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包括左右设置并连接的机头体和口模,机头体和口模的外部设有流体腔,机头体的腔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分流梭和内模,分流梭的位于左侧的端部为圆弧形,口模的腔体内安装有芯模,内模的右端连接芯模,芯模的位于右侧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条纹槽,若干条纹槽沿芯模的环向依次设置并且分别沿芯模的轴向延伸,机头体的内壁、分流梭的外壁以及口模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液流道,口模的外壁与芯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型腔流道,口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口模模套,芯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芯模模套,口模模套的内壁与芯模模套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模套流道,进液流道、型腔流道以及模套流道自左至右依次贯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信息通讯产业的迅速发展,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对线缆产品的装备要求也朝着搞生产、高工艺性能的方向发展。作为光缆外保护的硅芯管在通信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铺设光缆,首先要铺设光缆的保护管-硅芯管,然后再通过气吹方式将光缆穿入硅芯管内。正是由于光缆是采用气吹方式铺设的,所以对硅芯管内表面的光滑度要求很高。目前生产硅芯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硅芯管的质量和降低成本,材料中通常要加入一些其它功能料,这些功能料及主颗粒料在成型过程中会因温度塑化的不一致性,使得硅芯管成品出现内外壁发毛、光洁度不好、口模粘附析出物多等问题,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还要不断停机清理口模处的粘附物,也严重影响生产的连续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且整体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在市场上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在穿缆施工过程中,当光缆缆芯穿入硅芯管时,由于光缆表面与硅芯管内壁的接触面积较大,摩擦系数较高、使光缆在穿缆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阻力,导致吹缆过程速度较慢,工作效益不高的情况。定径模中芯模的平滑结构也使管材内壁成型过程中消耗价格较高的功能料数量增加,导致产品整体成本上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的不好,会造成产品的质量下降,同时由于流体流动的不均匀,造成制作的硅芯管出现内部有气泡、裂痕的情况,严重降低了生产相率,提高了生产成本。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建一种新型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本技术能够更好的控制硅芯管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使流体分散均匀,减少制备过程中气泡的形成,能够生产带轴向条纹槽内壁的硅芯管,提高了吹缆速度及稳定性,口模和芯模分别连接口模模套和芯模模套,避免了口模口和芯模口粘附析出物多、难以清理的缺点。本技术涉及一种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包括左右设置并连接的机头体和口模,机头体和口模的外部设有流体腔,机头体的腔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分流梭和内模,分流梭的位于左侧的端部为圆弧形,口模的腔体内安装有芯模,内模的右端连接芯模,芯模的位于右侧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条纹槽,若干条纹槽沿芯模的环向依次设置并且分别沿芯模的轴向延伸,机头体的内壁、分流梭的外壁以及口模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液流道,口模的外壁与芯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型腔流道,口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口模模套,芯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芯模模套,口模模套的内壁与芯模模套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模套流道,进液流道、型腔流道以及模套流道自左至右依次贯通。进一步的,分流梭内设有贯通的若干均流通道,若干均流通道沿分流梭的环向均布设置并且分别沿径向延伸。进一步的,机头体与口模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流体腔的开口处连接流量调节计。进一步的,流体腔的出口处设有电子温度计。进一步的,口模设有外螺纹,口模模套设有内螺纹。进一步的,芯模设有外螺纹,芯模模套设有内螺纹。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流体腔,能够更好的控制硅芯管制备过程中的温度,流体腔开口和出口处连接流量调节计和电子温度计,能够精确的控制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检测,提高了控温效果;分流梭的端部为圆弧形,能够使流体分散均匀,减少制备过程中气泡的形成;分流梭内部设有均流通道,被分流梭分流的流体通过通孔连通,使得流体分流更加均匀;芯模的尾部轴向设有条纹槽,能够形成有带轴向条纹槽内壁的硅芯管,提高了后续吹缆过程中的速度及稳定性;口模和芯模分别设有口模模套和芯模模套,使制作硅芯管的材料在口模处没有粘附析出物,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的口模模套和芯模模套连接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芯模的条纹槽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机头体;4-口模;6-分流梭;8-内模;10-芯模;12-条纹槽;14-口模模套;16-流体腔;18-芯模模套;20-均流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包括左右设置并连接的机头体2和口模4,机头体2与口模4可拆卸连接,机头体2和口模4的外部设有流体腔16,流体腔16的开口处连接流量调节计,流体腔16的出口处设有电子温度计。机头体2的腔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分流梭6和内模8,分流梭6位于左侧的端部为圆弧形,分流梭6的内部设有贯通的5条均流通道20,均流通道20沿分流梭6的环向均布设置并且分别沿径向延伸。口模4的腔体内安装有芯模10,内模8的右端连接芯模10,芯模10的位于右侧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条纹槽12,若干条纹槽12沿芯模10的环向依次设置并且分别沿芯模10的轴向延伸。机头体2的内壁、分流梭6的外壁以及口模4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液流道,口模4的外壁与芯模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型腔流道。口模4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口模模套14,口模4右端设有外螺纹,口模模套14设有内螺纹。芯模10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芯模模套18,芯模10右端设有外螺纹,芯模模套18设有内螺纹。口模模套14的内壁与芯模模套18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模套流道,进液流道、型腔流道以及模套流道自左至右依次贯通。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物料进入机头体2后,通过分流梭6对物料进行分流,分流梭6的圆弧形端部使得流体分流平稳,分流梭6的均流通道20对分流后的物料进一步分流,使得物料分流更加均匀,分流后的物料然后通过内模8到达芯模10,分别通过芯模10与口模4之间的间隙,经过芯模10尾部上的轴向条纹槽12,然后通过口模模套14和芯模模套18流出,经冷却后即形成硅芯管产品。使用时,流体腔16与外部的水源接通,通过流量调节计调节进入的流体的流量,流体腔16的出口设有电子温度计,可以读出流体腔内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可以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不同温度的流体实现生产过程中对定径模的温度调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设置并连接的机头体和口模,所述机头体和所述口模的外部设有流体腔,所述机头体的腔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分流梭和内模,所述分流梭的位于左侧的端部为圆弧形,所述口模的腔体内安装有芯模,所述内模的右端连接所述芯模,所述芯模的位于右侧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条纹槽,所述若干条纹槽沿所述芯模的环向依次设置并且分别沿所述芯模的轴向延伸,所述机头体的内壁、所述分流梭的外壁以及所述口模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液流道,所述口模的外壁与所述芯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型腔流道,所述口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口模模套,所述芯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芯模模套,所述口模模套的内壁与所述芯模模套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模套流道,所述进液流道、所述型腔流道以及所述模套流道自左至右依次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芯管用新型定径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设置并连接的机头体和口模,所述机头体和所述口模的外部设有流体腔,所述机头体的腔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分流梭和内模,所述分流梭的位于左侧的端部为圆弧形,所述口模的腔体内安装有芯模,所述内模的右端连接所述芯模,所述芯模的位于右侧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条纹槽,所述若干条纹槽沿所述芯模的环向依次设置并且分别沿所述芯模的轴向延伸,所述机头体的内壁、所述分流梭的外壁以及所述口模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液流道,所述口模的外壁与所述芯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型腔流道,所述口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口模模套,所述芯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芯模模套,所述口模模套的内壁与所述芯模模套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模套流道,所述进液流道、所述型腔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林,李爱林,蒋天亮,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佳通光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