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2670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其中,右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左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连接板两端分别安装在左滑轨和右滑轨上,左侧耳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右侧耳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液晶显示屏安装在壳体的前端面上,直流输入接口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输出插座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直流输入接口与直流输入检测模块连接,直流输入检测模块、电源防雷模块、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液晶显示屏和分路检测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分路检测模块与若干个空气开关连接,空气开关与输出插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源监测装置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行业发展,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各种电子设备也日益增加,其承担的业务越来越关键,对设备所处的环境(如机房、机柜等)要求也越高,所有参与关键设备运行的设施都必须具有高可靠性与可用性。对机柜内电源的合理分配及机柜内微细环境而言,是保障设备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它不够稳定,且缺乏足够的保护功能,将有可能导致昂贵设备被毁,甚至整个系统崩溃。因此,机柜电源的智能化管理及微环境监控是设备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之一。现阶段机房屏柜内采用常规的PDU,外接独立的防雷模块的电源分配方式。各功能模块分散布置,走线不易整理;同时,因其本身结构的局限,各路出线之间没有开关隔离,容易导致电源故障扩散;这种方式没有对设备电源负载的监测及重要设备的工作温度监测,从而缺乏预测故障发生的基本数据。目前市场上智能电源分配及微环境监测装置无法满足各种屏柜内设备工作电源的分配及检测、设备工作温度及环境温湿度检测、过载保护、防雷及浪涌计数等要求,智能化程度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其采用电源防雷模块、分路检测模块、空气开关、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能实现设备电源的合理分配,大大提高了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包括壳体、输出插座、右滑轨、连接板、左滑轨、直流输入接口、右侧耳、左侧耳、液晶显示屏、直流输入检测模块、中央控制器、电源防雷模块、分路检测模块、空气开关、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所述右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所述左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安装在左滑轨和右滑轨上,所述左侧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侧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所述液晶显示屏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前端面上,两个所述直流输入接口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若干个所述输出插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所述直流输入检测模块、中央控制器、电源防雷模块、分路检测模块、空气开关、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都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直流输入接口与直流输入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直流输入检测模块、电源防雷模块、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和分路检测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分路检测模块与若干个空气开关连接,所述空气开关与输出插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采用铁皮制作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央控制器采用ARM处理器且安装有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右侧耳和左侧耳都采用“L”形结构形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双路直流电源输入,可做到主备多路输出,集合进出线空气开关、防雷、过载保护、隔离、接地、监测、管理于一体。带过载保护和指示灯,带温湿度监控,电流电压监测,服务器参数在线监测接口,带网络口,实现远程监测;全模保护方式,保证设备安全,带雷击计数功能,并对防雷器的状态进行监测;对电参数阈值设置上下限,一旦电参数超出阈值,系统即时报警并记录事件参数;组网简单,便于远程数据集中管理及异常数据分析、故障排除等;同时对输入电源及负载电流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记录故障点数据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便及时排除故障;提供RS485接口,快速纳入动环系统,实现远程监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其采用双路直流电源输入,可做到主备多路输出,集合进出线空气开关、防雷、过载保护、隔离、接地、监测、管理于一体;不仅能实现设备电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电源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在今后的运行环境中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用于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控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输出插座,3:右滑轨,4:连接板,5:左滑轨,6:直流输入接口,7:右侧耳,8:左侧耳,9:液晶显示屏,10:直流输入检测模块,11:中央控制器,12:电源防雷模块,13:分路检测模块,14:空气开关,15:温湿度监控模块,16:烟雾监控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输出插座2、右滑轨3、连接板4、左滑轨5、直流输入接口6、右侧耳7、左侧耳8、液晶显示屏9、直流输入检测模块10、中央控制器11、电源防雷模块12、分路检测模块13、空气开关14、温湿度监控模块15和烟雾监控模块16;所述右滑轨3安装在壳体1的右侧面上,所述左滑轨5安装在壳体1的左侧面上,所述连接板4两端分别安装在左滑轨5和右滑轨3上,所述左侧耳8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侧耳7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右侧面上,所述液晶显示屏9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面上,两个所述直流输入接口6安装在壳体1的后端面上,若干个所述输出插座2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后端面上,所述直流输入检测模块10、中央控制器11、电源防雷模块12、分路检测模块13、空气开关14、温湿度监控模块15和烟雾监控模块16都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直流输入接口6与直流输入检测模块10连接,所述直流输入检测模块10、电源防雷模块12、温湿度监控模块15和烟雾监控模块16都与中央控制器11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9和分路检测模块13都与中央控制器11连接,所述分路检测模块13与若干个空气开关14连接,所述空气开关14与输出插座2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1采用铁皮制作而成。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器11采用ARM处理器且安装有嵌入式操作系统。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输出插座、右滑轨、连接板、左滑轨、直流输入接口、右侧耳、左侧耳、液晶显示屏、直流输入检测模块、中央控制器、电源防雷模块、分路检测模块、空气开关、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所述右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所述左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安装在左滑轨和右滑轨上,所述左侧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侧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所述液晶显示屏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前端面上,两个所述直流输入接口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若干个所述输出插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所述直流输入检测模块、中央控制器、电源防雷模块、分路检测模块、空气开关、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都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直流输入接口与直流输入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直流输入检测模块、电源防雷模块、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和分路检测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分路检测模块与若干个空气开关连接,所述空气开关与输出插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电单元及微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输出插座、右滑轨、连接板、左滑轨、直流输入接口、右侧耳、左侧耳、液晶显示屏、直流输入检测模块、中央控制器、电源防雷模块、分路检测模块、空气开关、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烟雾监控模块;所述右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所述左滑轨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安装在左滑轨和右滑轨上,所述左侧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侧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右侧面上,所述液晶显示屏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前端面上,两个所述直流输入接口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若干个所述输出插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上,所述直流输入检测模块、中央控制器、电源防雷模块、分路检测模块、空气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维农谢本建唐夲付泉泳陈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艺朴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