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8089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其包括安装平台、运动分支、基座及回转驱动;运动分支共有三个,其中两个为SPR结构形式,另一个为RPS结构形式;运动分支与基座连接,该基座通过回转平台与车辆行李架连接;回转平台在步进电机驱动作用下能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沿隧道纵向移动的能力,可使数字相机与隧道衬砌表面之间始终保持在相机景深范围内;可实时调整数字相机垂向高度。另外,将并联机器人应用于公路隧道图像采集领域中,避免了采集过程中车辆轨迹偏离对图像采集设备的影响,同时可根据隧道结构尺寸实现调节数字相机的空间位置,解决了现有图像采集系统在公路隧道应用时的诸多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公路检测
,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隧道由于地质灾害、运营年限等原因会产生裂缝,严重威胁着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目前隧道裂缝检测手段和设备还相对落后,往往采用人工或人工仪器借助高空作业车的方式来完成检测任务。这种基于人工检测方法效率低、主观程度大,特别是我国目前新建了一批特长隧道,依靠人工更无法在短期内完成检测任务。机器视觉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如何高质量的采集图像,这就要求被测物始终处于相机景深范围内。为了保证较高的裂缝识别精度,需选择分辨率较高的数字相机,这也导致景深较小,在采集过程中要严格保证相机与衬砌表面的距离。但是检测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受车流量、路面状况及驾驶员主观意识等影响不可避免的发生车辆振动、轨迹偏移,降低了相机采集效果,使采集的图像质量较低,严重影响裂缝识别精度和准确度。同时,公路隧道结构复杂、不同隧道结构尺寸会有较大差别,因而每次检测隧道前,必须根据隧道设计图纸对相机安装位置及焦距进行调节。一方面降低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另一方面,车辆颠簸影响数字相机的调焦装置,对图像采集产生扰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条件限制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公路隧道智能检测中的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图像稳定采集装置,致使采集到的图像质量较差,影响后续图像处理与特征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的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车载式调节平台包括安装平台、运动分支、基座、回转驱动及控制系统;所述安装平台自上而下由相机安装支架1、支撑板2、支撑桁架3及调姿平台4构成;所述支撑桁架3固定端安装于调姿平台4中间位置处,其伸缩端安装于支撑板2底部;所述运动分支共有三个,其中两个为SPR结构形式,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转动副5、分支移动副、伺服电动缸7和下球铰9,另一个为RPS结构形式,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球铰6、分支移动副、伺服电动缸7和下转动副10;所述分支移动副在伺服电动缸7作用下产生沿伺服电动缸7轴线方向的伸缩运动;所述伺服电机8连接并驱动伺服电动缸7;所述上转动副5和上球铰6与调姿平台4连接;所述下球铰9和下转动副10与基座11连接;所述运动分支的运动副中心点分别构成两个正三角形;所述运动分支的三组转动副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基座11通过回转平台13与车辆行李架14连接;所述回转平台13在步进电机12驱动作用下能绕其垂向轴线0~360°任意旋转;所述回转平台13由蜗轮蜗杆结构实现0~360°自由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采集卡、多轴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和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连接伺服电动缸7及伺服电机8;所述数据采集卡连接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多轴运动控制卡连接各伺服电机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上转动副5和下转动副10均包括阶梯轴、轴承和端盖;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上球铰6和下球铰9均由轴线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的三个转动副复合构成。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调姿平台4外形为圆形或矩形,厚度为0.1~0.2m,上表面设有螺纹安装孔、下表面布置有运动副铰座,其外接圆直径为1.5~3.0m;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基座11形状为圆形或矩形,厚度为0.1~0.2m,上表面布置有运动副铰座、下表面设有通孔,其对应的外接圆直径为调姿平台4外接圆直径的2倍。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车载式调节平台处于初始位姿时,调姿平台4与基座11之间的距离为1.5m。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相机安装支架1能同时安装三组数字相机,相邻两组相机轴线夹角为6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所述支撑桁架3为伸缩杆结构形式,可调高度为0.5~1.5m。目前的检测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左右摇摆,造成相机与衬砌内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且数字相机与隧道顶部的距离较大、不同隧道结构尺寸差异较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具备沿隧道纵向移动的能力,可使数字相机与隧道衬砌表面之间始终保持在相机景深范围内;可实时调整数字相机垂向高度。