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镇晳专利>正文

依靠微生物的高浓度/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957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依靠微生物的高浓度/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生活污废水、畜产废水、粪尿净化槽、无毒型产业废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这些处理法,完善了处理能力,能达到最终排放水的标准,同时提出了能处理原处理水的新的利用微生物的废水处理设施,该设施由集水槽、流量调节槽、过滤槽、媒介——大水槽构成,通过天然媒介的选定,适当比例混合,新的构造(媒介——大水槽)能有效地改善排放水的水质,方便地安装,不但能实现配套化,还能应用高级的微生物技术进行长期、连续的处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依靠微生物的高浓度/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工厂、饲养场、郡、邑单位人口密集地区的污废水处理场都保证了现有合适的处理设施法,但事实上全国污染发生源的处理还不到50-60%。将来水质污染发生源区域、工厂、人口密集地区、畜产农家、食品加工工厂等未设置废水处理装置的地方都应该安装合适的处理设施。现有活性污泥法和其他方法不能维持排放水的标准值以下的BOD及COD浓度,还要维持爆气槽长时间稳定的微生物活性化、负担维持管理费、装置设施的保修问题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即使增加全国废水处理设施的确保率,也不能圆满地解决江河的水质污染问题。现有的处理设施,活性污泥法、旋转回转法(R.B,C法)等小规模、大规模处理方法经常不能满足最终排放水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流入废水的集水槽;调整通过上述集水槽流入的废水流量的流量调整槽;为了去除经过上述流量调整槽流入的水中的渣滓的多段过滤槽;天然媒介—大水槽,其形成多个相同的正六面体构造,使通过上述过滤槽流入的高浓度/低浓度有机废水向上部扩散,在天然媒介层滞留,被附着在各媒介上成长的微生物无动力分解。本专利技术在上述天然媒介—大水槽上部的草坪层和底部的媒介层之间安装了供应空气的空气供应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构造能使天然媒介—大水槽配套化。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用媒介培养微生物时,使用合适的浮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天然媒介—大水槽包括把原水流入口和排出口安装在第1本体的上下方,在媒介支持台下部使空气通过圆盘形的薄膜进入,在上述媒介支持台上部分上下层安装有PVC配管,在下层下部的PVC配管装上小石子,在小石子上放浮石的垂直处理型酸化槽系统,以及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废水通过流入口流入本体,在上述本体内部安装有为使进入的废水通过的PVC配管,在上述PVC配管末端安装有排出口,在上述PVC配管上下部装有支管,构成小石子,浮石的水平处理型酸化槽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水平处理型酸化槽系统由多个相同的结构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水平处理型酸化槽系统的第2本体上部安装有气体排出口,与PVC配管成为一体。本专利技术包括在上述水平处理型酸化槽系统的第1本体上,形成使空气流入,通过棒状的薄膜产生气泡的边界的隔断。图2表示媒介—大水槽的侧面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媒介—大水槽的详细构造图。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了去除从集水槽A开始,经过流量调节槽B流入的流入水中的渣滓,构成3个阶段的过滤槽C-E和本体(即依靠天然媒介的复合微生物媒介—大水槽1-9)。图2是在上述的天然媒介—大水槽1-9中的一个媒介—大水槽1的图示,形成正六面体,各媒介—大水槽的内部构造相同。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媒介—大水槽的详细构造图,大体由垂直处理型酸化槽系统10和水平处理型酸化槽系统30构成。该媒介—大水槽1的上部种有草坪,该上部草坪层和下部的媒介层之间装有从外部供应空气的空气通道60,图中61表示小石子。垂直处理型酸化槽系统10把原水流入口11和排出口12各安装在第1本体13的上下方,在媒介支持台14下部使空气通过圆盘型的薄膜15进入,在上述媒介支持台14上部分上下层安装PVC配管16,在下层下部的PVC配管16装上小石子17,同时在下层的上部和上层的上下部中间装有浮石18。