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蒲骁麟专利>正文

万向穿刺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4430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5:41
一种万向穿刺定位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置于需穿刺者身下的垫板(1),垫板(1)的一边铰装有第一立杆(2),该第一立杆(2)的铰轴具有阻尼作用能使其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第一立杆(2)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下横杆(3)和第二立杆(4),下横杆(3)上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点定位夹(5),第二立杆(4)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上横杆(6),上横杆(6)铰接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针夹持器(7)。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采用连杆和球铰结构,成本低,调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肿瘤穿刺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万向穿刺定位器
技术介绍
目前,CT引导下的胸、腹腔深部病灶穿刺一般需要分两步进行,首先,根据CT扫描,确定皮肤的穿刺进针点,并在CT的电脑屏幕上估算进针的角度和进针深度。然后,医生在病人身上按照先前确定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进行穿刺。在传统的穿刺过程中,由于手术台上没有量角器,医生只能凭个人感觉和经验,按照预先计算好的角度进针。为了安全起见,常需每进针1-2厘米,就做一次CT扫描,对针的方向进行修正。而且由于每次扫描患者的呼吸深度不同,CT扫描下病灶的位置会出现变化,因此,整个穿刺手术中,患者需接受多次CT扫描,接受大剂量的辐射,而且手术风险较高。目前,中国专利201210521809X公开了一种带有量角器穿刺定位器,理论上能快速定位,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但这种装置在使用时,必须让量角器所在的平面与CT扫描的平面刚好重合,而且还要正好是病灶所在的平面,并且与选定的皮肤穿刺点也在同一个平面,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做到的,为了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反复进行CT扫描,不断调整量角器的位置。因此,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并没有明显较少。而且一旦所需要的进针路线既不在标准的水平面,也不在标准的矢状面或冠状面,定位的难度就会更大。因此,CT穿刺定位器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穿剌定位中常见的量角器定位存在基准难掌握,量角器必须与进针点、病灶、以及CT扫描切面均在同一切面上,临床操作困难,无法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能明显降低穿刺手术风险等问题,专利技术一种使用方便、调整快速、结构简单、能明显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穿刺手术风险的万向穿刺定位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向穿刺定位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置于患者身下的垫板1,垫板1的一边铰装有第一立杆2,该第一立杆2的铰轴具有阻尼作用能使其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第一立杆2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下横杆3和第二立杆4,下横杆3上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点定位夹5,第二立杆4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上横杆6,上横杆6铰接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针夹持器7;穿刺针只能在定位夹5上的孔洞和夹持器7上的孔洞内上下移动。当CT扫描确定穿刺点后,扳动第一立杆2、下横杆3及穿刺点定位夹5,使穿刺点定位夹5上的穿针孔对准选定的皮肤进针点并保持不动;此时将穿刺针穿过夹持器7上的孔洞和定位夹5上的孔洞,轻轻竖立在皮肤上,再进行CT扫描,通过调整第二立杆、上横杆和穿刺针夹持器7,使穿刺针的空间成像与预设的穿刺路径相符合,因此时穿刺针的进针方向和角度已被定位夹5和夹持器7所确定,同时穿刺针上有长度刻度,因此医生只需顺着夹持器7和定位夹5上的孔洞,将穿刺针刺入预设的深度,即可成功地将穿刺针刺入目标病灶内。穿刺成功后,打开夹持器7和定位夹5,即可取走下横杆3、定位夹5、第二立杆4、上横杆6和夹持器7,只留下穿刺针,以方便后续的取活检、消融治疗、灌注治疗等手术。所述的铰装接头为带阻尼的万向球铰接头。所述的穿刺点定位夹5和穿刺针夹持器7结构相同,它们均由主柄8、副柄9、带多个不同直径的半圆弧缺口10的转盘11,主柄8和副柄9通过铰轴相连能作相对的开合运动,主柄和副柄的端部各安装有一个能转动的转盘11,在主柄和副柄之间安装有一个能促使它们闭合的闭合机构12,当主柄和副柄上的转盘相同直径缺口相对时,闭合机构使两个转盘贴合,两个转盘上的两个缺口闭合形成所述的穿刺孔可适应不同粗细的穿刺针。所述的闭合机构12为弹簧或齿条啮合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找基准,只需确定皮肤的穿刺点位置,并通过调整定位夹来固定穿刺针的尖端,通过调整穿刺针夹持器的位置,确定穿剌针的另一端,使穿刺针的空间成像与预设的穿刺路径重合。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此时即可安全快速地完成穿刺手术。