空间连通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每一副反应器内带有一个能将其空间分隔成向上流室和向下流室的折流板,并且折流板的顶端高于隔板的顶端而其底端与反应器的底内壁之间留有污水折流的间隙,本技术的特征是每一副反应器的底内壁沿污水流动方向作向上倾斜,并且在向上流室的顶部装有填料层。本技术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它的副反应器底内壁向上倾斜的倾角θ1最好为55-60°、它的填料层高度Hr为折流板高度H的1/5~1/6、填料层内的网孔孔径不小于15mm,其中各副反应器填料层内的网孔孔径大小不等,且沿污水前进方向其孔径大小依次递减。本技术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它在污水首先流入的主反应器的顶部装有沿副反应器所在方向向下倾斜的挡板,其向下倾斜的倾角θ2可为38-45°,并且该挡板与主、副反应器的隔板之间留有流通间隙。本技术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壳体内所含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的数量最好为2-6个,且各副反应器的体积相等。使用本技术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时,接种污泥从污泥出入管进入各反应器的底部、污水从污水进口管进入主反应器,此后又靠其自身带有的水压依次通过隔板顶端溢流入壳体内的与其串联着的第一、第二、……副反应器,并且在各副反应器中通过由折流板形成的向下流室内作快速向下流动、在向上流室内缓慢上升,使污水在整个流动过程中,可与厌氧污泥反复多次接触、反应,其结果污水被净化且又产生沼气;最后在通过壳体内的最末的一个副反应器顶部后,从壳体上的净水出口管流出,沼气则集聚在各反应器顶部的连通空间内,并从壳体顶部的沼气出口管引出。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可能夹带的厌氧颗粒污泥被填料层截留,既保持净水的质量、又留存了厌氧颗粒污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因壳体内的各反应器的底内壁在污水转为向上流动时其向上倾斜,从而避免了污水流动的死角,既使污水能最大限度地与厌氧污泥接触,又可使厌氧颗粒污泥得以形成和保留,所以污水厌氧处理的效率高、效果好;2)因各反应器底内壁向上倾斜、分布其上的污泥也向上倾斜,而该倾斜方向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因此污泥易颗粒化,不易被水带走,厌氧颗粒不会损失,厌氧处理的优良效果得以持续;3)各副反应器的向上流室顶部的填料层,其高度适中且其内的孔径大小沿污水前进方向分级变小,故在进一步截留厌氧颗粒、净化水的同时,可不增加流动阻力、不堵塞通道,有效防止短流现象、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正常进行和优良的处理效果。附图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污水进口管;2-污泥出入管;3-沼气出口管;4-净水出口管;5-隔板;6-折流板;7-间隙;8-填料层;9-挡板;10-壳体;11-进水堰;12-出水堰;R-反应器(其中R1-主反应器、R2-第一副反应器、R3-第二副反应器、R4-第三副反应器、R5-第四副反应器);a-向下流室;b-向上流室;H-折流板高度;Hr-填料层8的高度;θ1-各反应器底内壁的向上倾斜的倾角;θ2-挡板9的向下倾斜的倾角。在壳体内串联连接的反应器R2、R3、R4、R5的空间内,均被折流板6分隔成向上流室b和向下流室a,该折流板6的顶端高于隔板5的顶端,而折流板的底端与底内壁之间留有污水间隙7,以使污水从前一反应器经隔板顶端溢流到后一反应器的向下流室a,在该室内快速向下,然后在向下流室a的底部经间隙7转入向上流室b,此后又在该室内缓慢向上(因本实施例内的向上流室b的横截面大于向下流室a的横截面,故在向下流室a内的流速快,而在向上流室b内的流速慢),从而形成污水在本技术装置内作反复多次的折流、反复多次地同污泥接触进行厌氧反应,直至副反应器R5的向上流室顶部成为净水,并从净水出口管4流出。本技术装置中的每一反应器的底内壁沿污水流动方向作向上倾斜,并且每一副反应器内的向上流室顶部均带有填料层8;前者可避免污水流动中可能出现的死角,并通过向上倾斜使流动方向作切向改变,有利于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保留,也减少了对污泥的冲击;后者填料层8可截留和附着通过它的厌氧污泥,从而使废水、污水的净化效果得以保证。实施例2.它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关键的结构比例作优化选定,即反应器底内壁的向上倾斜的倾角θ1为55-60°;填料层8的高度Hr为折流板6的高度H的1/5~1/6、填料层8的网孔(图中未能表示)的孔径≥15mm,其中各副反应器的填料层内的网孔孔径大小不等,且沿污水前进方向其孔径大小依次递减。实施例3.它与第一、二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在污水首先流入的主反应器R1的顶部装有一块挡板9,该挡板沿副反应器所在方向向下倾斜,其向下倾斜的倾角θ2为38-45°,并且该挡板与隔板5之间留有流通间隙。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说的壳体10内所含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的总数为2-6个,且各副反应器的体积相等。本技术装置在污水进口管1所在处的壳体外壁上带有进水堰11、在净水出口管4所在处的壳体外壁上带有出水堰12,以保证水封,且起沉淀作用。此外,在进水堰11之前,还可装有带粗、细格栅的沉淀池(图中未能表示出来),以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固态杂质。本技术装置可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以金属材料,塑料或混凝土等制造。整个装置在运行时无需外加动力。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它含有壳体(10),壳体上带有引进接种污泥或抽出老化污泥的污泥出入管(2)、沼气出口管(3)、污水进口管(1)、净水出口管(4),壳体内除主反应器(R1)外,还含有一组以隔板(5)分隔成的且顶部空间连通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R2、R3、R4、R5),每一副反应器内带有一个能将其空间分隔成向上流室(b)和向下流室(a)的折流板(6),并且折流板(6)的顶端高于隔板(5)的顶端而其底端与反应器的底内壁之间留有污水折流的间隙(7),本技术的特征是每一副反应器的底内壁沿污水流动方向作向上倾斜,并且在向上流室(b)的顶部装有填料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副反应器底内壁的向上倾斜的倾角(θ1)为55-60°;所说的填料层(8)的高度(Hr)为折流板(6)的高度(H)的1/5~1/6,填料层(8)的网孔孔径≥15mm,其中各副反应器的填料层内的网孔孔径大小不等,且沿污水前进方向其孔径大小依次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污水首先流入的主反应器(R1)的顶部装有沿副反应器所在方向向下倾斜的挡板(9),其向下倾斜的倾角(θ2)为38-45°,并且该挡板与主、副反应器的隔板之间留有流通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壳体(10)内所含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的数量为2-6个,且各副反应器的体积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壳体(10)内所含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它含有壳体(10),壳体上带有引进接种污泥或抽出老化污泥的污泥出入管(2)、沼气出口管(3)、污水进口管(1)、净水出口管(4),壳体内除主反应器(R↓[1])外,还含有一组以隔板(5)分隔成的且顶部空间连通的串联连接的副反应器(R↓[2]、R↓[3]、R↓[4]、R↓[5]),每一副反应器内带有一个能将其空间分隔成向上流室(b)和向下流室(a)的折流板(6),并且折流板(6)的顶端高于隔板(5)的顶端而其底端与反应器的底内壁之间留有污水折流的间隙(7),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每一副反应器的底内壁沿污水流动方向作向上倾斜,并且在向上流室(b)的顶部装有填料层(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凤毅
申请(专利权)人:夏凤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