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孔道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292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孔道连接器,包括混凝土节段预制梁匹配段套管、现浇段套管、单向堵头、双向堵头、内卡环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孔道连接器能够使梁段在胶接拼接缝挤压拼装后,通过密封圈阻止环氧树脂胶挤入到孔道内,在孔道压浆时,密封圈能够保证孔道不漏水、不交叉串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混凝土胶接拼装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孔道连接器。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胶接拼装梁的施工方法是沿桥梁的纵向将梁体分割成若干节段单元进行工厂化生产,再逐段运至桥位利用移动支架造桥机或移动挂蓝进行拼装。节段在预制场内统一生产,系统化模板安装、拆除方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模板利用率高,节段制作精度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容易控制,节段预制后可获得足够的养生时间。该施工方法适用于中等及以下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连续梁、先简支后连续桥梁,以及桥墩等预制拼装的混凝土构件,不受墩高限制,不受地形限制,有利于环境保护。该施工方法因其在施工质量好、施工进度块及环境污染少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胶接缝节段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接缝处是在预制梁段接缝面涂刷环氧密封胶,再通过张拉预应力的方式形成梁整体并实现预应力孔道的密封性。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可能会发生孔道漏气漏浆的现象,从而难以保证预应力孔道的压浆密实性,影响预应力钢束的耐久性。此外,拼装时胶体也有可能被挤入孔道,造成穿束困难。因此,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的预应力孔道接缝密封接头成为确保孔道接缝密封及桥梁结构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预应力孔道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孔道连接器包括匹配段套管、现浇段套管、单向堵头、双向堵头、内卡环和密封圈;所述匹配段套管大体呈圆筒喇叭口状,在该匹配段套管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径向方向一体形成一环状凸缘,靠近较小端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两道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之间设有若干个筋板,所述匹配段套管的较小端口的顶面开设若干个用于与模板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现浇段套管大体呈圆筒喇叭口状,在该现浇段套管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的底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现浇段套管较小端口处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圆环和第四圆环两道圆环,所述第三圆环与第四圆环之间设有若干个筋板,所述现浇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为圆柱型,顶部向上逐渐缩径延伸形成圆锥型,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直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匹配,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模板的螺纹孔;所述双向堵头呈枣核型,双向堵头的中部为圆柱形,两端分别向两侧逐渐缩径延伸形成圆锥形,所述双向堵头中部的直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匹配;所述内卡环具有一圆环形的本体,所述本体上间隔均匀的设有若干个卡爪;所述密封圈的一端面设有与所述现浇段套管密封圈槽内突起相匹配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匹配段套管和现浇段套管的外侧壁上均设有环状的楞。优选地,所述环状凸缘与所述匹配段套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现浇段套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环状的楞。优选地,所述匹配段套管、现浇段套管和内卡环的材料均为聚丙烯。优选地,所述单向堵头和双向堵头的材料为丁腈橡胶。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预应力孔道连接器能够使梁段在胶接拼接缝挤压拼装后,通过密封圈阻止环氧树脂胶挤入到孔道内,在孔道压浆时,密封圈能够保证孔道不漏水、不交叉串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匹配段套管的B-B截面视图。图2示出本技术匹配段套管的A-A截面视图。图3示出本技术匹配段套管的侧视图。图4示出本技术匹配段套管的C-C截面视图。图5示出本技术匹配段套管的D-D截面视图。图6示出本技术现浇段套管的B-B截面视图。图7示出本技术现浇段套管的A-A截面视图。图8示出本技术现浇段套管的侧视图。图9示出本技术现浇段套管的C-C截面视图。图10示出本技术单向堵头的正面图。图11示出本技术单向堵头的A-A截面视图。图12示出本技术单向堵头的侧面图。图13示出本技术双向堵头的正面图。图14示出本技术双向堵头的侧面图。图15示出本技术内卡环的正面图。图16示出本技术内卡环的B-B截面视图。图17示出本技术内卡环的A-A截面视图。图18示出本技术密封圈的正面图。图19示出本技术密封圈的A-A截面视图。图20示出步骤1的结构示意图。图21示出步骤2的结构示意图。图22示出步骤3的结构示意图。图23示出步骤4的结构示意图。图24示出步骤5的结构示意图。图25示出步骤6的结构示意图。图26示出步骤7的结构示意图。图27示出步骤8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孔道连接器,包括匹配段套管1、现浇段套管2、单向堵头3、双向堵头4、内卡环5和密封圈6。