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管装干燥工具,设有热风源(1)、热风分布管(3)、丝接球阀(4)、软管(5)和出风管(7),其中,所述热风分布管(3)设有主管(31)和支管(32),所述主管(31)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7)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主管(31)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风源(1)的出风口,所述主管(31)的出风口与所述支管(32)的进口连接,所述支管(32)的出口与所述丝接球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丝接球阀(4)的出口与所述软管(5)的进口连接,所述软管(5)的出口连通所述出风管(7)的进口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深长孔洞的管装干燥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管装干燥工具,属于石油、化工工程管道安装领域。
技术介绍
石油、化工工程现场,大型机组尤其是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振动设备的安装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泥基灌浆料已满足不了一些大型机组设备的需要,为了解决高振动设备灌浆水泥基振动阻尼效果差,影响设备运行,目前较多的采用环氧树脂灌浆,但由于采用环氧树脂灌浆要求螺栓孔内干燥且无杂物,而一般的地脚螺栓孔是细长型的,传统的方法干燥效率低下,效果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管装干燥工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管装干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装干燥工具设有热风源、热风分布管、丝接球阀、软管和出风管,其中,所述热风分布管设有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主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风源的出风口,所述主管的出风口与所述支管的进口连接,所述支管的出口与所述丝接球阀的进口连接,所述丝接球阀的出口与所述软管的进口连接,所述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出风管的进口风。为了能够同时对多个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进行干燥,作为本技术的改进实施方式:所述的管装干燥工具设有多个丝接球阀、多根软管和多根出风管;所述主管的管壁上增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所述主管的各个出风口沿所述主管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主管的每一个出风口均与一根所述支管的进口连接,每一根所述支管的出口均与一个所述丝接球阀的进口连接,每一个所述丝接球阀的出口均与一根所述软管的进口连接,每一根所述软管的出口均连通一根所述出风管的进口风。为了便于拆装运送,作为本技术的改进实施方式:所述主管的进风口连通上安装有进风快速接头并能够通过该进风快速接头插接在所述热风源的出风口上,以实现所述主管的进风口与热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连通。为了便于拆装运送,作为本技术的改进实施方式:所述软管的出口上安装有一个出风快速接头并能够通过该出风快速接头插接在所述出风管的进口风上,以实现所述软管的出口与出风管的进口风之间的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热风源为工业电吹风。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风分布管的主管为圆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风分布管的主管为方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管的各个出风口分为多列,每一列所述出风口均包含有多个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每一列所述出风口中各个出风口均沿所述出风管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各列出风口环绕所述出风管的轴线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为圆形出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能够对细长型孔洞进行快速、彻底的干燥。第二,本技术易于实现,所需材料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易于施工现场施工使用。第三,本技术可循环利用、生产成本低。第四,本技术的划规由可分离的组件装配组成,由此能够适应复杂的现场施工环境,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管装干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管装干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用于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管装干燥工具,设有热风源1、热风分布管3、丝接球阀4、软管5和出风管7,其中,热风分布管3设有主管31和支管32,主管31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风口,出风管7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主管31的进风口上安装有进风快速接头2并能够通过该进风快速接头2插接在热风源1的出风口上,以实现主管31的进风口与热风源1的出风口之间的连通,主管31的出风口与支管32的进口连接,支管32的出口与丝接球阀4的进口连接,丝接球阀4的出口与软管5的进口连接,软管5的出口上安装有一个出风快速接头6并能够通过该出风快速接头6插接在出风管7的进口风上,以实现软管5的出口与出风管7的进口风之间的连通。其中,上述热风源1优选为工业电吹风。上述热风分布管3的主管31为圆管或方管。上述出风管7的各个出风口优选分为多列,每一列出风口均包含有多个出风管7的出风口,每一列出风口中各个出风口均沿出风管7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各列出风口环绕出风管7的轴线均匀分布。上述出风管7的出风口优选为圆形出风口。使用本技术的管装干燥工具对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进行干燥时,首先将出风管7伸入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中,并通过软管5调节出风管7的伸入深度;然后,打开丝接球阀4,启动热风源1,使得热风源1输出的热风依次通过热风分布管3的主管31和支管32、丝接球阀4、软管5和出风管7的各个出风口吹入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中,可以完成对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干燥。而在本技术的管装干燥工具未进行干燥作业的平常时候,通过将进风快速接头2从热风源1的出风口上拆下来以及将出风快速接头6从出风管7的进口风上拆下来,即能够方便的将本技术的管装干燥工具进行收纳,以便于运送。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管装干燥工具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二中,管装干燥工具设有多个丝接球阀4、多根软管5和多根出风管7;主管31的管壁上增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主管31的各个出风口沿主管31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主管31的每一个出风口均与一根支管32的进口连接,每一根支管32的出口均与一个丝接球阀4的进口连接,每一个丝接球阀4的出口均与一根软管5的进口连接,每一根软管5的出口上均安装有一个出风快速接头6并能够通过该出风快速接头6插接在一根出风管7的进口风上,以实现软管5的出口与出风管7的进口风之间的连通。从而,本实施例二的管装干燥工具,能够同时对多个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进行干燥,而通过关闭丝接球阀4则能够停止多余出风管7的出风,避免浪费。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技术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管装干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装干燥工具设有热风源(1)、热风分布管(3)、丝接球阀(4)、软管(5)和出风管(7),其中,所述热风分布管(3)设有主管(31)和支管(32),所述主管(31)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7)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主管(31)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风源(1)的出风口,所述主管(31)的出风口与所述支管(32)的进口连接,所述支管(32)的出口与所述丝接球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丝接球阀(4)的出口与所述软管(5)的进口连接,所述软管(5)的出口连通所述出风管(7)的进口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型机组地脚螺栓孔的管装干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装干燥工具设有热风源(1)、热风分布管(3)、丝接球阀(4)、软管(5)和出风管(7),其中,所述热风分布管(3)设有主管(31)和支管(32),所述主管(31)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7)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主管(31)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风源(1)的出风口,所述主管(31)的出风口与所述支管(32)的进口连接,所述支管(32)的出口与所述丝接球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丝接球阀(4)的出口与所述软管(5)的进口连接,所述软管(5)的出口连通所述出风管(7)的进口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装干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装干燥工具设有多个丝接球阀(4)、多根软管(5)和多根出风管(7);所述主管(31)的管壁上增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所述主管(31)的各个出风口沿所述主管(31)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主管(31)的每一个出风口均与一根所述支管(32)的进口连接,每一根所述支管(32)的出口均与一个所述丝接球阀(4)的进口连接,每一个所述丝接球阀(4)的出口均与一根所述软管(5)的进口连接,每一根所述软管(5)的出口均连通一根所述出风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随义,张世国,何禹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