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氰废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8473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的含氰废水处理方法是将含氰废水送入装有功能阳极(由导电材料网、活性炭和非导电材料网复合而成)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阳极放出O↓[2],O↓[2]在活性炭和Cu↑[2+]的综合吸附和催化作用下,将CN↑[-]氧化成N↓[2]和CO↓[2]而被去除;重金属和贵金属离子在阴极上电沉积或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被去除。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氰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
技术介绍
含氰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湿法提金等行业。由于氰化物的剧毒性,含氰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到环境中。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酸化回收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化学沉淀法、氯氧化法、二氧化硫空气氧化法、焦亚硫酸钠空气氧化法,双氧水氧化法、臭氧氧化法、高温水解法、光化学降解法、生化法、电解氧化法、自然净化法、吸附法等。这些方法要不效果差,要不成本高,有的还因加入化学品存在二次污染并影响水的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国内外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寻找一种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的,其特征在于将含氰废水打入装有功能阳极的电解槽进行电解。功能阳极由惰性导电材料网、活性炭及耐腐蚀的非导电材料网支撑复合而成,惰性导电材料网夹在活性炭中间,活性炭外侧由耐腐蚀非导电材料支撑;功能阳极与电解槽底面和侧面贴紧,并且阳极高度高出废水液面,以避免废水经阳极四周短路;阴极用导电材料网制成;含氰废水从电解槽一端进入,依次交替通过功能阳极和阴极,最后从电解槽另一端流出。用本方法处理含氰废水,要求一、含氰废水的pH值≥7.0。二、废水在电解槽中的停留时间(h),阳极极数(个),进入电解槽的废水的氰化物浓度(mg/L),按如下公式设计t=6C/n±2三、功能阳极表观总面积S(功能阳极在废水流向上投影面积的2倍,m2)和处理废水量Q(m3/h)按如下公式设计S=11~14Q四、功能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为15~18A/m2。五、阴极和功能阳极净极间距1~3cm。六、功能阳极总厚度0.5~3.0cm。进入电解槽的废水中Cu2+浓度≥0.1mg/L。废水中的污染物是这样被去除的阳极放出O2,O2在活性炭和Cu2+的综合吸附和催化作用下,将CN-氧化成N2和CO2而被去除;重金属和贵金属离子在阴极上电沉积或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被去除。相对于现有,本专利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废水氰化物浓度适应范围广,处理后的废水都能达标排放;一般无需加入任何化学品(个别缺铜的含氰废水需加入Cu2+);废水中有价金属离子可以得到有效回收;处理后的废水可全部回用,从而实现零排放;处理设备可与绝大多数产生含氰废水的企业的直流电源匹配,且装机容量小,一般不需另配电源;投资省,运行成本低;操作和维护简单;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废水氰化物浓度12.3mg/L,Cu2+浓度0.1mg/L,pH11,处理量3L,阳极表观面积6×10-4m2,表观电流密度17.2A/m2,阳极极数1,阴阳极净极间距1cm,废水在电解槽中的停留时间64小时,处理后废水氰化物浓度降到0.48mg/L,pH8.9,废水全部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实施例2,废水氰化物浓度11.1mg/L,Cu2+浓度0.2mg/L,pH9.3,处理量12.5m3/h,阳极表观总面积160m2,表观电流密度16.7A/m2,阳极极数16,阴阳极净极间距2cm,废水在电解槽中的停留时间4小时,处理后废水氰化物浓度降到0.43mg/L,pH7.8,废水全部指标均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将含氰废水送入装有功能阳极的电解槽进行电解,功能阳极由惰性导电材料网、活性炭及耐腐蚀的非导电材料网复合而成,惰性导电材料网夹在活性炭中间,活性炭外侧由耐腐蚀非导电材料网支撑;功能阳极与电解槽底面和侧面紧贴,并高出废水液面;阴极用导电材料网制成;含氰废水从电解槽一端进入,依次交替通过功能阳极和阴极,最后从电解槽另一端流出;进入电解槽的废水pH值≥7.0;废水在电解槽中的停留时间t(h),功能阳极极数n(个)和进入电解槽的废水的氰化物浓度C(mg/L),按t=6C/n+_2确定;功能阳极表观总面积S(功能阳极在废水流向上投影面积的2倍,m2)和处理废水量Q(m3/h)按S=11~14Q确定;功能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为15~18A/m2;阴极和功能阳极净极间距1~3cm;功能阳极总厚度0.5~3.0cm;进入电解槽的废水中Cu2+浓度≥0.1mg/L。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介绍的是将含氰废水送入装有功能阳极(由导电材料网、活性炭和非导电材料网复合而成)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阳极放出O文档编号C02F1/58GK1562793SQ20041002203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龙炳清, 杨代军, 蒋悦, 郑亚西, 秦丹 申请人:四川师范大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氰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氰废水送入装有功能阳极的电解槽进行电解,功能阳极由惰性导电材料网、活性炭及耐腐蚀的非导电材料网复合而成,惰性导电材料网夹在活性炭中间,活性炭外侧由耐腐蚀非导电材料网支撑;功能阳极与电解槽底面和侧面紧贴,并高出废水液面;阴极用导电材料网制成;含氰废水从电解槽一端进入,依次交替通过功能阳极和阴极,最后从电解槽另一端流出;进入电解槽的废水pH值≥7.0;废水在电解槽中的停留时间t(h),功能阳极极数n(个)和进入电解槽的废水的氰化物浓度C(mg/L),按t=6C/n↓[-]↑[+]2确定;功能阳极表观总面积S(功能阳极在废水流向上投影面积的2倍,m↑[2])和处理废水量Q(m↑[3]/h)按S=11~14Q确定;功能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为15~18A/m↑[2];阴极和功能阳极净极间距1~3cm;功能阳极总厚度0.5~3.0cm;进入电解槽的废水中Cu↑[2+]浓度≥0.1mg/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炳清杨代军蒋悦郑亚西秦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