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生活污水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093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生活污水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水处理系统,由格栅,曝气沉砂池,微生物-蚯蚓滤池和布水装置组成。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符合生态学组成食物链联结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在相同面积负荷情况下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比现有技术简化,能在生产性条件下长期连续工作不会发生堵塞,产生臭气,孳生灰蝇,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与现有普通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建设费仅是40%,运行费为50%~67%,产生的剩余污泥仅是10%。(*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污水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水处理系统,涉及对生活污水采用生态方法进行水处理。现有的生活污水普通生物滤池水处理系统通常有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配水井,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构成。生活污水经过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去除颗粒状杂物和泥渣后进初沉池继续沉淀处理,然后进入生物滤池进行生化处理及二次沉淀池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由于系统在水处理系统中主要依靠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生物滤池多采用碎石、卵石、焦碳、矿渣或者塑料制成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填料,使得生物滤池能生长足够多的微生物来进行水处理。这种生物滤池虽然具有节约动力且管理简便的优点,但是在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产生污泥,并且容易发生生物滤池堵塞,散发臭气和孳生灰蝇,恶化了周围环境,而且整个系统的建造费用和塑料填料的费用较高,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现有只依靠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情况,近年来有人提出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进行污水处理,并作了些试验研究,但至今尚无成功与应用的报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生态规律采用以组成食物链联结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能在生产性条件下连续工作,建设费用低,管理和操作简便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系统主要有格栅,曝气沉砂池,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以及布水装置组成。在每个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微生物-蚯蚓工作层,下层为支承层及通风层。在微生物-蚯蚓生态工作层的下部作为工作填料层,填料采用木屑和碎木或者木屑和轻质陶粒或者泥炭和轻质陶粒。其中木屑和碎木的重量百分比为木屑 75%~90%碎木 25%~10%。或者木屑或者泥炭与轻质陶粒的重量百分比为,木屑或者泥炭 80%~95%轻质陶粒 20%~5%。微生物-蚯蚓工作层的上部为生态工作层,厚度为40mm~60mm。生态工作层由纤维类物质,动物粪便,木屑和蚯蚓混合构成。其中纤维类物质,动物粪便,木屑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纤维类物质35%~45%动物粪便 30%~25%木屑 35%~30%。蚯蚓按每平方米1000~2000条与上述物料混合在一起。在支承及通风层中的填料采用粒径为30~100mm的碎石,按照小粒径碎石在上,大粒径碎石在下方式堆放;也可采用网孔2mm×2mm的塑料网作支承层。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可采用在一个滤池中设置若干个固定式喷嘴组成的布水系统,对滤池间歇地均匀布水,也可以采用移动式旋转布水系统对滤池布水。生活污水经格栅、曝气沉砂池去除块状物和泥沙后直接由布水系统在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布水。在水温≥8℃时,生活污水中的BOD的去除率>90%,氮的去除率>50%,磷的去除率为20%~30%。当水温<8℃时,由于蚯蚓处于部分休眠状态,此时污水中的B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90%,但是氮、磷的去除率在20%以下,出水水质达到可直接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相同面积负荷下,由于采用了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比现有技术简化,操作和管理也简单了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不会发生堵塞、产生臭气、孳生灰蝇,每年只需1~2次清理滤池表面少量的蚓粪和增殖的蚯蚓。建设费用是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40%,运行费用是现有普通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的50%~67%,产生的剩余污泥量仅是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10%,而且污泥的品质良好,污泥中含有蚯蚓,经收集后可直接送至农田肥田和改良土壤。附图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统工作示意图,图2.是图1中采用木屑和碎木作为生物填料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采用木屑和轻质陶粒作为生物填料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剖面示意图。现结合上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由格栅1,曝气沉砂池2,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3组成,生活污水经格栅1,曝气沉砂池2处理后收集的泥渣4由填埋处理。污水直接通过布水系统散布到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3进行微生物-蚯蚓生态处理,出水可直接排放,蚓粪和增殖的蚯蚓5收集后送至农田。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3由埋设在滤池内的布水喷嘴6,微生物-蚯蚓生态工作层7,木屑和碎木块填料层8或者木屑和轻质陶粒或者泥炭和轻质陶粒填料层11,支承层9及通风层10构成。实施例一在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中,采用木屑80%重量百分比,碎木20%重量百分比作为工作填料层8;纸质纤维35%重量百分比,牛粪30%重量百分比,木屑35%重量百分比,用水浸湿混和后按每平方米加入1500条蚯蚓混合作为微生物-蚯蚓生态工作层3。支承层9及通风层10中的填料采用粒径为30~100mm的碎石,按照小粒径碎石在上,大粒径碎石在下方式堆放。采用埋设在滤池内的喷嘴均匀、间歇布水方式布水,污水面积负荷为1.5m3/m2.d下BOD5去除率大于90%,氮去除率大于50%,磷去除率在30%以下。实施例二在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中,采用泥炭80%重量百分比,陶粒20%重量百分比作为工作填料层11,纸质纤维40%重量百分比,牛粪30%重量百分比,木屑30%重量百分比,用水浸湿混和后按每平方米加入2000条蚯蚓混合作为微生物-蚯蚓生态工作层3。支承层9及通风层10中的填料采用粒径为30~100mm的碎石,按照小粒径碎石在上,大粒径碎石在下方式堆放。采用穿孔管布水方式,在污水面积负荷为1.5m3/m2.d时。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水处理效果如下单位mg/L 实施例三在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中,采用泥炭90%重量百分比,陶粒10%重量百分比作为工作填料层11,纸质纤维35%重量百分比,牛粪30%重量百分比,木屑35%重量百分比,用水浸湿混和后按每平方米加入2000条蚯蚓混合作为微生物-蚯蚓生态工作层。支承层9及通风层10中的填料采用粒径为30~100mm的碎石,按照小粒径碎石在上,大粒径碎石在下方式堆放。采用埋设在滤池内的喷嘴均匀、间歇布水方式布水,污水面积负荷为1.0m3/m2.d下BOD5去除率大于95%,氮去除率大于55%,磷去除率为30%。实施例四在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中,采用木屑95%重量百分比,碎木5%重量百分比作为工作填料层8,纸质纤维40%重量百分比,牛粪25%重量百分比,泥炭35%重量百分比,用水浸湿混和后按每平方米加入2000条蚯蚓混合作为微生物-蚯蚓生态生态工作层3。支承层9及通风层10中的填料采用粒径为30~100mm的碎石,按照小粒径碎石在上,大粒径碎石在下方式堆放。采用穿孔管布水方式,在污水面积负荷为1.0m3/m2.d时,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水处理效果如下单位mg/L权利要求1.生活污水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处理系统由格栅(1),曝气沉砂池(2),微生物-蚯蚓滤池(3)和布水装置(6)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蚯蚓滤池(3)中的微生物-蚯蚓生态工作层(7)由纤维类物质,动物粪便,木屑或泥炭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纤维类物质35%~45%动物粪便 30%~25%木屑或泥炭35%~30%蚯蚓按每平方米1000~2000条与纤维类物质,动物粪便,木屑或泥炭混合在一起构成;工作填料层(8)或者(11)中的填料采用木屑和碎木或者木屑和轻质陶粒或者泥炭和轻质陶粒构成,木屑和碎木的重量百分比为木屑 75%~90%碎木 2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活污水的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处理系统由格栅(1),曝气沉砂池(2),微生物-蚯蚓滤池(3)和布水装置(6)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雍森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