该专利技术不需要通过反复CT扫描来确定量角器的位置,大大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由于不受CT扫描平面的限制,可以在任意平面内重建图像,所以对于困难部位的穿刺也同样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采用连杆和球铰结构,成本低,调整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穿刺定位夹和穿刺针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3为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万向穿刺定位器,它包括置于需穿刺者身下的垫板1,垫板1的一边通过带阻尼的万向球铰接头铰装有第一立杆2,该第一立杆2能万向转动并保持在所需的位置,如图1所示;第一立杆2的上端也通过带阻尼的万向球铰接头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下横杆3和第二立杆4,下横杆3通过带阻尼的万向球铰接头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点定位夹5(如图2),第二立杆4的上端通过带阻尼的万向球铰接头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上横杆6,上横杆6通过带阻尼的万向球铰接头铰接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针夹持器7(如图2);当CT扫描确定皮肤穿刺点后,扳动第一立杆2、下横杆3及穿刺点定位夹5,使穿刺点定位夹5上的穿针孔对准穿刺点保持不动,此时将穿刺针穿过夹持器7和定位夹5上的孔洞,轻轻竖立在皮肤上;再进行CT扫描并扳动第二立杆、上横杆和穿刺针夹持器7,使穿刺针的空间成像与预设的穿刺路径重合,即可将穿刺针按设定的部位和角度刺入病灶。穿刺成功后,打开夹持器7和定位夹5,即可取走下横杆3、定位夹5、第二立杆4、上横杆6和夹持器7,只留下穿刺针,以方便后续的取活检、消融治疗、灌注治疗等手术。具体实施时所述的带阻尼的万向球铰接头还可用其它类似的结构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穿刺点定位夹5和穿刺针夹持器7结构基本相同,如图2所示,它们均由主柄8、副柄9、带多个不同直径(可分别为16、18、20、22G,也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直径大小和开口数量)的半圆弧缺口10的转盘11,转盘11最好是带阻尼安装,即转动转盘时需用力转动,并在转动到位后不会自主转动。主柄8和副柄9通过铰轴相连能作相对的开合运动,主柄和副柄的端部各安装有一个能转动的转盘11,在主柄和副柄之间安装有一个能促使它们闭合的闭合机构12(可采用止血钳中常用的弹簧或齿条啮合机构加以实现),当主柄和副柄上的转盘相同直径缺口相对时,闭合机构使两个转盘贴合,两个转盘上的两个缺口闭合形成所述的穿刺孔或将穿刺孔夹紧。为了便于穿刺针角度的调整,具体实施时穿刺针夹持器7上的缺口中间可做成双向斜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是:首先,将本专利技术的垫板置于CT仪的移动床上,患者以穿刺所需的任意体位卧于垫板上,然后借助CT确定皮肤穿刺点位置,转动穿刺点定位夹上的两个转盘以选择所需的孔径,扳动第一立杆、下横杆使穿刺点定位夹上的圆孔对准皮肤穿刺点,再将穿刺针穿过夹持器的孔洞和定位夹的孔洞,轻轻竖立在皮肤上,针尖正好在皮肤穿刺点。其次,CT扫描并扳动第二立杆、上横杆和穿刺针夹持器,使穿刺针的空间成像与选定的穿刺路径相重合,即可将穿刺针刺入病灶内。穿刺成功后,打开夹持器7和定位夹5,即可取走下横杆3、定位夹5、第二立杆4、上横杆6和夹持器7,只留下穿刺针,以方便后续的取活检、消融治疗、灌注治疗等手术。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万向穿刺定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穿刺定位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置于需穿刺者身下的垫板(1),垫板(1)的一边铰装有第一立杆(2),该第一立杆(2)的铰轴具有阻尼作用能使其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第一立杆(2)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下横杆(3)和第二立杆(4),下横杆(3)上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点定位夹(5),第二立杆(4)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上横杆(6),上横杆(6)铰接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针夹持器(7);当CT扫描确定皮肤穿刺点后,扳动第一立杆(2)、下横杆(3)及穿刺点定位夹(5),使穿刺点定位夹(5)上的穿针孔对准皮肤穿刺点并保持不动,此时将穿刺针穿过夹持器(7)上的孔洞和定位夹(5)上的孔洞,轻轻竖立在皮肤上,再进行CT扫描,并扳动第二立杆、上横杆和穿刺针夹持器(7),使穿刺针的空间成像与预设的穿刺路径相重合,即可将穿刺针顺着所固定的方向刺入目标病灶;穿刺成功后,打开夹持器7和定位夹5,即可取走下横杆3、定位夹5、第二立杆4、上横杆6和夹持器7,只留下穿刺针,以方便后续的取活检、消融治疗、灌注治疗等手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穿刺定位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置于需穿刺者身下的垫板(1),垫板(1)的一边铰装有第一立杆(2),该第一立杆(2)的铰轴具有阻尼作用能使其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第一立杆(2)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下横杆(3)和第二立杆(4),下横杆(3)上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点定位夹(5),第二立杆(4)的上端铰装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上横杆(6),上横杆(6)铰接有能保持位置和角度的穿刺针夹持器(7);当CT扫描确定皮肤穿刺点后,扳动第一立杆(2)、下横杆(3)及穿刺点定位夹(5),使穿刺点定位夹(5)上的穿针孔对准皮肤穿刺点并保持不动,此时将穿刺针穿过夹持器(7)上的孔洞和定位夹(5)上的孔洞,轻轻竖立在皮肤上,再进行CT扫描,并扳动第二立杆、上横杆和穿刺针夹持器(7),使穿刺针的空间成像与预设的穿刺路径相重合,即可将穿刺针顺着所固定的方向刺入目标病灶;穿刺成功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骁麟蒋华
申请(专利权)人:蒲骁麟蒋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