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3595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钢管、透水混凝土、线圈、环氧树脂、定位支撑、外锚钢板和外锚墩;透水钢管表面间隔布置排水孔、并缠绕线圈,线圈由导电线路连接至高频交流电源;透水钢管内外两侧涂有环氧树脂保护层、并浇筑透水混凝土;外锚钢板和定位支撑与透水钢管连结,外锚钢板与透水钢管的端部浇筑透水混凝土构成外锚墩。带有线圈的透水钢管,可以将电磁场和电磁加热作用于锚杆周围的土体中,在电磁场和温度场的共同作用下,降低土体中水的粘度,提高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土锚固工程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边坡是公路、铁路路基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之一,边坡失稳、垮塌会造成重大人员或经济损失。利用锚杆对边坡进行加固,是目前工程界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降雨或地下水位变化会使得岩土体中存在渗水现象,这会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造成边坡失稳或垮塌。针对这个技术难题,常见的方法是在坡面设施排水沟或排水孔等排水设施。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地形条件、施工方法和泥土沉积等因素影响,作为排水通道的排水孔或排水沟容易发生堵塞,导致其排水效果大大降低,最终酿成边坡失稳等工程事故,且排水设施的建设本身也需要不小的成本。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排水锚杆,其锚杆杆体的中部具有透水套筒,锚杆体两端为锚固端,透水套筒的外表面包覆有滤布。利用带滤布的透水套筒,可以有效地将岩土体中的水排出;但是,透水套筒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锚杆与岩土体之间的摩擦作用,降低了锚杆锚固力。现有技术还有一种通过连接构件形成轴向可拆卸对接的排水管和锚固管的排水锚杆。该方案能够有效的排出排水管附近岩土体中的水;但是该法无法排出锚固段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钻孔(11)内的透水混凝土锚固体(2)、透水钢管(3)和线圈(6);所述透水钢管(3)的管壁具有若干个排水孔(4);所述透水钢管(3)的内外壁覆盖所述环氧树脂保护层(7);所述线圈(6)缠绕透水钢管(3)外壁。所述线圈(6)被包裹在所述透水钢管(3)外壁的环氧树脂保护层(7)中;所述线圈(6)通过导线接入钻孔(11)外的高频交流电源(1);所述透水钢管(3)的外壁连接着若干个定位支撑体(9);这些定位支撑体(9)一端连接透水钢管(3)、另一端与钻孔(11)的孔壁接触;钻孔(11)的孔壁与透水钢管(3)之间,以及所述透水钢管(3)的管内,均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钻孔(11)内的透水混凝土锚固体(2)、透水钢管(3)和线圈(6);所述透水钢管(3)的管壁具有若干个排水孔(4);所述透水钢管(3)的内外壁覆盖所述环氧树脂保护层(7);所述线圈(6)缠绕透水钢管(3)外壁。所述线圈(6)被包裹在所述透水钢管(3)外壁的环氧树脂保护层(7)中;所述线圈(6)通过导线接入钻孔(11)外的高频交流电源(1);所述透水钢管(3)的外壁连接着若干个定位支撑体(9);这些定位支撑体(9)一端连接透水钢管(3)、另一端与钻孔(11)的孔壁接触;钻孔(11)的孔壁与透水钢管(3)之间,以及所述透水钢管(3)的管内,均浇筑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锚固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钢管(3)露出钻孔(11)的一端焊接外锚钢板(5);所述外锚钢板(5)是一块套在透水钢管(3)上的环形钢板;所述钻孔(11)的孔口处浇筑有外锚墩(10);所述外锚钢板(5)和透水钢管(3)的端头被封在外锚墩(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钢管(3),其两端开口,外径为150mm~450mm,小于设计钻孔(11)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钢管(3)长度为10m~30m;所述的透水钢管(3)长度小于设计钻孔深度200mm~400mm。所述的透水钢管(3)壁厚为3mm~5mm。透水钢管(3)上有排水孔(4)的区域和没有排水孔(4)的区域间隔布置;没有排水孔(4)的区域缠绕线圈(6)排水孔(4)直径为20mm~3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支撑体(9)是带肋圆钢筋或光圆钢筋;定位支撑体(9)长度为40mm~60mm。6.一种电磁场渗流联合锚杆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调查分析边坡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和设计,分析确定滑坡的潜在滑动面位置,并确定设计钻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龙吴迪孔纲强周航丁选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