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减少磁力密封装置涡流损耗的方法。
技术介绍
磁力密封又称为磁力耦合器,它是利用永磁体异性相吸的原理实现转矩的非接触式传递,金属隔离套可以实现绝对密封,因此磁力密封具有“零泄漏”和减少振动和噪声等优点。但当端面式磁力密封中的金属隔离套工作在交变磁场中的时候,产生涡流损失的同时,隔离套的温度会快速上升,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磁转子发生退磁以至于磁力密封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解决端面式磁力密封中涡流损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隔离套涡流损耗是由通过其磁通量变化产生的,现有的方式是减小壁厚以减少磁涡流热的产生,或者通过隔离套在轴向上非均匀开槽等改善端部涡流分布,但无法从本质上减少涡流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磁力密封装置涡流损耗的方法,利用电磁感应的特性,在密封端面的圆周方向上设置磁性相反的永磁体,解决了磁力密封中涡流产生热量从而导致永磁体退磁的这一问题,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涡流损耗,增强了磁力密封的的效果,并增大了传递转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减少磁力密封装置涡流损耗的方法,应用了如下结构的端面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少磁力密封装置涡流损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了如下结构的端面式磁力密封装置:包括主动转子(1)、从动转子(2)、隔离套(3)、永磁体I(41)、永磁体II(42)、永磁体III(43)、永磁体IV(44),所述的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为圆盘结构,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的隔离套(3)设于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之间,与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平行,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与隔离套(3)之间分别留有空隙;所述的主动转子(1)的端面上间隔设置环形凹槽A(11)和环形凹槽B(12);所述的从动转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磁力密封装置涡流损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了如下结构的端面式磁力密封装置:包括主动转子(1)、从动转子(2)、隔离套(3)、永磁体I(41)、永磁体II(42)、永磁体III(43)、永磁体IV(44),所述的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为圆盘结构,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的隔离套(3)设于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之间,与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平行,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端面与隔离套(3)之间分别留有空隙;所述的主动转子(1)的端面上间隔设置环形凹槽A(11)和环形凹槽B(12);所述的从动转子(2)的端面上间隔设置环形凹槽C(21)和环形凹槽D(22);所述的环形凹槽A(11)和环形凹槽C(21)相互对应,所述的环形凹槽B(12)和环形凹槽D(22)相互对应;所述的环形凹槽A(11)内安装永磁体I(41),环形凹槽B(12)内安装永磁体II(42),环形凹槽C(21)内安装永磁体III(43),环形凹槽D(22)内安装永磁体IV(44);所述的永磁体I(41)与永磁体II(42)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所述的永磁体III(43)与永磁体IV(44)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所述的永磁体I(41)与永磁体III(43)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所述的永磁体II(42)与永磁体IV(44)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的主动转子(1)转动,永磁体I(41)、永磁体II(42)跟随主动转子(1)同步转动,由于永磁体I(41)吸引永磁体III(43),永磁体II(42)吸引永磁体IV(44),从而产生磁力吸引推力,带动永磁体III(43)、永磁体IV(44)进而带动从动转子(2)跟着永磁体I(41)、永磁体II(42)转动;此时,隔离套(3)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隔离套(3)切割永磁体I(41)和永磁体III(43)之间的磁力线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其切割永磁体II(42)和永磁体IV(44)之间的磁力线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这些反向的感应电流之间相互抵消,从而有效减少涡流损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龙,孙浩祥,蒋云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