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臂式滗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121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善水流流动性、制作安装方便的旋臂式滗水器,它包括由堰口和浮筒构成的进水部,主排水管垂直穿越池壁且池内的端部连有一个三通管接头,与三通管接头铰接的弯头与堰口之间设有出水分管,电动伸缩杆的下端与出水分管的中部铰接,水流经过堰口、出水分管和弯头十分流畅的进入主排水管中,直接经主排水管排除,排水流动性明显改善,设备安装工程量明显减少。(*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讲就是旋臂式滗水器,属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PR)处理污水的专用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现在技术中已有旋臂式滗水器,其结构中排水分管直接固定在出水管上,两者垂直,水流流动性不好;出水管一端封闭,其上安装有轴承,另一端连在有轴承固定的带密封圈的排水管上,以出水管两头轴承为轴线,出水管带动出水分管、再带动堰口转动。两头轴承都需要外部辅助支承,工程量大,同时两轴承轴线同轴度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出水管与池壁平行,需建造排水井或焊弯头才能将水排出,工程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水流流动性、制作安装方便的旋臂式滗水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臂式滗水器,包括由堰口和浮筒构成的进水部,其特征在于主排水管垂直穿越池壁,所述的主排水管位于池内的端部连有一个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的两个对称的接头与弯头密封式铰接,弯头与堰口之间设有出水分管,主排水管的上方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下端与出水分管的中部铰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主排水管与出水分管之间通过弯头连接,水流经过堰口、出水分管和弯头十分流畅的进入主排水管中,直接经主排水管排除,排水流动性明显改善,设备安装工程量明显减少。附图概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三通管接头和弯头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旋臂式滗水器包括由堰口11和浮筒12构成的进水部,主排水管20垂直穿越池壁100,所述的主排水管20位于池内的端部连有一个三通管接头30,三通管接头30的两个对称的接头与弯头40密封式铰接,弯头40与堰口11之间设有出水分管50,主排水管20的上方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0,电动伸缩杆60的下端与出水分管50的中部铰接。所述的出水分管50两者彼此平行,两者之间连接有横杆70,电动伸缩杆60的下端与横杆70的中部铰接。主排水管20在出水分管50中间,出水分管50关于主排水管20的轴线两侧对称。出水分管50与主排水管20之间有弯头40,水通过出水分管50、弯头40,再通过三通管接头30汇总到主排水管20。如图3所示,所述的弯头40位于三通管接头30内的端台部41设有V或Y形密封圈80,密封圈80的外圈与三通管接头30的管头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的弯头40的端台部41的外侧设有一个发兰盘90,发兰盘90的内孔径大于弯头40的外径同时小于端台部41的外径,这样可以保证发兰盘90与弯头40之间流有转动间隙,发兰盘90与三通管接头30通过螺栓连接,这样就避免了弯头40沿着与主排水管20的垂直方向任意串动,从而确保了三通管接头30与弯头40之间的密封性。在密封圈80旁侧的三通管接头30与弯头40结合处设置轴承,该轴承的同轴度用机械加工来保证,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中的难度与施工量,设置轴承提高和改善两者之间转动的平稳性。以下简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污水池按顺序完成进水、反应、沉淀三个阶段的操作后,给出启动信号,电动伸缩杆60的驱动电机转动,电动伸缩杆60的导杆伸出,推动滗水器,使堰口11绕三通管接头30的直管的中心转动,使堰口11缓慢下降。随着堰口11的下降,池中经反应沉淀后的达标上清液以一定流量一定厚度薄薄的由滗水槽堰口11撇出来,流入出水分管50并进入主排水管20排放。当滗水槽堰口11下降至设定高度时电机停转,滗水器停止下降,排水过程结束。然后,电机自动反转,电动伸缩杆60回缩,带动滗水器反向转动,堰口11上升。当上升至设定高度时,电机停止转动,滗水结束,待下周期重复运行。权利要求1.一种旋臂式滗水器,包括由堰口(11)和浮筒(12)构成的进水部,其特征在于主排水管(20)垂直穿越池壁,所述的主排水管(20)位于池内的端部连有一个三通管接头(30),三通管接头(30)的两个对称的接头与弯头(40)密封式铰接,弯头(40)与堰口(11)之间设有出水分管(50),主排水管(20)的上方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0),电动伸缩杆(60)的下端与出水分管(50)的中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臂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分管(50)两者彼此平行,两者之间连接有横杆(70),电动伸缩杆(60)的下端与横杆(70)的中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臂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头(40)位于三通管接头(30)内的端台部(41)设有V或Y形密封圈(80),密封圈(80)的外圈与三通管接头(30)的管头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的弯头(40)的端台部(41)的外侧设有一个发兰盘(90),发兰盘(90)的内孔径大于弯头(40)的外径同时小于端台部(41)的外径,发兰盘(90)与三通管接头(30)通过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臂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圈(80)旁侧的三通管接头(30)与弯头(40)结合处设置轴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改善水流流动性、制作安装方便的旋臂式滗水器,它包括由堰口和浮筒构成的进水部,主排水管垂直穿越池壁且池内的端部连有一个三通管接头,与三通管接头铰接的弯头与堰口之间设有出水分管,电动伸缩杆的下端与出水分管的中部铰接,水流经过堰口、出水分管和弯头十分流畅的进入主排水管中,直接经主排水管排除,排水流动性明显改善,设备安装工程量明显减少。文档编号C02F3/12GK2853781SQ200520077520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田先勇, 楚庆国 申请人: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臂式滗水器,包括由堰口(11)和浮筒(12)构成的进水部,其特征在于:主排水管(20)垂直穿越池壁,所述的主排水管(20)位于池内的端部连有一个三通管接头(30),三通管接头(30)的两个对称的接头与弯头(40)密封式铰接,弯头(40)与堰口(11)之间设有出水分管(50),主排水管(20)的上方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0),电动伸缩杆(60)的下端与出水分管(50)的中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先勇楚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