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31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具有杀菌效果的抗菌机构,它设置于水处理通路上,在水长期保存于储水箱内部,或长期不进行净化的场合,上述杀菌机构可抑制一般细菌的繁殖。在上述净水器主体一侧设置有多个过滤器,该多个过滤器构成原水过滤通路,在上述净水器的过滤器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杀菌机构,在净水长期保存于储水箱中时,该机构可控制一般细菌的繁殖。(*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净水器,该净水器设置有杀菌机构,在长期保存存放于储水箱中的水时,上述杀菌机构可抑制水中的一般细菌的繁殖。在过去,如附图说明图1和2所示,上述类型的净水器包括预处理过滤器3,它设置于主体1的后侧,可将从图中未示的水龙头流入的自来水所含有的氯和各种异物除去,对后面将要描述的过滤器薄膜提供保护,并且将各种有害有机化合物去除;薄膜过滤器5,它设置于上述预处理过滤器3的一侧,将流出上述预处理过滤器3的水中所含有的各种重金属和致癌物质去除;后处理过滤器7,该过滤器7设置于上述薄膜过滤器5的一侧,将通过上述薄膜过滤器5的水中的臭味和气体成分去除;储水箱9,它设置于上述主体1的前面,用于储存通过后处理过滤器7处理后的净水;加压泵11,它设置于上述主体1的内侧,该泵11将经过上述预处理过滤器3过滤的水,在提高其压力后输送给上述薄膜过滤器5,这样可使经过上述预处理过滤器3过滤的水穿透下述薄膜过滤器5中的薄膜,该薄膜有直径为0.0001μ的微孔。在上述薄膜过滤器5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13,该排水管13将不能通过上述薄膜过滤器5的浓缩水排出,在上述预处理过滤器3的一侧设置有供水管15,从图中未示出的水龙头供给的原水通过该供水管15,此时在上述后处理过滤器7的一侧设置有净水供给管17,该净水供给管17可将净水送向储水箱9。前面未说明的标号11a表示排出通过预处理过滤器3得到的过滤水的管路,标号11b表示使从上述管路11a排出的净水在通过加压泵11加压后,进入薄膜过滤器5的管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净水器中,当对图中未示出的操作开关进行操作时,随着加压泵11的驱动,水龙头所供给的水通过原水供给管15,之后在通过预处理过滤器3的过程中得到过滤,接着上述水借助加压泵11被加到高压状态。上述加压泵11产生的高压水在依次通过薄膜过滤器5和后处理过滤器7的过程中得到过滤,在进行杀菌处理后,上述水通过净水供给管17储存在储水箱9中,这样便可通过设置于上述储水箱9一侧的图中未示出的取水阀获取上述净水。此时,未通过上述薄膜过滤器5的浓缩水通过排水管13排出。虽然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的净水器可在向储水箱供水之前,通过多个过滤器将细菌过滤掉,但是它仍存在下述问题,即在水长期保存在储水箱中,或者长期不进行清洗的场合,一般细菌数量有可能增加。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在净水管路上设置具有杀菌效果的杀菌机构,可在水长期保存于储水箱中,或者长期不进行净化的场合,抑制一般细菌的繁殖。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净水器在多个过滤器的一侧设置有杀菌机构,在净水长期保存于储水箱中时,抑制一般细菌的繁殖。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每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已有净水器结构的透视图。图2为已有净水器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其中设置有杀菌机构的过滤器的纵向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配置有杀菌机构所示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配置有杀菌机构所示状态的透视图,其中该机构的局部处于连接状态。图6为图5所示的杀菌机构处于连接状态的剖面图。图7为已有净水器与本专利技术的净水器经历天数与所对应的细菌含量比的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具有杀菌机构的净水器的纵向剖面图。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净水器设置有杀菌机构20,它设置于下述后处理过滤器19的内侧,该后处理过滤器19对通过薄膜过滤器(图1中的标号5)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上述杀菌机构20可防止上述净水中一般细菌的繁殖,进而可提高净水的保存性能。