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37517 阅读:6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火炬排放气入口和火炬排放气出口,在火炬排放气出口设置有破沫网,在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内底部设置有集液包和排液管,其特征在于:在火炬排放气入口设置有除雾网筒,所述除雾网筒固定在除雾网筒罩上。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入口,顺序依次通过除雾网筒罩、除雾网筒后进入到卧式分液罐内,在火炬排放气通过除雾网筒过程中,火炬排放气中夹杂的可燃液体及凝液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能快速分离下来,沉降到卧式分液罐内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石油化工中火炬气排放系统领域,用于分离火炬排放气中夹带的液体及冷凝液的装置。
技术介绍
火炬排放系统是石油化工企业用来保证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生产安全保障系统,火炬排放气在排入火炬筒及火炬头燃烧前需将火炬排放气中夹带的超过600μm液滴分离出来,保证火炬气体的燃尽率。如果不能将可燃液体及火炬排放气凝液完全分离出来,会导致火炬下“火雨”,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及人员安全产生很大危害,有可能导致火灾及事故。现有技术火炬气卧式分液罐的因受放空气体冲击会导致火炬排放气中夹带的液体及冷凝液不能有效分离,造成“火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能有效分离火炬排放气中夹带的液体及冷凝液。本技术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卧式分液罐的结构型式的缺点,能有效分离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及夹带的可燃液体,避免火炬排放系统使用过程中“火雨”的发生,保证火炬排放系统安全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火炬排放气入口和火炬排放气出口,在火炬排放气出口设置有破沫网,在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内底部设置有集液包和排液管,其特征在于:在火炬排放气入口设置有除雾网筒,所述除雾网筒固定在除雾网筒罩上。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入口,顺序依次通过除雾网筒罩、除雾网筒后进入到卧式分液罐内,在火炬排放气通过除雾网筒过程中,火炬排放气中夹杂的可燃液体及凝液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能快速分离下来,沉降到卧式分液罐内底部。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除雾网筒罩材质应和火炬排放气入口的材质保持一致,且除雾网筒罩管道尺寸应和火炬排放气入口的管道尺寸保持一致。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网筒应选用不锈钢材质,所述除雾网筒的网罩目数宜为25~40目。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除雾网筒的有效通过面积应保证为火炬排放气入口管道截面积的5~8倍。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为了便于除雾网筒的检修和更换,除雾网筒罩的一端应通过法兰和火炬排放气入口连接,除雾网筒罩的另一端应设置法兰和法兰盖,且靠近火炬排放气出口的一端应留有抽芯的检修空间。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网筒罩上下开口角度α宜为90~120度,且除雾网筒罩开口的轴向长度为2~4m。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网筒罩及与其相连的法兰和法兰盖的下缘应高于卧式分液罐的高高液位设定值至少0.3米以上。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在集液包内设有防涡流挡板。当卧式分液罐内的凝液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集液包和排液管将凝液排出,为防止凝液在排出过程中形成漩涡,造成凝液输送泵的气蚀,在集液包内设有防涡流挡板。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包直径为500~800mm,当集液包12直径小于650mm时,防涡流挡板可选用十字型挡板,当集液包12直径大于等于650mm时,防涡流挡板可选用米字型挡板或等距分割的多条幅挡板。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分液罐应有一定的坡度,坡向设有集液包封头的一端,坡度宜为0.003~0.006。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涡流挡板采用厚度为4~8mm的钢板焊接而成,固定在集液包内。防涡流挡板沿集液包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为150~300mm。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沫网通过吊架固定在卧式分液罐内的火炬排放气出口的正下方,破沫网材质应选用不锈钢材质,破沫网的目数宜为15~30目。