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7200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凳和空气能热水器,所述隔热凳平铺安装在楼顶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安装在室内,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和换气装置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所述隔热凳由隔热板和支柱组成,所述支柱固定在隔热板一侧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一侧设有换气装置,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内部设有冷凝箱和导热箱,所述冷凝箱通过水管连接供水系统,所述导热箱连通换气装置,所述导热箱上端设有出气口,且出气口位于空气能热水器上表面,所述冷凝箱和导热箱内部设有冷媒管,所述冷凝箱和导热箱之间通过冷媒管连接有压缩机、储液罐和膨胀阀,所述导热箱内部与冷媒管之间设有导热栅。该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节省耗材,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装置,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空气能也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冷气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等。“空气能热水器”能把空气中的低温热能吸收进来,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转化为高温热能,加热水温。这种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制造相同的热水量,空气能热水器消耗能源的成本仅为电热水器的1/4,燃气热水器的1/3,比电辅助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能效高。楼顶屋面是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屋面,因此会吸收很多的热量,导致最顶层的室内温度比较高。现有的手段是在屋顶铺设隔热层的基础上再加盖一层,这样回导致材料浪费,耗费工时,对建筑整体带来附加承重。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凳和空气能热水器,所述隔热凳平铺安装在楼顶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安装在室内,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和换气装置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所述隔热凳由隔热板和支柱组成,所述支柱固定在隔热板一侧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一侧设有换气装置,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内部设有冷凝箱和导热箱,所述冷凝箱通过水管连接供水系统,所述导热箱连通换气装置,所述导热箱上端设有出气口,且出气口位于空气能热水器上表面,所述冷凝箱和导热箱内部设有冷媒管,所述冷凝箱和导热箱之间通过冷媒管连接有压缩机、储液罐和膨胀阀,所述导热箱内部与冷媒管之间设有导热栅。优选的,所述隔热板和支柱采用纤维水泥材质铸造制成。优选的,所述隔热凳与楼顶面之间架空,通风管分别连通隔热凳内部与换气装置。优选的,所述冷凝箱内部冷媒管呈螺旋弹簧结构。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楼顶屋面的隔热层上平铺隔热凳,屋面与隔热板之间形成空间,空气能热水器上的换气装置将隔热板与屋面隔热层之间的空气输送至导热箱,形成空气流动,空气能热水器将隔热板吸收的热量转化为水的热能,对屋面进行降温隔热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空气能加热水,供建筑内用户使用,无需加盖附加楼层,节省建筑投资成本,降低对建筑整体的承重负担,节能环保。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的隔热凳结构示意图;图中:1、隔热凳;2、空气能热水器;3、冷凝箱;4、换气装置;5、导热箱;6、出气口;7、压缩机;8、水管;9、冷媒管;10、储液罐;11、膨胀阀;12、导热栅;13、隔热板;14、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凳1和空气能热水器2,所述隔热凳1平铺安装在楼顶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安装在室内,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和换气装置4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所述隔热凳1由隔热板13和支柱14组成,所述支柱14固定在隔热板13一侧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一侧设有换气装置4,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内部设有冷凝箱3和导热箱5,所述冷凝箱3通过水管8连接供水系统,所述导热箱5连通换气装置4,所述导热箱5上端设有出气口6,且出气口6位于空气能热水器2上表面,所述冷凝箱3和导热箱5内部设有冷媒管9,所述冷凝箱3和导热箱5之间通过冷媒管9连接有压缩机7、储液罐10和膨胀阀11,所述导热箱5内部与冷媒管9之间设有导热栅12,提高空气能吸收效率。所述隔热板13和支柱14采用纤维水泥材质铸造制成,所述隔热凳1与楼顶面之间架空,通风管分别连通隔热凳1内部与换气装置4,所述冷凝箱3内部冷媒管9呈螺旋弹簧结构,增大换热流程,尽可能多的转化热量。需要说明的是该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使用时,通过在楼顶屋面的隔热层上平铺隔热凳1,屋面与隔热板13之间形成空间,空气能热水器2上的换气装置4将隔热板13与屋面隔热层之间的空气输送至导热箱5,形成空气流动,导热箱5内部的冷媒管9吸收空气能,经过压缩机7压缩提高冷媒温度,进入冷凝箱3进行热量转换,对冷水进行加热,冷凝箱3通过水管8与供水系统丽娜姐,整个装置将隔热板13吸收的热量转化为水的热能,对屋面进行降温隔热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空气能加热水,供建筑内用户使用,无需加盖附加楼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凳(1)和空气能热水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凳(1)平铺安装在楼顶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安装在室内,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和换气装置(4)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所述隔热凳(1)由隔热板(13)和支柱(14)组成,所述支柱(14)固定在隔热板(13)一侧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一侧设有换气装置(4),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内部设有冷凝箱(3)和导热箱(5),所述冷凝箱(3)通过水管(8)连接供水系统,所述导热箱(5)连通换气装置(4),所述导热箱(5)上端设有出气口(6),且出气口(6)位于空气能热水器(2)上表面,所述冷凝箱(3)和导热箱(5)内部设有冷媒管(9),所述冷凝箱(3)和导热箱(5)之间通过冷媒管(9)连接有压缩机(7)、储液罐(10)和膨胀阀(11),所述导热箱(5)内部与冷媒管(9)之间设有导热栅(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顶楼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凳(1)和空气能热水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凳(1)平铺安装在楼顶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安装在室内,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和换气装置(4)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所述隔热凳(1)由隔热板(13)和支柱(14)组成,所述支柱(14)固定在隔热板(13)一侧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一侧设有换气装置(4),所述空气能热水器(2)内部设有冷凝箱(3)和导热箱(5),所述冷凝箱(3)通过水管(8)连接供水系统,所述导热箱(5)连通换气装置(4),所述导热箱(5)上端设有出气口(6),且出气口(6)位于空气能热水器(2)上表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叶剑吴孟钦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兴旺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