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974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衣。所述救生衣包括: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所述救生带的一端形成有衣领部,所述衣领部上开设有衣领口并于两侧分别开设有袖口,所述衣领口的周缘形成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环绕所述衣领口的周缘向外凸伸。所述救生衣能够降低火灾伤亡率且便于快速穿设于逃生者的身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衣服,尤其涉及一种救生衣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各地的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穿设者口急剧增加。而为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城市的各个地方建设了大量的高层居民楼。然而,在这些密集的居民楼中,特别是城中村自建楼房中,由于电路老化或者缺乏消防措施,容易发生火灾。而一旦某个楼层发生火灾,楼上的住户难以从消防通道逃跑,也难以跳窗逃走,从而会造成较大的伤亡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住宅楼内火灾伤亡率的救生衣。一种救生衣,包括: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其中,所述救生带的一端形成有衣领部,所述衣领部上开设有衣领口并于两侧分别开设有袖口,所述衣领口的周缘设置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环绕所述衣领口的周缘向外凸伸。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条包括分别处于两侧的连接边缘与凸伸边缘,所述连接边缘连接于所述衣领口的内侧周缘。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伸边缘凸伸于所述衣领口的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伸边缘凸伸于所述衣领口的外侧的高度为2-5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伸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边缘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伸边缘的厚度沿所述衣领口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伸边缘的厚度为1.5-3.5毫米。由于所述救生衣是由救生带卷绕拼接而成的,因此采用拉合器拉合衣本体时,可供使用者穿在身上。当情况紧急时,可以通过拉合器将衣本体拉开,以使救生带恢复成条状,此时可将救生带一端固定于建筑物上,另一端绳索绑缚于身上,从而可以协助穿设者借此从窗户逃生,进而降低火灾伤亡率。由于衣领部的衣领口套设于逃生者的颈部,而两个袖口套设于逃生者的两个手臂上,因此在逃生过程中,衣领部不容易从逃生者身上松脱,而且也节省逃生者将救生带固定于自己身上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救生衣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救生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衣领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一实施例的救生带的外侧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的救生带的内侧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的拉合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的隐藏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侧视图;以及图9为图8所示固定件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穿设者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衣。所述救生衣包括: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其中,所述救生带的一端形成有衣领部,所述衣领部上开设有衣领口并于两侧分别开设有袖口,所述衣领口的周缘设置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环绕所述衣领口的周缘向外凸伸。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衣100。所述救生衣100包括救生带10、两个拉合条20、两个装饰带30以及拉合器40,所述救生带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11,所述两个拉合条20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11上,所述两个装饰带30设置于所述救生带10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11延伸,所述救生带10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13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20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40与所述两个拉合条20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13,所述两个装饰带30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11。由于所述救生衣100是由救生带10卷绕拼接而成的,因此采用拉合器40拉合衣本体13时,可供使用者穿在身上。当情况紧急时,可以通过拉合器40将衣本体13拉开,以使救生带10恢复成条状,此时可将救生带10一端固定于建筑物上,另一端绳索绑缚于身上,从而可以协助穿设者借此从窗户逃生,进而降低火灾伤亡率。当一件救生衣13拉开后的救生带10的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将两件救生衣13的救生带10绑在一起,从而加长长度。由于穿救生衣13时,可以通过拉合器40沿圈状一圈一圈地拉合,因此提高了穿衣服的方便性以及穿衣乐趣。对于不配合穿衣服的小孩尤其适用。例如,为了在逃生时,更好且更快地固定住逃生者的上身。所述救生带10的一端形成有衣领部15。所述衣领部15一体成型。所述衣领部15上开设有衣领口151并于两侧分别开设有袖口153,所述衣领口151的周缘设置有柔性条155,所述柔性条155环绕所述衣领口151的周缘向外凸伸。由于衣领部15的衣领口151套设于逃生者的颈部,而两个袖口153套设于逃生者的两个手臂上,因此在逃生过程中,衣领部15不容易从逃生者身上松脱,而且也节省逃生者将救生带10固定于自己身上的时间。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方式中,也可以由所述救生带10交叉形成的两个肩带来替代衣领部,或者救生带10的端部设置两个交叉的肩带,以将衣本体13挂设于穿设者的肩部上。请参阅图3,例如,为了提高衣领部的舒适性,所述柔性条155包括分别处于两侧的连接边缘1551与凸伸边缘1553,所述连接边缘1551连接于所述衣领口151的内侧周缘。所述凸伸边缘1553凸伸于所述衣领口151的外侧。所述凸伸边缘1553凸伸于所述衣领口151的外侧的高度为2-5厘米。所述凸伸边缘1553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边缘1551的厚度。所述凸伸边缘1553的厚度沿所述衣领口151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凸伸边缘1553的厚度为1.5-3.5毫米。由于设置有柔性条155,可以提高穿设者的穿着舒适性,而且由于凸伸边缘1553凸伸于衣领口151的外侧,因此可以对穿设者的颈部后侧进行相应的保护。例如,为了便于拉合,所述拉合条20可以为拉链。请参阅图4及图5,例如,为了遮盖拉合部11并提高美观度,其中所述装饰带30包括相对设置的缝合边缘31以及装饰边缘33,所述缝合边缘31缝合于所述救生带10上并位于所述拉合部11远离所述拉合条20的一侧,所述装饰边缘33遮盖所述拉合条20。由于装饰边缘33遮盖所述拉合条20,避免拉合条20部暴露于外侧,提高了救生衣100的美观度,而且装饰边缘33可以于救生衣100上形成圈状条纹,使得救生衣100的纹饰更为繁复,起到了百褶裙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救生衣100的美观度。例如,为了提高所述装饰带30的弹性,所述装饰边缘33为锯齿状。所述缝合边缘31上形成有褶皱部311以及图案层313,所述图案层313位于所述褶皱部311与所述装饰边缘33之间。所述褶皱部311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救生衣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其中,所述救生带的一端形成有衣领部,所述衣领部上开设有衣领口并于两侧分别开设有袖口,所述衣领口的周缘设置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环绕所述衣领口的周缘向外凸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其中,所述救生带的一端形成有衣领部,所述衣领部上开设有衣领口并于两侧分别开设有袖口,所述衣领口的周缘设置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环绕所述衣领口的周缘向外凸伸。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埃里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