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分液罐的火炬排放气入口和火炬排放气出口的距离应根据相关规范计算确定,满足火炬排放气中夹杂的液滴沉降的要求。所述的除雾网筒4及其附件、破沫网6及其附件、防涡流挡板13应和分液罐1内的其他罐内附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且不影响其他附件的正常安装和使用。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入口2,顺序依次通过三通11、除雾网筒罩5、除雾网筒4后进入到卧式分液罐1内,在火炬排放气通过除雾网筒4过程中,火炬排放气中夹杂的可燃液体及凝液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能快速分离下来,沉降到卧式分液罐内底部。火炬排放气在卧式分液罐缓存后通过火炬排放气出口3排出。在火炬排放气从除雾网筒4排出到火炬排放气出口3过程中,火炬排放气中未分离完全的可燃液体和火炬排放气凝液由于重力作用将再次沉降,实现火炬排放气分液的目的,为了防止卧式分液罐内液面产生的泡沫被火炬排放气携带出卧式分液罐,在卧式分液罐内火炬排放气出口管道入口处设置破沫网6。当卧式分液罐1内的凝液达到设定高度时,通过集液包12、阀门14、排液管15将凝液排出,为防止凝液在排出过程中形成漩涡,造成凝液输送泵的气蚀,在集液包12内设有防涡流挡板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通过在卧式分液罐内火炬排放气入口管道上设置除雾网筒及除雾网筒罩,利用液体本身所具有的表面张力,能有效的将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及夹带的可燃液体分离出来;通过在卧式分液罐内火炬排放气出口管道的入口处设置破沫网,能有效防止卧式分液罐内液面上的凝液泡沫被火炬排放气携带排入到火炬筒及火炬头燃烧;另外为了防止火炬凝液输送泵气蚀,在卧式分液罐积液包设置防涡流挡板。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型式简洁;2.无安全隐患;3.投资小;4.应用广泛。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除雾网筒和除雾网筒罩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除雾网筒和除雾网筒罩B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防涡流挡板C向视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卧式分液罐,2-火炬排放气入口,3-火炬排放气出口,4-除雾网筒,5-除雾网筒罩,6-破沫网,7-吊架-1,8-吊架-2,9-法兰,10-法兰盖,11-三通,12-集液包,13-防涡流挡板,14-阀门,15-排液管,16-检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火炬排放气入口2,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入口2进入到除雾网筒罩5(含除雾网筒4)排出,进入到卧式分液罐1内,火炬排放气入口2通过法兰9及三通11的一端与除雾网筒罩5一端相连,除雾网筒罩5内设有除雾网筒4,除雾网筒罩5的另一端通过法兰9及法兰盖10密封,三通11的另一端通过法兰9及法兰盖10密封并留有检修空间16,除雾网筒罩5的上部设有吊架-1,吊架-1固定在卧式分液罐1的内壁上。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出口3排出,火炬排放气出口3通过法兰9与卧式分液罐1连接。火炬排放气在排出卧式分液罐1前设有破沫网6,破沫网6通过吊架-2固定在卧式分液罐1的内壁上。破沫网6位于火炬排放气出口3的正下方。在卧式分液罐1的底部设有集液包12,火炬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火炬排放气入口和火炬排放气出口,在火炬排放气出口设置有破沫网,在火炬气立式分液罐底部设置有集液包和排液管,其特征在于:在火炬排放气入口设置有除雾网筒,所述除雾网筒固定在除雾网筒罩上。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入口,顺序依次通过除雾网筒罩、除雾网筒后进入到卧式分液罐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火炬排放气入口和火炬排放气出口,在火炬排放气出口设置有破沫网,在火炬气立式分液罐底部设置有集液包和排液管,其特征在于:在火炬排放气入口设置有除雾网筒,所述除雾网筒固定在除雾网筒罩上。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入口,顺序依次通过除雾网筒罩、除雾网筒后进入到卧式分液罐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网筒的网罩目数宜为25~40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网筒的有效通过面积应保证为火炬排放气入口管道截面积的5~8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网筒罩的一端应通过法兰和火炬排放气入口连接,除雾网筒罩的另一端应设置法兰和法兰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网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昊程继元马友梅何钦全刘立新何龙辉李津王惠勤李战杰任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