水平处理型酸化槽系统30由两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包括从排出口12排出的废水流入的流入口31,装满通过上述流入口31流入的流入水的第2本体32,安装在上述第2本体32内部的为使进入的废水通过的PVC配管33,在上述PVC配管33末端安装的排出流入水的排出口34,在上述PVC配管33上下部装有的支管35,小石子17,浮石18,使空气流入,通过棒状的薄膜38产生气泡的边界隔断39。第2部分包括从上述排出口34流入水流入的流入口40,使通过上述流入口40流入的流入水充满的第3本体41,安装在上述第3本体41内部的为使进入的流入水通过的PVC配管42,与上述PVC配管42形成—体,把气体向上方排出的气体排出口43放在上述PVC配管42上下部的支管35,小石子17,浮石18。图中未说明的符号44是沉淀物,45是再循环配管。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废水处理装置说明如下。首先把废水等流入水集中在集水槽A,由流量调整槽B调整流量。然后,通过上述流量调整槽B的流入水通过3个阶段的过滤槽C、D、E,流入水中的渣滓被去除,流入到媒介—大水槽1-9。这时,流入上述媒介—大水槽1-9各槽的流入水从流入水槽流向该槽下端,并徐徐向槽内和上部扩散。扩散的有机废水向上部扩散,在天然媒介层停留一定的时间后升向上部。有机废水被附着在各媒介层生长的微生物分解,媒介—大水槽1-9上部为了外观和卫生,用混合成适当比例的泥沙覆盖,厚度约为50cm。在上述媒介—大水槽1-9上部种植有草坪层等,外观上很符合自然保护,上部草坪层和底部草坪层之间如图2所示,安装有从外部供应空气的空气供应通路60。由于这样的空气供应通路60,媒介—大水槽各槽的底层、中间层和上层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微生物,有在活性污泥法中观察到的现有微生物约29余种,还有其他在本专利技术中存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废水流入时,从槽内的下部往上部通过媒介层的同时,通过分支管向媒介层移动,所以完全没有流入水量的问题,特别是能使用特定配管(PVC配管)42,解决流入水量的方法很巧妙。本专利技术为了活性化,添加了种子菌(盐性+好气性+半好气性类),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的全流程简单,能使设施配套化,不管规模大小,工程规模都不大,能容易地找到媒介。而且安装一次就能永久性的处理,能经常维持处理过的排放水的水质程度在排放水标准值以下,即使在流入水惊人的状态下也能方便地保护微生物。由于通过媒介层,依靠存在于媒介层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同时对氮、磷化合物的分解也靠媒介层处理,即靠分解氮、磷的微生物处理,还靠最上层草坪层的植物处理氮、磷和其他有机物,所以能完全去除最后的排放水污染源——有机物(BOD.COD)总氮、总磷等。该试验实现了试验计划所得到的结果,该试验计划的规模大小相当于600头猪饲养场。结果如下表1。表1 该设施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靠附着在天然媒介上的生长的微生物进行综合性微生物分解的处理设施。所以该设施内部存在的微生物是复合微生物,有各种菌属,产碱菌属(Alcaligen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or),霉菌类,棒杆菌属(Cotynebacter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等多种微生物共存。本专利技术各槽内的媒介种类(小石子、沙、泥)、大小和样子等很多样,这些媒体的混合比会影响处理效率,媒体95%以上使用浮石,使用极少量的小石子、沙、磨沙土等,对微生物的培养很合适。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处理场排放水的问题在流入水惊人的情况下也比现有的活性污泥法更稳定,能缩短工期,使工程配套化。本专利技术不仅对畜产废水,还对无毒性产业废水、生活污废水、粪尿的处理都比现有处理方法在设施方面更价廉,在运行方面更有稳定的成效。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媒介不是小石子或沙子,只使用极少量的小石子、沙、磨沙土等,大部分使用浮石,其对微生物的培养很合适。本专利技术的媒介槽内废水的分布、分散能根据排管的构造、大小、位置、数目、滞留时间进行调节。而且本专利技术废水处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依靠微生物的高浓度/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流入废水、聚水的集水槽;调节通过上述集水槽流入的废水流量的流量调节槽;为去除经过上述流量调节槽流入的废水中渣滓的多段过滤槽;天然媒介一大水槽,其形成多个相同正六面体构造,使通过上述过滤槽流入的高浓度/低浓度有机废水向上部扩散,在天然媒介层滞留,被附着在媒介层上生长的微生物无动力分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镇晳金仁浩
申请(专利权)人:金镇晳金仁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