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5041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底涂层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由用掺杂有锌的氧化锡涂覆的核颗粒构成的复合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技术介绍
用于电子照相设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在支承体上依次形成的底涂层和感光层。提高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导电性的已知方法包括在底涂层中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2-18371号和2012-18370号公开了,在底涂层中使用由掺杂有磷或钨的氧化锡涂覆的氧化钛颗粒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2-18370号还公开了,在底涂层中使用掺杂有铝的氧化锌颗粒的技术。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6-208238号和H07-295270号公开了,在设置于支承体与感光层之间的中间层(底涂层)中使用涂覆有氧化锡的硫酸钡颗粒的技术。包括含有这些常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底涂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提供满足目前所需品质的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随着电子照相设备速度的提高(处理速度的提高),已经要求进一步提高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反复使用时的性质。本专利技术人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随着电子照相设备的处理速度提高,在上述文献中记载的包括含有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底涂层的这些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产生下列问题。即,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低温低湿环境下重复图像形成容易在输出图像中产生带电条纹(chargingstreak),并且常规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仍有改善的余地。带电条纹表示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圆周方向交叉垂直的方向的条纹形式的图像缺陷。这些图像缺陷由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期间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的均一性降低(带电不均匀)所引起。带电条纹在半色调图像输出时特别容易产生。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防止在低温低湿环境下重复图像形成时的带电条纹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支承体、在支承体上形成的底涂层、和在底涂层上形成的感光层,其中底涂层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由用掺杂有锌的氧化锡涂覆的核颗粒构成的复合颗粒,并且复合颗粒与粘结剂树脂的质量比为1/1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并一体化支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选自由充电单元、显影单元和清洁单元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参考附图,从下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包括含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性构成的实例的图。图2A为说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层构成的实例的图。图2B为说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层构成的实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支承体、在支承体上的底涂层、和在底涂层上的感光层。感光层可为在单一的层中含有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单层,或者可为包括含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的层压体的感光层。优选包括层压体的感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层构成的实例示于图2A和2B。在图2A中,101表示支承体,102表示底涂层和103表示感光层。在图2B中,101表示支承体,102表示底涂层,104表示中间层,105表示感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底涂层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由用掺杂有锌的氧化锡(SnO2)涂覆的核颗粒构成的复合颗粒,并且复合颗粒与粘结剂树脂的质量比为1/1以上。下文中,由用掺杂有锌的氧化锡涂覆的核颗粒构成的复合颗粒也称作\锌掺杂的氧化锡涂覆的复合颗粒\或\复合颗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使用防止特别是在处理高速化时、在低温低湿环境下重复图像形成时的带电条纹。本专利技术人出于以下理由认为防止带电条纹。下文中,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方向的带电区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通过充电单元而带电的区域)之前的区域称作带电区域的上游区域,而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方向的带电区域之后的区域称作带电区域的下游区域。首先,在带电区域的上游区域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之后,上游区域赋予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量在带电区域的下游区域减少。为此,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上,充分带电的部分和不充分带电的部分通常混在一起。结果,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上产生电位差(带电不均匀)。该电位差作为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圆周方向交叉垂直的方向的条纹形式的图像缺陷(带电条纹)出现在输出图像上。产生带电条纹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介电极化。介电极化表示配置在电场中的介电质(dielectricsubstance)电荷不平衡的现象。介电极化现象之一为由形成介电质的分子中偶极矩的定向变化所引起的定向极化(orientationpolarization)。现在将根据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期间施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场如何变化来描述定向极化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之间的关系。在带电区域的上游区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产生电场(下文中,称作\外部电场\)。外部电场逐渐引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内部的偶极矩的极化(定向极化)。极化的偶极矩的矢量和为由于极化而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内部产生的电场(下文中,称作\内部电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化进行,从而增大内部电场。内部电场的矢量方向与外部电场的相反。如果将一定量的电荷施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则电荷形成恒定的外部电场。相反,随着定向极化进行,内部电场沿与外部电场相反的方向增大。施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场的总强度相当于外部电场与内部电场的强度之和。认为电场的总强度随着极化进行而逐渐降低。认为在定向极化进行期间,电位差与电场强度成比例。电场总强度随着定向极化的进行而降低引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的降低。介电损耗tanδ用作表示定向极化的进行程度的指标。介电损耗表示基于交流电场的定向极化的进行的能量的热损耗,并且用作定向极化的时间依存性的指标。预定频率下的介电损耗tanδ越大表示与频率相对应的时间下定向极化的进行程度越大。由定向极化的进行引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的降低受到从在带电区域的上游区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充电开始直至在带电区域的下游区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充电的时间(通常约1.0×10-3秒)内极化进行程度的影响。如果定向极化未在该时间内完成,则通过在带电区域的下游区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充电来进行定向极化。结果,认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降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2-18371号公开了一种控制介电损耗以便减小介电损耗从而减少带电条纹(带电横条纹)的技术。通过介电损耗的减小来加速定向极化的进行,从而防止在带电区域的下游区域的表面电位降低。换言之,在带电区域的上游区域进行充电从而快速完成定向极化,以至于不降低带电区域的下游区域的电位。结果,获得防止带电条纹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人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在较高的处理速度下仍有防止带电条纹产生的余地。处理速度越高导致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带电区域的上游区域的时间越短。为此,要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配置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在带电区域的上游区域的介电极化,以至于在带电区域的下游区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610471031.html" title="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原文来自X技术">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承体、在所述支承体上的底涂层、和在所述底涂层上的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由用掺杂有锌的氧化锡涂覆的核颗粒构成的复合颗粒,并且所述复合颗粒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质量比为1/1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24 JP 2015-126309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承体、在所述支承体上的底涂层、和在所述底涂层上的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由用掺杂有锌的氧化锡涂覆的核颗粒构成的复合颗粒,并且所述复合颗粒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质量比为1/1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核颗粒为选自由氧化锌颗粒、氧化钛颗粒、硫酸钡颗粒和氧化铝颗粒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氧化锡相对于所述复合颗粒的质量比例为1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复合颗粒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质量比为4/1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底涂层进一步包括掺杂有锌的氧化锡颗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掺杂有锌的氧化锡颗粒相对于所述复合颗粒的体积比例为0.1体积%以上且20体积%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大介杉山和道村上健川口大辅伊藤阳太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