如图1-5所示,匹配段套管1的形状大体呈喇叭口型,在其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径向一体形成一环状凸缘11,环状凸缘11与外侧壁之间间隔均匀地设有8个加强筋12,加强筋12用于支撑环状凸缘11,使其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易发生变形。在匹配段套管1较小端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圆环13和第二圆环14,第一圆环13与第二圆环14之间设有间隔均匀的4个第一筋板15,第一筋板15用于支撑第一圆环13和第二圆环14。匹配段套管1较小端口的顶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4个用于与模板连接的螺纹孔16。匹配段套管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加强与混凝土粘合的楞17。匹配段套管的材料为聚丙烯。如图6-9所示,现浇段套管2的形状大体呈喇叭口型,在其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一放置密封圈6的密封圈槽21,密封圈槽21的底部设有凸起22,现浇段套管2较小端口处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圆环23和第四圆环24两道圆环,第三圆环23与第四圆环24之间间隔均匀的设有8个第二筋板25,第二筋板25用于支撑第三圆环23和第四圆环24。现浇段套管2较小端口处的内径与匹配段套管1较小端口处的内径大小相同。现浇段套管2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加强与混凝土粘合的楞26。现浇段套管2的材料为聚丙烯。如图10-12所示,单向堵头3的底部31为圆柱形,顶部32向上逐渐缩径延伸形成圆锥形,底部31的直径与匹配段套管1较小端口的内径匹配,底部31的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模板的螺纹孔33。单向堵头3的材料为丁腈橡胶。如图13-14所示,双向堵头4的形状呈枣核型,双向堵头4的中部41为圆柱形,两端42分别向两侧逐渐缩径延伸形成圆锥形,双向堵头中部41的直径与匹配段套管1较小端口的内径匹配。双向堵头4的材料为丁腈橡胶。如图15-17所示,内卡环5具有一圆环形的本体51,本体51上间隔均匀的设有4个卡爪52,内卡环5的材料为聚丙烯。如图18-19所示,密封圈6一端面设有与现浇段套管2的密封圈槽21内的突起22相匹配的凹槽61,密封圈6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使用本技术预应力孔道接头时按下述方法进行施工:步骤1如图20所示,在预制匹配段时,将单向堵头3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孔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匹配段套管、现浇段套管、单向堵头、双向堵头、内卡环和密封圈;所述匹配段套管大体呈圆筒喇叭口状,在该匹配段套管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径向方向一体形成一环状凸缘,靠近较小端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两道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之间设有若干个筋板,所述匹配段套管的较小端口的顶面开设若干个用于与模板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现浇段套管大体呈圆筒喇叭口状,在该现浇段套管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的底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现浇段套管较小端口处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圆环和第四圆环两道圆环,所述第三圆环与第四圆环之间设有若干个筋板,所述现浇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为圆柱型,顶部向上逐渐缩径延伸形成圆锥型,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直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匹配,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模板的螺纹孔;所述双向堵头呈枣核型,双向堵头的中部为圆柱形,两端分别向两侧逐渐缩径延伸形成圆锥形,所述双向堵头中部的直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匹配;所述内卡环具有一圆环形的本体,所述本体上间隔均匀的设有若干个卡爪;所述密封圈的一端面设有与所述现浇段套管密封圈槽内突起相匹配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孔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匹配段套管、现浇段套管、单向堵头、双向堵头、内卡环和密封圈;所述匹配段套管大体呈圆筒喇叭口状,在该匹配段套管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径向方向一体形成一环状凸缘,靠近较小端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两道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之间设有若干个筋板,所述匹配段套管的较小端口的顶面开设若干个用于与模板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现浇段套管大体呈圆筒喇叭口状,在该现浇段套管直径较小端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的底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现浇段套管较小端口处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圆环和第四圆环两道圆环,所述第三圆环与第四圆环之间设有若干个筋板,所述现浇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为圆柱型,顶部向上逐渐缩径延伸形成圆锥型,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直径与所述匹配段套管较小端口的内径匹配,所述单向堵头的底部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模板的螺纹孔;所述双向堵头呈枣核型,双向堵头的中部为圆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忠赵会东尚庆保张红旭郭晓宝朱海燕李大康李亮朱雄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铁建北方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