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用于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的托架,安设于托架的底部并带动托架运动的主动轮,为主动轮传输动力的动力传动轴,为主动轮提供动力的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的动力装置,其中,由于动力装置位于操作者的躯干部,操作者步行时操作者的脚部受力状况因此得到了改善,托架也满足步行的需求,而且动力装置因不再受到托架的限制也易于扩展,从而提高行驶速度和行驶里程,满足更高性能需求的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交通工具是人类代步的装置,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可穿戴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现有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安设在在鞋托架上或者鞋子底部的轮子,安设在鞋托架或者鞋子上的电池包,安设在轮子中的轮毂电机或者在安设在轮子附近的轮边电机组成,在行驶的过程中,由电池包为电机供电以使电机驱动轮子转动,从而驱动操作者滑行。但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操作者的行驶速度较低且行驶里程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尺寸的限制无法采用较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和容量较大的电池包,导致操作者驶速度较低且行驶里程较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托架、主动轮、动力装置和动力传动轴,所述托架,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所述主动轮安设于所述托架的底部,以带动所述托架运动;所述动力传动轴的空间形状可变,其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以将所述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主动轮;所述动力装置,穿戴在所述操作者的躯干部。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蓄电装置和电驱动装置,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电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用于为所述电驱动装置供电;所述电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滚动。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减速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轴连接,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的转速匹配和动力传输。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运动控制装置,所述运动控制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操作者的运动学参数控制所述动力装置输出至所述主动轮的动力的大小,以控制所述主动轮滚动的速度。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惯性测量单元,所述第一惯性测量用于测量所述操作者的人体重心运动学参数,将所述人体重心运动学参数输出至运动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运动控制装置根据所述人体重心运动学参数控制所述动力装置输出至所述主动轮的动力的大小。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惯性测量单元,所述第二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所述操作者的脚部运动学参数,将所述脚部运动学参数输出至运动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运动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脚部运动学参数控制所述动力装置输出至所述主动轮的动力的大小。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惯性测量单元与所述第二惯性测量单元,均包括:3轴陀螺仪、3轴加速度传感器和3轴磁场传感器。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安设在所述托架底部背离所述动力传动轴端的两侧,所述主动轮安设在所述托架靠近所述动力传动轴端的底部。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动轮的轮胎为充气轮胎;所述从动轮的轮胎为充气轮胎。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所述蓄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用于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的托架,安设于托架的底部并带动托架运动的主动轮,为主动轮传输动力的动力传动轴,为主动轮提供动力的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的动力装置,其中,由于动力装置位于操作者的躯干部,操作者步行时操作者的脚部受力状况因此得到了改善,托架也满足步行的需求,而且动力装置因不再受到托架的限制也易于扩展,从而提高行驶速度和行驶里程,满足更高性能需求的使用场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中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述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安设在在鞋托架上或者鞋子底部的轮子,由安设在鞋托架或者鞋子上的电池包供电,安设在轮子中的轮毂电机或者在安设在轮子附近的轮边电机驱动轮子转动,从而驱动操作者滑行,而且在步行或者开车时并不需要将可穿戴交通工具脱下。但是,现有技术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上下楼梯等需要步行的场合,安设在鞋托架或者鞋子上的动力装置不可避免地对行走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由于动力装置较重,操作者上楼梯时脚步沉重,而且由于鞋拖架或者鞋子的结构尺寸限制也难以采用功率较大的驱动电机和容量较大的电池包,使得操作者的行驶速度较低且行驶里程较短,难以满足更高性能需求的场合。为了增加操作者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里程可以采用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和大容量的电池包,但鞋托架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安装这些设备,因此,专利技术人发现,可以将驱动电机和电池包从鞋托架上分离出来,佩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位,从而就可以采用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和大容量的电池包,而不会增加操者脚部的重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托架可以为两个,即左脚和右脚各穿一个,也可以为一个,即只穿戴于一只脚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可以包括:托架101、主动轮102、动力传动轴103和动力装置104,托架101,用于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主动轮102安设于托架101的底部,以带动托架101运动;动力传动轴103的空间形状可变,其一端与动力装置104连接,另一端与主动轮102连接,以将动力装置104输出的动力传输至主动轮102;动力装置104,用于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具体的,用于穿戴在操作者脚部的托架101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为鞋托架101,即操作者可以在穿好自己鞋后直接踩在托架101上,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托架101可以为操作者所穿鞋的一部分,即操作者穿鞋子时就是在穿戴托架101。其中,动力装置104用于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是指不包含头部、颈部和四肢的身躯部位。因为动力装置104会有一定的重量,如果佩戴在头部和颈部,会使头部或者颈部承重,从而给操作者带来不适的感觉,也会影响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主动轮、动力装置和动力传动轴,所述托架,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所述主动轮安设于所述托架的底部,以带动所述托架运动;所述动力传动轴的空间形状可变,其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以将所述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主动轮;所述动力装置,穿戴在所述操作者的躯干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主动轮、动力装置和动力传动轴,所述托架,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所述主动轮安设于所述托架的底部,以带动所述托架运动;所述动力传动轴的空间形状可变,其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以将所述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主动轮;所述动力装置,穿戴在所述操作者的躯干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蓄电装置和电驱动装置,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电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用于为所述电驱动装置供电;所述电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滚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减速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传动轴连接,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的转速匹配和动力传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动控制装置,所述运动控制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操作者的运动学参数控制所述动力装置输出至所述主动轮的动力的大小,以控制所述主动轮滚动的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惯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承钢,孙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