另外,将并联机器人应用于公路隧道图像采集领域中,避免了采集过程中车辆轨迹偏离对图像采集设备的影响,同时可根据隧道结构尺寸实现调节数字相机的空间位置,解决了现有图像采集系统在公路隧道应用时的诸多技术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车载式调节平台三维图;图2为车载式调节平台应用图;图3为安装平台三维图;图4为运动分支结构示意图;图5为调姿平台铰链点分布示意图;图6为基座铰链点分布示意图。相机安装支架-1、支撑板-2、支撑桁架-3、调姿平台-4、上转动副-5、上球铰-6、伺服电动缸-7、伺服电机-8、下球铰-9、下转动副-10、基座-11、步进电机-12、回转平台-13、车辆行李架-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图1为用于公路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三维造型。图2为车载式调节平台使用时的三维造型,包括安装平台、运动分支、基座11、回转驱动13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采集卡、多轴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和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连接伺服电动缸7及伺服电机8;所述数据采集卡连接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多轴运动控制卡连接各伺服电机8。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主要用于获取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参数;三维激光扫描仪可获取隧道断面尺寸;编码器用于获取伺服电动缸及电机实时运动量;数据采集卡可实时采集各传感器数值;多轴运动控制卡可用于同步控制各伺服电机运行。图3为安装平台三维造型,由相机安装支架1、支撑板2、支撑桁架3及调姿平台4构成。相机安装支架1用于安装三组数字相机,其结构尺寸为0.045m×0.045m×0.15m,相邻两组相机间的夹角为60°;调姿平台4为航空铝合金材料,其外接圆直径为0.700m、厚度为0.012m;支撑桁架3固定端安装于调姿平台4中间位置处、伸缩端安装于支撑板2底部,可调整的竖向高度范围为0.5~1.5m。图4为运动分支结构,第1、3运动分支结构形式为SPR、第2运动分支结构形式为RPS,通过上转动副5或上球铰6与调姿平台4连接,对应铰链点布置如图5所示,图中a1~a3为铰链中心点,各铰链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对应的外接圆直径为1m;通过下球铰9或下转动副10与基座11连接,对应铰链点布置如图6所示,图中b1~b3为铰链中心点,各铰链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对应的外接圆直径为1.2m。所述各转动副轴线互相平行,分支移动副由伺服电动缸7及伺服电机8实现,选取伺服电动缸7型号为SGM7J-02AFC6S、总行程为1.2m;伺服电机8额定功率为200W、额定转速为3000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式调节平台包括安装平台、运动分支、基座及回转驱动;所述安装平台自上而下由相机安装支架(1)、支撑板(2)、支撑桁架(3)及调姿平台(4)构成;所述支撑桁架(3)固定端安装于调姿平台(4)中间位置处,其伸缩端安装于支撑板(2)底部;所述运动分支共有三个,其中两个为SPR结构形式,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转动副(5)、分支移动副、伺服电动缸(7)和下球铰(9),另一个为RPS结构形式,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球铰(6)、分支移动副、伺服电动缸(7)和下转动副(10);所述伺服电机(8)连接并驱动伺服电动缸(7);所述上转动副(5)和上球铰(6)与调姿平台(4)连接;所述下球铰(9)和下转动副(10)与基座(11)连接;所述运动分支的运动副中心点分别构成两个正三角形;所述运动分支的三组转动副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基座(11)通过回转平台(13)与车辆行李架(14)连接;所述回转平台(13)在步进电机(12)驱动作用下能绕其垂向轴线0~360°任意旋转;所述回转平台(13)由蜗轮蜗杆结构实现0~360°自由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采集卡、多轴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和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连接伺服电动缸(7)及伺服电机(8);所述数据采集卡连接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多轴运动控制卡连接各伺服电机(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式调节平台包括安装平台、运动分支、基座及回转驱动;所述安装平台自上而下由相机安装支架(1)、支撑板(2)、支撑桁架(3)及调姿平台(4)构成;所述支撑桁架(3)固定端安装于调姿平台(4)中间位置处,其伸缩端安装于支撑板(2)底部;所述运动分支共有三个,其中两个为SPR结构形式,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转动副(5)、分支移动副、伺服电动缸(7)和下球铰(9),另一个为RPS结构形式,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球铰(6)、分支移动副、伺服电动缸(7)和下转动副(10);所述伺服电机(8)连接并驱动伺服电动缸(7);所述上转动副(5)和上球铰(6)与调姿平台(4)连接;所述下球铰(9)和下转动副(10)与基座(11)连接;所述运动分支的运动副中心点分别构成两个正三角形;所述运动分支的三组转动副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基座(11)通过回转平台(13)与车辆行李架(14)连接;所述回转平台(13)在步进电机(12)驱动作用下能绕其垂向轴线0~360°任意旋转;所述回转平台(13)由蜗轮蜗杆结构实现0~360°自由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采集卡、多轴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和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连接伺服电动缸(7)及伺服电机(8);所述数据采集卡连接三向加速度计、陀螺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多轴运动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罗二娟贾磊段英杰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