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5054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1:54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进风阀、变风通道、出风阀和风道切换组件;所述进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入风口;所述出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风道切换组件设置在变风通道中;所述风道切换组件的侧边分别与变风通道的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风道切换组件形成一迎风面;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对从进风阀进入的风有阻隔作用;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表冷器和至少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该风道切换装置设有风道切换组件,可通过根据环境需要,控制其中表冷器和调节风阀的开合,节省风机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进风通道装置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空气处理机的运行模式是依靠设置在风道内的回风机,通过回风道将场所内的空气吸入,进入送风道内另一送风机的吸入口,经空调表冷器进行冷却处理后,再由送风机送入空调场所的送风道内,经风口进入空调场所。由于空调场所风道内送、回风机的作用,空调场所内的空气不断循环经表冷器进行冷却处理。目前的空气处理机内部有制冷、加热、加湿等部件,空气需要通过这些部件后再送至室内,但当其中的任一部件由于室内环境要求并不需要时,空气仍需要通过此部件,由于此类部件均有一定的空气阻力,造成风机需要克服此阻力后再送至室内,由此便会造成一定的运行能耗。同时在过渡季节,可以利用室外的温度较低的空气进行对室内的降温或调节空气品质,但所有空气均要通过各个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切换装置,该风道切换装置设有风道切换组件,可通过根据环境需要,控制其中表冷器和调节风阀的开合,节省风机运行能耗。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进风阀、变风通道、出风阀和风道切换组件;所述进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入风口;所述出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风道切换组件设置在变风通道中;所述风道切换组件的侧边分别与变风通道的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风道切换组件形成一迎风面;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对从进风阀进入的风有阻隔作用;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表冷器和至少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一个表冷器和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左右设置或上下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两个表冷器和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为L形表冷器;所述调节风阀设置在两个表冷器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两个表冷器和两个调节风阀。再优选地,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互相间隔设置。再优选地,所述两个表冷器互相连接并呈镜像对称;所述两个调节风阀分别与变风通道的左右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表冷器设置在两个调节风阀之间。再优选地,所述一个调节风阀安装在两个表冷器之间;两个表冷器分别与变风通道的左右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另一个调节风阀安装在两个表冷器的上方,并与变风通道的上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再优选地,所述表冷器为L形表冷器;所述两个表冷器互为镜像对称。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两个表冷器和三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间隔设置;所述两个表冷器互为镜像对称。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高效节能,在无需制冷的时候,可以只打开调节风阀,减少了表冷器的阻力,避免了新风经过表冷器时产生的无功能耗;2、本技术可安装在多种类型的机组中,配合机组可以实现:夏天制冷降温除湿,冬天加热,也可单独送风;3、本技术缩短和减少空气通过表冷器的时间和流量,避免空气中尘埃在表冷器表面的堆积,提高了表冷器的换热效率,从源头上减少细菌的滋生;大大延长表冷器的寿命;4、本技术中表冷器和调节风阀的组装形式多样,适合在多种类型的变风通道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7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8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9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0的俯视图;其中,1、进风阀;2、变风通道;3、出风阀;4、风道切换组件;41、表冷器;42、调节风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进风阀1、变风通道2、出风阀3和风道切换组件4;所述进风阀1设置在变风通道2的入风口;所述出风阀3设置在变风通道2的出风口;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设置在变风通道2中;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的侧边分别与变风通道2的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风道切换组件4形成一迎风面;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对从进风阀1进入的风有阻隔作用;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一个表冷器41和一个调节风阀42;所述表冷器41和调节风阀42左右设置;所述表冷器41和调节风阀42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制冷模式下,开启表冷器41,关闭调节风阀42,风从进风阀1吹入变风通道2,经过风道切换组件4时吹入表冷器41进行冷却,然后从出风阀3吹出。在通风模式下,关闭表冷器41,开启调节风阀42,风经过风道切换组件4时吹入调节风阀42,然后从出风阀3吹出,在此状态下,表冷器41不启动,风不经过表冷器41,减低表冷器41能耗。实施例2参照图2,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两个表冷器41和三个调节风阀42。所述表冷器41和调节风阀42间隔设置;所述表冷器41与通风方向平行;所述调节风阀42与通风方向垂直。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两个表冷器41和两个调节风阀42。所述两个表冷器41互相连接并呈镜像对称;所述两个调节风阀42分别与变风通道2的左右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表冷器41设置在两个调节风阀42之间。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此结构可以根据环境情况只打开一个表冷器41和一个调节风阀42,实现对部分空气制冷,调节出风的温度,节省能耗。实施例4参照图4,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两个表冷器41和三个调节风阀42;所述表冷器41和调节风阀42间隔设置;所述两个表冷器41互为镜像对称。所述表冷器41与通风方向的夹角为a,0°<a<90°。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参照图5并结合图6,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两个表冷器41和两个调节风阀42。所述一个调节风阀42安装在两个表冷器41之间;两个表冷器41分别与变风通道2的左右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另一个调节风阀42安装在两个表冷器41的上方,并与变风通道2的上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表冷器41为L形表冷器41;所述两个表冷器41互为镜像对称。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L形表冷器41的结构可以不改变变风通道2的宽度,增大表冷器41与风的接触面,冷却效率更高。实施例6参照图7,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两个表冷器41和三个调节风阀42。所述表冷器41为L形表冷器41;所述表冷器41和调节风阀42间隔设置。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参照图8,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四个表冷器41和五个调节风阀42。所述表冷器41和调节风阀42间隔设置;所述表冷器41与通风方向平行;所述调节风阀42与通风方向垂直。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8参照图9,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四个表冷器41和三个调节风阀42;所述每两个表冷器41互相连接并呈镜像对称,形成表冷器组;所述表冷器组和调节风阀42间隔设置。所述表冷器41与通风方向的夹角为a,0°<a<90°。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9参照图10,所述风道切换组件4包括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进风阀、变风通道、出风阀和风道切换组件;所述进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入风口;所述出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设置在变风通道中;所述风道切换组件的侧边分别与变风通道的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风道切换组件形成一迎风面;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对从进风阀进入的风有阻隔作用;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表冷器和至少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进风阀、变风通道、出风阀和风道切换组件;所述进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入风口;所述出风阀设置在变风通道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设置在变风通道中;所述风道切换组件的侧边分别与变风通道的内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风道切换组件形成一迎风面;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对从进风阀进入的风有阻隔作用;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表冷器和至少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一个表冷器和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和调节风阀左右设置或上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两个表冷器和一个调节风阀;所述表冷器为L形表冷器;所述调节风阀设置在两个表冷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刘国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