上述杀菌机构20为其内填充有碘树脂21的杀菌盒22。并且,所述杀菌盒22插置于去除水中臭味和气体成分的纤维状活性炭23的内侧,另外,上述盒22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有可使净水通过的网状部件24,25。前面未说明的标号26,27表示防止漏水的密封件,标号19a表示可使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薄膜过滤器的水流入的入水口,标号19b表示穿过上述碘树脂21和纤维状活性炭23流出的水的出水口。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虽然图示的上述杀菌机构20设置于后处理过滤器19底端,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这种情况,上述杀菌机构20也可设置于可使水排出的后处理过滤器10的顶端,另外还可设置多个上述的杀菌机构20。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净水器的作用、效果进行描述。通过薄膜过滤器的水流入入水口19a,之后穿过网状部件25而流入杀菌盒22内部。此时,由于上述水与多个碘树脂21颗粒相接触,从而实现对该水的杀菌处理。另外,上述水进一步沿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向上流动,在通过活性炭的同时,该活性炭吸附臭味等气体,从而实现对上述水的过滤处理,之后上述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口19b排出。上述碘树脂21即使与水进行很短的接触,仍可使细菌以及病毒失去活性,从而基本可将细菌完全杀死。另个,由于上述碘树脂21无需杀菌所需要的电气设备,从而很经济,其使用期限为2年,所以在更换后处理过滤器19时更换碘树脂。下面根据图4对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净水器进行详细描述。顺便说明,这里与图3所示的相同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净水器在下述管路中设有软管30,用来使经过净水器薄膜过滤器(图1中的标号5)的水通过,在该软管30的规定位置设置有杀菌机构20。如图4所示,在上述软管30之间设置有箱体31。另外,在上述箱体31两端插入有连接部件32,该连接部件32可将上述软管部件30与上述箱体31连接起来。在上述箱体31内侧设置有杀菌盒22,该杀菌盒22中填充有碘树脂21,该碘树脂21可对通过上述软管30一端而流入的水进行杀菌处理,上述杀菌盒22外侧设有圆筒形网35,该圆筒形网35用于将其内填充有上述碘树脂21的杀菌盒22固定于上述箱体部件31的内侧。在上述箱体31的两端以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螺母36,该螺母36用来防止上述箱体31脱开。在上述连接部件32的一侧沿圆周方向设有突起的插入部32a,该插入部32a可插入上述箱体31中并固定,在其中间按规定间距设有突起的压靠部32b,该压靠部32b压靠于上述圆筒形网35的端部上,此外在上述连接部件32的另一侧的中间处,软管30插入固定部件37中并固定。在上述杀菌盒22的两端设置有网状部件24,该网状部件24可使净水流过,并防止碘树脂21流出,上述圆筒形网35很容易使净水流过,另外还有一个一端贯通的开口35a,该开口35a可让杀菌盒22插入。另外,上述圆筒形网35的另一端形成有通过上述连接部件32中的压靠部32b来固定的平板部35b。前面未说明的标号38表示防止漏水的密封件。如图4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净水器中的杀菌机构20中,净水首先沿箭头方向流入软管部件30,之后通过设置于杀菌盒22顶端的网状部件24而流入杀菌盒22,流入的水在与碘树脂21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杀菌处理,接着再穿过设置于上述盒22底端的图中未示出的网状部件24流出,然后通过其中收容有上述盒22的圆筒形网35。流过上述圆筒形网35的水通过软管部件30而流出。当到达上述碘树脂的使用期限时,拆下螺母36,将插入箱部件31中的连接部件32分开,之后取出上述圆筒形网35,取出设置于上述圆筒形网35中的杀菌盒22,将填充有新碘树脂21的杀菌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器,在其主体一侧设置有多个过滤器,该多个过滤器构成原水过滤通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净水器中过滤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杀菌机构,在净水长期保存于储水箱中时,该机构用于控制一般细菌的繁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相旭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