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7762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包括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壳体,还包括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弹簧、导杆以及支撑座,所述导杆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底端,导杆活动插接支撑座上,弹簧套设于导杆上,且一端抵接于支撑座上,一端抵接于壳体上,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均转动设于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制造,减震效果好,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转子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破碎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碎玻璃机结构复杂,在破碎玻璃过程中,壳体容易发生震动,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碎玻璃机的损坏。现有的碎玻璃机的转子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破碎效率低。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包括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壳体,还包括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弹簧、导杆以及支撑座,所述导杆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底端,导杆活动插接支撑座上,弹簧套设于导杆上,且一端抵接于支撑座上,一端抵接于壳体上,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均转动设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转子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破碎块,若干第一破碎块相隔一定间距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上,且相邻的两第一破碎块之间形成有破碎间隙;所述第二转子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破碎块,若干第二破碎块相隔一定间距的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上,且每块第二破碎块分别置于每个所述破碎间隙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便于制造,减震效果好,稳定性好,本技术中的转子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破碎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破碎玻璃的机构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破碎玻璃的机构中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包括第一转子3、第二转子4、弹簧5、导杆6、支撑座7以及设有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的壳体1,导杆6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底端,壳体1通过导杆6活动插接支撑座7上,弹簧5套设于导杆6上,且下端抵接于支撑座7上,上端抵接于壳体1上,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均转动设于壳体1内。本技术中的第一转子3包括第一转轴31和第一破碎块32,若干第一破碎块32相隔一定间距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1上,且相邻的两第一破碎块32之间形成有破碎间隙300。第二转子4包括第二转轴41和第二破碎块42,若干第二破碎块42相隔一定间距的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1上,且每块第二破碎块42分别置于第一转子3上的每个破碎间隙300内。为便于移动本技术机构,在支撑座7上固定连接有万向轮7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包括设有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子(3)、第二转子(4)、弹簧(5)、导杆(6)以及支撑座(7),所述导杆(6)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底端,导杆(6)活动插接支撑座(7)上,弹簧(5)套设于导杆(6)上,且一端抵接于支撑座(7)上,一端抵接于壳体(1)上,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均转动设于壳体(1)内;所述第一转子(3)包括第一转轴(31)和第一破碎块(32),若干第一破碎块(32)相隔一定间距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1)上,且相邻的两第一破碎块(32)之间形成有破碎间隙(300);所述第二转子(4)包括第二转轴(41)和第二破碎块(42),若干第二破碎块(42)相隔一定间距的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1)上,且每块第二破碎块(42)分别置于每个所述破碎间隙(30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碎玻璃的机构,包括设有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子(3)、第二转子(4)、弹簧(5)、导杆(6)以及支撑座(7),所述导杆(6)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底端,导杆(6)活动插接支撑座(7)上,弹簧(5)套设于导杆(6)上,且一端抵接于支撑座(7)上,一端抵接于壳体(1)上,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均转动设于壳体(1)内;所述第一转子(3)包括第一转轴(3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朝阳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