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30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在真空干燥的期间,干燥仓室至少释放一次真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进行真空干燥过程中,当处于真空干燥时,在负压的作用下,产品表面的水份被蒸发干燥,产品相互吸附贴合;当释放真空时,产品相互处于常压下,产品内部的水份向产品外部进行分散,当再次真空时,又可进一步将产品外部及表面的水份进行进一步的蒸发;综上,采用间歇式真空干燥,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干燥质量,节省干燥的时间,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燥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干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已具有多种真空干燥设备,在真空干燥设备中,为了使设备内部保持真空状态,都采用了较好的密封方式,确保完全密封后,再对干燥腔室进行抽真空,当真空达到预定值时,正式启动干燥,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这种真空干燥方法的干燥效率和质量不高。特别是在电池制造领域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干燥工艺,本干燥工艺具有提高干燥效率和提高干燥质量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在真空干燥的期间,干燥仓室至少释放一次真空。进一步的,在释放真空时,通入干燥气体至干燥仓室。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气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干燥仓室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干燥的期间工序依次包括第一次真空、第一次释放、第二次真空、第二次释放和第三次真空。优选的,在真空干燥的期间设置有第一加温时段、第二加温时段、第三加温时段和第四加温时段。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温时段的温度为58℃,第二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3℃,第三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8℃,第四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3℃。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0℃,第二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5℃,第三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0℃,第四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5℃。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2℃,第二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7℃,第三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2℃,第四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7℃。优选的,在第一加温时段与第二加温时段之间、第二加温时段与第三加温时段之间、第三加温时段与第四加温时段之间均释放一次真空。进一步的,所述干燥仓室的真空值为15~20Pa,释放真空保持时间为3~5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在真空干燥的期间,干燥仓室至少释放一次真空。本专利技术在进行真空干燥过程中,当处于真空干燥时,在负压的作用下,产品表面的水份被蒸发干燥,产品相互吸附贴合;当释放真空时,各产品相互处于常压下,产品内部的水份向产品外部进行分散,当再次真空时,又可进一步将产品外部及表面的水份进行进一步的蒸发;综上,采用本间歇式真空干燥,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干燥质量,节省干燥的时间,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测试数据图。图2为本技术方案第一组样品的测试数据图。图3为本技术方案第二组样品的测试数据图。图4为本技术方案第三组样品的测试数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2至图4,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在真空干燥的期间,干燥仓室至少释放一次真空。本专利技术在进行真空干燥过程中,当处于真空干燥时,在负压的作用下,产品表面的水份被蒸发干燥,产品相互吸附贴合;当释放真空时,产品相互处于常压下,产品内部的水份向产品外部进行分散,当再次真空时,又可进一步将产品外部及表面的水份进行进一步的蒸发;综上,采用本间歇式真空干燥法,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干燥质量,节省干燥的时间,提高效率。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在释放真空时,通入干燥气体至干燥仓室。该干燥气体可以确保产品在当次真空干燥后,对产品形成干燥保持,避免在直接通过外部空气时含有较大温度对产品造成“反潮”现象。当然,根据实验,所述干燥气体的温度只要保持在大于或等于干燥仓室的温度。例如:当干燥仓室的温度为75℃时,干燥气体也至少要保持为75℃,即可防止“反潮”的发生。对于部分尺寸较大、较厚的产品来说,需要作出进一步优化,即所述真空干燥的期间,工序依次包括第一次真空、第一次释放、第二次真空、第二次释放和第三次真空。也就是通过多次真空结合多次释放动作,最终完全干燥作业。这样能取得较佳的干燥质量。而作为另一优选干燥方案是:在真空干燥的期间设置有第一加温时段、第二加温时段、第三加温时段和第四加温时段。一、专利技术人先针对现有的直接全真空干燥工艺作出如下实验,将三款普通CE电池的(注:均为半成品)样品:样品A、样品B和样品C进行测试,测试控制参数:测试温度控制在73℃,真空度为15Pa,最终通过测试重量结果如下:上述测试数据的图表参见图1。上述测试数据采用称重法,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现有的全程保持真空的干燥工艺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20min、40min、60min均可以实现干燥的效果,但在经60min的干燥后,其含水率依然较大。二、针对本方案进行测试,将与上述现有技术测试相同的三款普通CE电池的(注:均为半成品)样品:样品A、样品B和样品C进行同时测试,测试控制参数:真空度为15Pa,依时段进行控制第一加温时段0min的温度为58℃,第二加温时段20min的温度为63℃,第三加温时段40min的温度为68℃,第四加温时段60min的温度为73℃,并且在10min、15min时,分别释放一次真空,释放保持3min,并且最终通过测试重量结果如下:上述测试数据的图表参见图2。本测试数据同样采用称重法,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中在释放至少两次真空后,在20min检测时,含水率已大幅降低,然后,在依次经过第三加温时段和第四加温时段后,最后三种样品的检测结果已明显低于现有的真空干燥技术的测试结果。因此,采用本技术方案,产品可以取得明显的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三、当然,对于不同厚度的产品,专利技术人再次作出了测试,将不同规格的三款普通CE电池的(注:均为半成品)样品:样品C、样品D和样品E进行同时测试,测试控制参数:真空度为18Pa,依时段进行控制第一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0℃,第二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5℃,第三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0℃,第四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5℃,并且在10min时,仅释放一次真空,释放保持4min,并且最终通过测试重量结果如下:上述测试数据的图表参见图3。本测试数据同样采用称重法,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中在0min~20min之间仅释放一次真空后,在20min检测时,含水率已大幅降低,然后,在依次经过第三加温时段和第四加温时段后,最后三种样品的检测结果已明显低于现有的真空干燥技术的测试结果。因此,采用本技术方案,产品可以取得明显的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四、专利技术人再次作出了测试,将不同规格的三款普通CE电池的(注:均为半成品)样品:样品F、样品G和样品H进行同时测试,测试控制参数:真空度为20Pa,依时段进行控制第一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2℃,第二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7℃,第三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2℃,第四加温时段的温度为77℃,并且在10min时,释放保持5min,至少释放一次真空,并且最终通过测试重量结果如下:上述测试数据的图表参见图4。本测试数据同样采用称重法,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中在0min~20min之间释放一次真空后,在20min检测时,含水率已大幅降低,然后,在依次经过第三加温时段和第四加温时段后,最后三种样品的检测结果已明显低于现有的真空干燥技术的测试结果。同时,如果在先真空干燥时采用较高的温度时,也会对整个干燥的效果具有影响。因此,采用本技术方案,产品可以取得明显的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而作为更优的处理方案,在加温时段进行转换时,即在第一加温时段与第二加温时段之间、第二加温时段与第三加温时段之间、第三加温时段与第四加温时段之间均释放一次真空。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好的配合加温变化而提高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真空干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真空干燥的期间,干燥仓室至少释放一次真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真空干燥的期间,干燥仓室至少释放一次真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释放真空时,通入干燥气体至干燥仓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气体的温度大于或等于干燥仓室的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干燥的期间,工序依次包括第一次真空、第一次释放、第二次真空、第二次释放和第三次真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真空干燥的期间设置有第一加温时段、第二加温时段、第三加温时段和第四加温时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温时段的温度为58℃,第二加温时段的温度为63℃,第三加温时段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炳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