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704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路板;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一背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下表面,所述背板向上凸伸形成至少二定位柱,且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一防尘盖,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面,所述防尘盖设有至少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所述定位柱向上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至高面,使所述防尘盖准确对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避免所述防尘盖卡持所述绝缘本体外侧壁时损伤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防尘盖安装于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由多个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防尘盖,以防止异物或灰尘进入电连接器的内部。而防尘盖一般由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扣持部,与绝缘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的凹槽配合固定。然而,把该防尘盖安装于电连接器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将防尘盖所延伸的扣持部和绝缘本体的凹槽进行对位,才能使扣持部与凹槽配合定位,如果使用者操作不当,没有准确的将扣持部与绝缘本体外侧壁上的凹槽进行配合,使扣持部碰撞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造成端子损伤,进而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电性导接。且在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凹槽,需要绝缘本体的侧壁较厚,才有足够的面积使扣持部稳固的扣持于绝缘本体,不利于电连接器薄形化的设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的电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路板;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一背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下表面,所述背板向上凸伸形成至少二定位柱,且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一防尘盖,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面,所述防尘盖上设有至少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进一步,所述定位柱向上依序设有一主体部及一头部,所述头部向中心渐缩。进一步,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凹设有一缺口611。进一步,所述防尘盖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二耳部,所述耳部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边缘。进一步,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耳部,且贯穿所述耳部的上下表面。进一步,所述防尘盖两侧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二定位臂,所述定位臂卡持所述定位柱。进一步,所述定位臂朝所述定位柱凸设一卡勾,所述卡勾勾住所述定位柱。进一步,所述卡勾与所述定位柱的接触处设有一导引角。进一步,所述定位臂相对所述防尘盖反向延伸形成至少一按压部。进一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定位柱成一夹角。进一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定位柱接触处设有一弧面,所述弧面让位于所述定位柱。进一步,所述定位柱向上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至高面。进一步,所述定位柱相对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呈不对称分布。进一步,所述定位柱为一粗一细。进一步,所述定位孔的大小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底板上的定位柱向上凸伸出绝缘本体的至高面,防尘盖的定位孔和底板上的定位柱定位配合,准确的将防尘盖对位于绝缘本体上方,避免了所述防尘盖卡持所述绝缘本体外侧壁时损伤端子。且防尘盖上的定位臂卡持于底板上的定位柱,这样不需要在绝缘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凹槽就可以将防尘盖卡扣于绝缘本体上,有利于电连接器薄形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的防尘盖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的防尘盖卡持定位柱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的防尘盖脱离定位柱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组件100电路板1通孔11绝缘本体2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收容腔23凸块24倒角241背板3防尘盖4吸取平面41第一侧边42凹槽421第一导引斜面422第二侧边43第二导引斜面431耳部44定位孔441定位臂45卡勾46导引角461按压部47弧面471端子5定位柱6主体部61头部62缺口611【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电路板1;一绝缘本体2,位于所述电路板1上;一背板3,位于所述电路板1下表面;一防尘盖4,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上面。如图1和2,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绝缘本体2,该绝缘本体2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的上表面,多个端子5,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2,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所述绝缘本体2组装,所述绝缘本体2设为相互对称的两段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所述绝缘本体2设为任意形式,在此并不为限。所述绝缘本体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式。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相对两个第一侧壁21,以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相对两个第二侧壁22,两个第一侧壁21与两个第二侧壁22分别相连大致形成矩形,四者围成向上开放的一个收容腔23,供收容一芯片模块(未图示)。第二侧壁22向上凸伸有一凸块24,所述凸块24位于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的端缘处(即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连的位置处),所述收容腔23的四个角落处均形成有L型的上述凸块24,所述凸块24的顶面为整个绝缘本体2的至高面。每个所述凸块24的外侧直角边缘处还设有倒角241,可以导引所述防尘盖4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上方。所述背板3,固定于所述电路板1的下表面,大致呈纵长板状。所述背板3上表面一侧向上凸伸一个定位柱6,所述背板3上表面的相对另一侧向上凸伸两个定位柱6,三个定位柱6连接起来呈三角形结构,使得所述防尘盖4可以稳定的扣合在所述绝缘本体2上。而且所述定位柱6向上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的至高面,这样可以在所述防尘盖4未触碰到所述绝缘本体2之前,就可将所述防尘盖4准确的对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上方,避免了碰到所述绝缘本体2内的所述端子5。所述定位柱6包括一主体部61和一头部62,所述头部62是自主体部61向上延伸形成的,所述头部62向中心渐缩。所述主体部61侧面凹设有一缺口611,供固定所述防尘盖4。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611为围绕主体部61侧面一圈的环形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所述缺口611设为任意形式,在此并不为限。所述定位柱6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6相对所述绝缘本体2的两侧不对称分布,可以防止将所述防尘盖4装反。所述电路板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6对应的通孔11,便于所述定位柱6穿过所述通孔11,固定所述防尘盖4。如图2,所述定位柱6不对称的分布在所述绝缘本体2的两侧,便于安装时能准确将防尘盖4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所述定位柱6可以使防尘盖4准确对位于绝缘本体2上方。所述定位柱6的头部62向中心渐缩,可以导引防尘盖4竖直向下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方。如图2至图4,所述防尘盖4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上面,大体也呈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中央凹陷有平滑的一吸取平面41,供真空吸附装置吸附。所述防尘盖4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两个第一侧边42,以及相对的另外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两个第二侧边43。所述第一侧边42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43的长度,两个第一侧边42和两个第二侧边43相连大致形成一个矩形框,扣合于所述绝缘本体2上。所述第一侧边42压接于所述第一侧壁21上,所述第一侧边42的两端凹设有两个口字形的凹槽421,与所述绝缘本体2的凸块24干涉配合。且所述第一侧边42与所述第一侧壁21接触处设有一第一导引斜面422,便于将所述防尘盖4导引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上。所述第二侧边43压接于所述第二侧壁22外,所述第二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路板;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一背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下表面,所述背板向上凸伸形成至少二定位柱,且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一防尘盖,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面,所述防尘盖上设有至少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路板;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一背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下表面,所述背板向上凸伸形成至少二定位柱,且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一防尘盖,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面,所述防尘盖上设有至少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向上依序设有一主体部及一头部,所述头部向中心渐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凹设有一缺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二耳部,所述耳部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边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耳部,且贯穿所述耳部的上下表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两侧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二定位臂,所述定位臂卡持所述定位柱。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明周彬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