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029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技术所属环境科学领域,主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选育、构建超级工程菌,并应用于水的污染治理、控制及再利用等领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分离适应性菌株;筛选高效、特殊降解性菌株;菌种培育;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投放于实际的废水体系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操作复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所属环境科学领域,主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选育、构建超级工程菌,并应用于水的污染治理、控制及再利用等领域。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降解能力来完成的,所以微生物的氧化降解能力直接关系到处理效果的好坏。近年来,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使用,使环境中的污染物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以不再适用于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条件。另外,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用地逐年紧张,而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已日趋突出。寻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提高处理效率,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之一。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操作复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加以实现的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a、分离适应性菌株;从被污染的废水中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培养液,上摇床培养24h,转接培养于另一同样浓度的培养液中,反复操作一个月,诱导菌株产生降解某一特殊污染物的酶类;b、筛选高效、特殊降解性菌株;按液体稀释法将菌株分离,至纯菌,选择耐污染浓度高、且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的菌株分纯;c、菌种培育;选择数株高效菌株,采用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质粒转移手段,刺激菌株发生变化,菌株继续在一系列的污染浓度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反复数次;d、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上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2~36小时,PH值6.8~7.4,使菌株生长至对数期,菌株数量达到109个/ml以上,可制成悬液状,也可低温冻干成粉剂;e、投放于实际的废水体系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菌种培育之后,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之前,测定高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进行最佳配比;测定单一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混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选择降解能力强、生长旺盛、对环境适应力强的菌株,对污染物降解去除率达到90%以上的,在进行从新配比,使之发挥菌株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效果20世纪80年代后,整个世界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挑战,水资源是十分重要又特殊的自然资源,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数。近几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加上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使水资源变得日益短缺。种种迹象表明,水的问题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针对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弊端,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在处理装置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生物增强技术一般是指向污染体系中添加从自然界筛选出的高效菌株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手段获得的工程菌,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毒有害物质,以提高体系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它的技术特点是1、提高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通过向污染体系中投加生物工程菌(增强剂),使原来不宜降解或降解缓慢的污染物迅速得到去除。2、改善处理体系性能,降低成本,增强污泥沉降性能,加速系统启动,提高污泥复合能力。3、环境相容性好,减少使用化学试剂,避免二次污染。4、运转调试中加速启动速度,使装置在短时间内进入正常运转状态。5、处理系统运转出现异常,生物增强技术能够改善调整体系性能,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转。通过以上提出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操作复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具体描述优势菌株和受体菌株的筛选和驯化,是根据菌株的特点,我们将污染物配制为不同浓度,将待选菌接入污染物负荷由低至高的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内,上装置驯化,选出适应力强、去除效率高的菌株继续培养、驯化。并根据各种属微生物的特点及菌株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使各种属微生物在培养液中占有不同比例,继续培养、驯化,其培养驯化条件为PH6.8~7.5,T20~30℃,停留时间6~12小时,转数60~250转/min,DO.3~6mg/L。该方法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a、分离适应性菌株;从被污染的废水中配制三个浓度的培养液于三角瓶中,培养液中污染底物浓度分别为50、100、150mg/L,从被污染的水或污泥中采取少量样品于三角瓶中,上摇床培养24h,转接培养于另一同样浓度的培养液中,反复操作一个月,诱导菌株产生降解某一特殊污染物的酶类。b、筛选高效、特殊降解性菌株;采取无菌操作手段,按液体稀释法将菌株分离,至纯菌,选择耐污染浓度高、且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的菌株分纯。c、菌种培育;选择数株(3~6株)高效菌株,采用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质粒转移手段,刺激菌株发生变化,菌株继续在污染浓度分别为50、100、150mg/L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反复数次;d、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上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2~36小时,PH值6.8~7.4,使菌株生长至对数期,菌株数量达到109个/ml以上,可制成悬液状,也可低温冻干成粉剂;e、投放于实际的废水体系中。在菌种培育之后,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之前,测定高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进行最佳配比;测定单一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混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选择降解能力强、生长旺盛、对环境适应力强的菌株,对污染物降解去除率达到90%以上的,在进行从新配比,使之发挥菌株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目前我们共获得14个系列菌株,它们分属8个菌属,见下表。 它们主要被使用在处理农药、冶炼、机械加工、食品工业、制药及城市污水等方面,试验表明使用此项技术可使污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提高效率一般在5~30%以上,同时水力停留时间短,水质水量负荷明显提高。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a、分离适应性菌株;从被污染的废水中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培养液,上摇床培养24h,转接培养于另一同样浓度的培养液中,反复操作一个月,诱导菌株产生降解某一特殊污染物的酶类;b、筛选高效、特殊降解性菌株;按液体稀释法将菌株分离,至纯菌,选择耐污染浓度高、且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的菌株分纯;c、菌种培育;选择数株高效菌株,采用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质粒转移手段,刺激菌株发生变化,菌株继续在一系列的污染浓度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反复数次;d、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上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2~36小时,PH值6.8~7.4,使菌株生长至对数期,菌株数量达到109个/ml以上,可制成悬液状,也可低温冻干成粉剂;e、投放于实际的废水体系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菌种培育之后,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之前,测定高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进行最佳配比;测定单一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混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选择降解能力强、生长旺盛、对环境适应力强的菌株,对污染物降解去除率达到90%以上的,在进行从新配比,使之发挥菌株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全文摘要该技术所属环境科学领域,主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选育、构建超级工程菌,并应用于水的污染治理、控制及再利用等领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分离适应性菌株;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a、分离适应性菌株;从被污染的废水中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培养液,上摇床培养24h,转接培养于另一同样浓度的培养液中,反复操作一个月,诱导菌株产生降解某一特殊污染物的 酶类;b、筛选高效、特殊降解性菌株;按液体稀释法将菌株分离,至纯菌,选择耐污染浓度高、且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的菌株分纯;c、菌种培育;选择数株高效菌株,采用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质粒转移手段,刺激菌株发生变化,菌株继续在一系 列的污染浓度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反复数次;d、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上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2~36小时,PH值6.8~7.4,使菌株生长至对数期,菌株数量达到10↑[9]个/ml以上,可制成悬液状,也可低温 冻干成粉剂;e、投放于实际的废水体系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马溪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碧水蓝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