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显贵专利>正文

一种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928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包括格栅池、与格栅池相通的集水池、与集水池相通的调节池、与调节池相邻的反应池、与反应池相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相通的过滤消毒池、与过滤消毒池相通的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在调节池旁设有污水泵,污水泵的进水口伸入调节池内,出水口设在反应池内,在污水泵出水管道上设有加入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支管;在反应池设有搅拌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长期以来,不少的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污水或废水的处理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种的污水或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设备。有生物法,也有物理化学法。有专用的处理方法,如造纸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制革废水的处理方法、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城市污水的处理方法等,但存在的不足是投资大、占地多、时间长、运行费用高,处理后的水质差;也有通用的废水处理方法,如中国专利局1998年11月4日公告的专利申请号为98102170、名称为“通用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以石灰或含CaO或Ca(OH)2的物质与酸类物质作用形成絮凝物,在形成絮凝物过程中及絮凝物形成后吸附并夹带废水中的荷电杂质颗粒和电中性杂质颗粒,实现对多种废水如造纸、印染、食品加工、酿造、化工、制药、染料、冶金等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江河、湖泊等的污水进行处理。废水经该方法处理后,上清水虽然可达到排放标准,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沉降的污泥量大不便直接利用。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它需要设备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方法,它工艺简单、操作简便、不受气温影响,去污能力强,污水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标准,产生的污泥可作花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包括格栅池、与格栅池相通的集水池、与集水池相通的调节池、与调节池相邻的反应池、与反应池相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相通的过滤消毒池、与过滤消毒池相通的清水池,调节池旁设有污水泵,污水泵的进水口伸入调节池内,出水口设在反应池内,在污水泵出水管道上设有加入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支管;在反应池设有搅拌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还包括污泥浓缩池、压滤机,进口管与调节池和沉淀池底部相通的污泥泵的出口与污泥浓缩池相通,进口管与污泥浓缩池底部相通的另一污泥泵的出口与压滤机对应。用于处理污水的格栅池、集水池、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消毒池、清水池、污泥浓缩池布置紧凑,污水泵、搅拌机、污泥泵、压滤机等设备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以减少占地面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方法,其步骤如下将污/废水引入格栅池,去除较大的杂物和漂浮物后,进入集水池,使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泥砂沉降于池底,再进入调节池汇集,调节水质、水量,为下道工序保持稳定的水质和水量; 启动污水泵将调节池中的污水抽入反应池内,并按污水泵每小时的排量加入0.15-1.5‰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启动装在反应池上的搅拌机搅拌,絮凝剂的加入量根据生活污水和不同的工业废水水质确定。加入重庆清源环保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天然有机高分子QH絮凝剂,该絮凝剂是从植物中提取高分子化合物,通过接枝、引上羟基、胺基、羧甲基等,再用无机物复合配制成的,加入污水中能迅速压缩污染物胶体微粒的双电层,同时架桥形成网捕,快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成密度较大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自然沉降,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污水经絮凝处理后进入沉淀池,依靠重力作用自然降于池底,实现固液分离,去除污染物;经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沉淀池的上部进入过滤消毒池,将残留的细小悬浮物过滤吸附,再进入清水池;从清水池中取样进行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放或回收利用。所述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处理污/废水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污泥排除用污泥泵分别将调节池、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抽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在污泥浓缩池中进行,从调节池、沉淀池底部抽出的污泥在池中自然沉降,上清液自流回调节池,再次处理。污泥压滤用污泥泵将污泥浓缩池底部的污泥抽入压滤机上脱水,脱除的水返回调节池中,再次处理。采用本方法处理污/废水,反应速度快、工艺简单,处理时间短、除磷效果特别显著,污水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标准,产生的污泥不膨胀、无毒无害,可作植物花肥。适用于处理各种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现以日处理2000M3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作进一步的叙述根据日处理污水量建造容积与其相当的调节池,格栅池和集水池紧靠调节池的一侧,格栅池与集水池相通,集水池与调节池相通,调节池的另一侧与后应池相邻,沉淀池与反应池紧靠并相通、过滤消毒池与沉淀池紧靠并相通,清水池与过滤消毒池紧靠并相通,污水泵安装在调节池旁边,污水泵的进水口伸入调节池内,出水口接反应池,在污水泵出水管道上安装加入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支管,在反应池安装多台搅拌机;将污泥浓缩池和压滤机设置在以上装置附近,一台污泥泵的进口管与调节池和沉淀池底部相通,污泥泵的出口与污泥浓缩池相通,另一台污泥泵的进口管与污泥浓缩池底部相通,其出口与压滤机对应。参见图2,仍以日处理2000M3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的叙述将污/废水引入格栅池,去除较大的杂物和漂浮物后,进入集水池,使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泥砂沉降于池底,再进入调节池汇集,调节水质、水量,为下道工序保持稳定的水质和水量;启动排量为85屯/小时的污水泵将调节池中的污水抽入反应池内,并按污水泵每小时的排量加入1.5‰重庆清源环保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启动装在反应池上的搅拌机搅拌,迅速压缩污染物胶体微粒的双电层,同时架桥形成网捕,快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成密度较大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自然沉降。污水经絮凝处理后进入沉淀池,依靠重力作用自然降于池底,实现固液分离,去除污染物;经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沉淀池的上部进入过滤消毒池,将残留的细小悬浮物过滤吸附,再进入清水池;从清水池中取样进行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放或回收利用。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污泥排除用污泥泵分别将调节池、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抽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在污泥浓缩池中进行,从调节池、沉淀池底部抽出的污泥在池中自然沉降,上清液自流回调节池,再次处理。污泥压滤用污泥泵将污泥浓缩池底部的污泥抽入压滤机上脱水,脱除的水返回调节池中,再次处理。采用上述装置和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得到的清水在不增加其它治理措施的情况下,水质达到了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有关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要求的一级排放标准。本方法处理一吨污水的运行费用为0.35元,比一般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低30%左右。权利要求1.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包括格栅池、与格栅池相通的集水池、与集水池相通的调节池、与调节池相邻的反应池、与反应池相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相通的过滤消毒池、与过滤消毒池相通的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在调节池旁设有污水泵,污水泵的进水口伸入调节池内,出水口设在反应池内,在污水泵出水管道上设有加入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支管;在反应池设有搅拌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还包括污泥浓缩池、压滤机,其特征在于进口管与调节池和沉淀池底部相通的污泥泵的出口与污泥浓缩池相通,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显贵
申请(专利权)人:李显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